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在上世纪80年代,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计划部门控制的,比如说一吨钢材用计划的办法分配给某一个国营企业,创造的价值是600元;如果同样一吨钢材投入乡镇企业使用,创造的价值是2000元。这样,一吨钢材由国营企业转给乡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社会财富可以净增加1400元。但由于当时乡镇企业没有计划指标,没有办法通过正规途径买到钢材,他们就只能去找关系,甚至贿赂管钢材指标的官员。假定他们用2万元的贿赂费以每吨600元的价格搞到了100吨钢材,社会总财富由6万元增加到20万元,增加了14万元,但是这个过程当中就充满了寻租活动,其中增加的2万被政府官员占有了。
为什么有寻租活动?因为政府控制了资源。如果钢材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买卖双方都是私人企业,就不会有寻租行为了。反腐败必须治本,不能治标不治本。一方面强调反腐败,另一方面又不想减少政府的权力,这就像叶公好龙;不仅做不到,即使短期内做到了,也是以巨大的社会效率损失为代价的。
第一,完善产权制度。就是说,企业家的剩余索取权怎么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如果不能够得到有效保护,最优秀的人可能不愿意当企业家。现在法律已经有一些修订,企业家也可以跟政府打官司了,但是远远不够。
第二,必须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特别是减少审批。这方面,过去几年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最核心的一些审批并没有被取消,或者形式上取消,实际上没有,像企业的投资权就属于这一类。如果一个国家企业的投资行为要得到政府的批准,就不能叫市场经济,只有这些方方面面不合理的审批都废掉之后,我们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市场经济国家。
第三,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国家治理体制改革,建立一个真正廉洁透明的政府。政府的权力很大,腐败就不可避免。政府的好多规则不透明,企业家就无所适从,所以他就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寻租上。
最后一点,我刚才谈到必须改革国有企业,减少政府对资源的控制。现在最大的不合理配置,就是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之间的资源不合理配置。如果我们能够从国有部门把资源释放出来一部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就会进一步得到发挥。
这里我必须强调一点,人们经常讲到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在我看来,国有资产最大的流失发生在不改制下,发生在国有企业内部,而不是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那么多的呆坏帐,那么多年的亏损,这是最大的流失。
我还要讲一点,作为一个国家来讲,国民财富的浪费是比国有资产的流失更为严重的问题。我们需要政府、需要国家,不是为了最大化国有资产,不是为了最大化政府的税收,这一点政治学也好、经济学也好,都讲得很清楚。我们需要政府,是要它最大化全体人民的福利,全民的财富。所以,资源配置到什么地方对国民财富的积累、对国家的经济增长最好,就应该让它配置到什么地方,最大化国有资产不是政府应该追求的目标。
我希望所有的人都应该有这个概念,政府的目的不是要最大化政府的收入,不是最大化政府控制的资产,而是要最大化全民的、社会的总财产。
前一篇:海滩里的贝壳
后一篇:目前的价值洼地来自中小市值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