精简、去中心化

年轻的墨菲辞去他在纽约的体面工作,搬到奥尔巴尼市坐落在一个废弃的修道院中苦苦挣扎中的特高频电视台管理该企业。
但这并没有影响墨菲帮助一家电视台实现扭亏为盈。
墨菲削减成本、提高现金流的能力在那时已经开始凸显,经过几年经营亏损之后,他把一家电视台变成了一个持续创收的部门。
他的手段并不复杂,改进节目制作,并积极控制成本。
而这也成了这家公司在未来几十年的岁月里,反复运用并大获成功的手段。
1957年,史密斯和墨菲买进了第二家电视台。
1961年,墨菲聘用了丹·伯克这位30岁的哈佛商学院MBA,以接替自己在奥尔巴尼电视台的职位。
伯克此前也没有广播业从业经验,他哥哥吉姆是墨菲在哈佛商学院的同学,把他引荐给了墨菲。
墨菲给他灌输了公司的经营哲学:精简、去中心化。最终,他成了这一经营哲学的典型代表。
伯克加盟之后,墨菲搬到了纽约,开始和史密斯一道通过收购来打造公司。
接下来4年中,公司在史密斯和墨菲的领导下,通过选择性购买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而不断增长,直到史密斯1966年去世,墨菲成为CEO,那一年,他40岁。
当上CEO没多久,墨菲就在他擅长的收购上大显身手,击败了如日中天的竞争对手,开启了大都会通讯公司此后数十年的辉煌。
在他近30年的领导下,这家小型广播公司最终发展成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媒体集团。
墨菲成为大都会通讯公司的CEO后,首先面临的竞争对手,就是当时如日中天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当时的掌门人是传奇人物比尔·佩利,他拥有占全美最大市场份额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一流的广播网和贵重的出版与音乐财产,居全美传媒业的主导地位。
与之相比,在那时,大都会通讯公司只有5家电视台和4家广播电台,都只占很小的市场份额。
面临巨大的差距,墨菲战胜竞争对手的秘密,就隐藏在他日常对公司的管理和收购中。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从经营电视网和广播中获得了大笔现金流,从而为迅猛的业务扩张提供了充足资金。
有了足够的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进入了许多全新领域,包括买入了一家玩具企业和纽约洋基棒球队(New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发行股票为这些收购中的部分项目募集资金,花费巨资在曼哈顿中城建起了地标性办公大楼,形成了一个有着42位总裁和副总裁的企业结构。
这种行为,用芒格的话说,那就是“对不必要的开支持有一种因为阔气而变得盲目的满不在乎”。
与之相反,墨菲的目标是让他的公司变得更有价值。
他说:“目标不是要拥有最长的火车,而是要耗费最少的燃料第一个到达车站。”
在墨菲和他的“副官”丹·伯克领导下,大都会通讯公司拒绝多元化,他们创造了一个格外注重主营业务的企业集团。
同样的收购,墨菲的注意力像激光射线一般投向它所熟知的媒体业务,他买入更多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提高效率,并定期回购自己的股票。
最终,他买下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对手美国广播公司(ABC),而这,最终也成为了伯克希尔最成功的投资案例之一。
墨菲在削减成本、提高现金流方面名声在外。
一个关于他节约成本的知名故事是,在墨菲前往奥尔巴尼就职没过多久,史密斯让他把用作工作室的废弃修道院好好粉刷一遍,这可以给广告客户留下一个更为专业的形象。
墨菲马上作出回应,把朝向马路的两面粉刷了一遍,还有两面则不去管它们。
而在墨菲担任大都会CEO后,大都会的管理层被寄予厚望的第一要务就是控制成本,如果他们没有做到这一点,墨菲就会亲自出马。
广播电视网络业通常看重的是传播的渗透率,而不是利润。他们考虑如何提高渗透率,而不是考虑成本。
在墨菲接手之后,这种心态戛然而止。
在ABC精心挑选的成员们的帮助下,墨菲重新制定了工资、津贴和费用标准。在支付了慷慨的遣散费之后,解雇了1500名员工。
ABC公司供公司高层使用的餐厅和专用电梯被关闭了。墨菲首次访问公司时乘坐的豪华轿车也被处理了,他再去公司时,坐的是出租车。
当时美国整个广播行业都存在一种豪车文化,高管们即便到只有几个街区之隔的地方吃顿中饭,也能乘坐豪车往返。
在墨菲选择搭乘出租车后,此举渐渐在公司里的高管阶层流行。
墨菲用以身作则的方式,让成本意识贯穿于大都会公司中的每一个人。
这也带来到了利润的增加。
在纽约的WABC-TV,雇佣600人管理,产生30%的税前利润;在墨菲重新配置了人员之后,仅雇用400人,产生的税前利润超过50%。
一个关于他节约成本的知名故事是,在墨菲前往奥尔巴尼就职没过多久,史密斯让他把用作工作室的废弃修道院好好粉刷一遍,这可以给广告客户留下一个更为专业的形象。
墨菲马上作出回应,把朝向马路的两面粉刷了一遍,还有两面则不去管它们。
而在墨菲担任大都会CEO后,大都会的管理层被寄予厚望的第一要务就是控制成本,如果他们没有做到这一点,墨菲就会亲自出马。
广播电视网络业通常看重的是传播的渗透率,而不是利润。他们考虑如何提高渗透率,而不是考虑成本。
在墨菲接手之后,这种心态戛然而止。
在ABC精心挑选的成员们的帮助下,墨菲重新制定了工资、津贴和费用标准。在支付了慷慨的遣散费之后,解雇了1500名员工。
ABC公司供公司高层使用的餐厅和专用电梯被关闭了。墨菲首次访问公司时乘坐的豪华轿车也被处理了,他再去公司时,坐的是出租车。
当时美国整个广播行业都存在一种豪车文化,高管们即便到只有几个街区之隔的地方吃顿中饭,也能乘坐豪车往返。
在墨菲选择搭乘出租车后,此举渐渐在公司里的高管阶层流行。
墨菲用以身作则的方式,让成本意识贯穿于大都会公司中的每一个人。
这也带来到了利润的增加。
在纽约的WABC-TV,雇佣600人管理,产生30%的税前利润;在墨菲重新配置了人员之后,仅雇用400人,产生的税前利润超过50%。
1984年,大都会公司的盈利在去除折旧和摊销之后是1.22亿美元,ABC公司在去除折旧和摊销之后是3.2亿美元,两个相加是4.42亿美元。但两公司合并后,债务沉重,墨菲借了21亿美元,每年需支付利息2.2亿美元。这样,新公司的盈利大约只有2亿美元。
巴菲特在购买大都会时的安全边际大大小于其他投资案例,为什么他会这么做?
答案就是汤姆·墨菲。
如果不是因为有墨菲,巴菲特承认他不会投资大都会,墨菲就是巴菲特的安全边际。
墨菲在削减成本、提高现金流方面名声在外。大都会公司的运营利润率为29%,ABC公司是11%。如果墨菲能将ABC公司的运营利润率提高1/3到15%,那么公司每年将多增收益1.25亿美元,合并后的新公司盈利将是3.25亿美元。
巴菲特在购买大都会时的安全边际大大小于其他投资案例,为什么他会这么做?
答案就是汤姆·墨菲。
如果不是因为有墨菲,巴菲特承认他不会投资大都会,墨菲就是巴菲特的安全边际。
墨菲在削减成本、提高现金流方面名声在外。大都会公司的运营利润率为29%,ABC公司是11%。如果墨菲能将ABC公司的运营利润率提高1/3到15%,那么公司每年将多增收益1.25亿美元,合并后的新公司盈利将是3.25亿美元。
一旦成本危机解除,墨菲就交给伯克进行日常管理,他则专注于收购和股东资产。
这种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使得墨菲可以把自己的精力放到他所擅长的收购上。
墨菲和伯克为旗下每一个公司做出预算,并每个季度进行监控,除了这两点,管理层像经营自己的企业一样。
墨菲曾说:“我们对他们寄予厚望。”
这种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使得墨菲可以把自己的精力放到他所擅长的收购上。
墨菲和伯克为旗下每一个公司做出预算,并每个季度进行监控,除了这两点,管理层像经营自己的企业一样。
墨菲曾说:“我们对他们寄予厚望。”
如果回顾墨菲的管理生涯,他取得成功的方法简单到难以置信:专注于那些商业特征非常有吸引力的行业、有选择地利用杠杆买入偶然出现的大资产、改善经营、支付债务;重复上述做法。
这和巴菲特一贯提倡的“简单”、“专注”并“持续做”简直是异曲同工。
正如墨菲在接受《福布斯》杂志的一次访谈中清楚说明的那样:“我们只是抓住时机不断地买入资产,明智地进行杠杆收购,改善经营。然后,我们就能获得点别的什么东西。”
两人选择去中心化的管理方式,墨菲和伯克尽可能雇请最好的工作人员,然后让他们独当一面,所有的决策都自主做出。
这和巴菲特一贯提倡的“简单”、“专注”并“持续做”简直是异曲同工。
正如墨菲在接受《福布斯》杂志的一次访谈中清楚说明的那样:“我们只是抓住时机不断地买入资产,明智地进行杠杆收购,改善经营。然后,我们就能获得点别的什么东西。”
两人选择去中心化的管理方式,墨菲和伯克尽可能雇请最好的工作人员,然后让他们独当一面,所有的决策都自主做出。
前一篇:赢得错误战争的行为往往会击败自己
后一篇:没有只跌不涨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