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读书会”为纽带,增进亲子关系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2013-03-08 17:23:01)分类: 课题研究:家庭读书会 |
《以“家庭读书会”为纽带,增进亲子关系的研究》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东莞市长安镇金沙小学课题组(执笔:陈志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以“家庭读书会”为纽带,增进亲子关系的研究》经东莞市教育局科研办批准,被列为东莞市“十二五”期间普教系统教育科研第一批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规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分析、背景和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就掌握的资料来看,“家庭读书会”并非一个全新的名词,国内外目前有极少数学校或者教育机构提及甚至研究过该领域。如香港图书馆曾组织过相关的活动,我国河南省洛阳市教育局直属第五小学亦曾围绕“家庭读书会”这个主题开展了系列的读书活动,但只是停留在纯实践层面,并未作为课题进行系统研究。又如我省广州市、河南省郑州市等城市也有学校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或多或少提及“家庭读书会”。但是,这些研究所关注的范围仅局限一次或某几次读书活动的实践层面,真正把“家庭读书会”作为提升学生阅读素养,营造浓郁阅读氛围,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来研究,特别是把“家庭读书会”与“亲子关系”联姻,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目前还没有发现,相关领域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价值。
2、研究背景及意义
(1)营造书香型氛围的需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是育人的第一核心要素。营造一个好的阅读环境对于激发孩子读书的欲望,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社区,书香家庭,造就孩子成长全方位阅读区是非常必要的。试问,一个孩子无论在家庭,在社会,还是在学校均沉浸在书香的环境中,孩子怎能不喜欢读书呢?可惜,纵观目前的育人环境:学校里,由于受到教育评价机制的影响,学校课程五花八门,活动“精彩纷呈”,严重挤占了孩子的读书活动时间;家庭里,由于家长的观念与现在媒体的影响,孩子除了完成布置的家庭作业外,甚少的孩子有阅读的欲望与习惯。“书香家庭”或“书香校园”普遍成为一句空话。开展“亲子读书会”,更新教师、家长的阅读观,挤出阅读时间,总结阅读指导方法,实施“亲子阅读”也许是弥补现行体制不足的一种好办法。
(2)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需要。习惯需要一定的时间孕育才能形成,不是天生就具备的。我们孩子的阅读习惯怎么来的呢?第一,需要有良好环境的熏陶;第二,有阅读时间的保障,第三,有好的阅读方法,第四,……。要想具备这些条件,单靠“班级读书”“家庭的亲子阅读”也许比较枯燥,难以持续。通过开展以“家庭读书会”为载体的系列活动,调动老师,家长与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的阅读习惯在“玩”中形成,让孩子的阅读任务在“玩”中完成。从而,让孩子的阅读习惯不知不觉中形成。
(3)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的需要。也许普遍人都认同这样的一句话:文凭不代表水平,学历不代表能力。这句话,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的整体水平。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存在不足呢?我们不妨将现行的教育与古代教育相对比,不难发现,我们现在普遍学生读书太少,经典书籍没读几本,经典名句没背几句,文化底蕴不深,要想成为“大才”,是相当难的。“书中自有颜如玉”,好的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更多的是,靠学生读书逐步内化而养成的。因此,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需端正育人观,从阅读开始。
(4)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需要。和谐亲子关系是成功家庭教育的必备条件,是推动孩子成长的有力武器。读书会是一种亲子交流的方式,一家人都有这样一个固定时间,为特定的一件事情而共同努力,对增进亲子沟通、凝聚家庭亲情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提出了《以“家庭读书会”为纽带,增进亲子关系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建立与优化“家庭读书会”的活动形式与内容,为亲子搭建读书活动平台,增进亲子关系,达到“优秀育人,育优秀人”的目的,为提高孩子综合素质,解决家长的育人难题,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二、课题研究基本内容、重点、难点,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1、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家庭读书会。
家庭读书会,是我们一种比较流行而新颖的阅读形式。顾名思义,家庭读书会,就是若干户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以阅读为核心内容的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和沟通形式。家庭读书会是在一个小集体中进行的团体阅读,成员之间互相启发、互相辅助,共同完成阅读或讨论任务,它与“班级读书会”“亲子阅读”既有相同,也有异同。相同的是,都是一种读书活动组织形式,都以读书为核心内容,但“家庭读书会”参与人员、组织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形式与内容都与“班级读书会”“亲子阅读”异同,这就是“家庭读书会”的魅力与价值所在。
亲子关系指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的关系。亲子关系是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健康,是决定孩子一生当中能否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关系。和谐亲子关系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与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建立亲子关系的时候,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系太亲密了,恐怕产生溺爱,关系疏远了,又恐孩子抱怨。因此,建立和谐亲子关系是成功育儿的关键。
(3)以“家庭读书会”为纽带,增进亲子关系的实践研究。
以“家庭读书会”为纽带,优化亲子关系的实践研究即是以“家庭读书会”为主要桥梁,开展以读书为核心内容的阅读活动,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不断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和谐亲子关系,为达到育人目标奠定基础的一项实践性研究活动。
2、基本内容:
(1)“家庭读书会”与“亲子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
(2)“家庭读书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的研究
(3)“家庭读书会”活动内容的研究
(4)以“家庭读书会”为纽带,增进亲子关系的活动案例研究
3、重点:
(1)“家庭读书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的研究
(2)“家庭读书会”活动内容的研究
4、难点:
5、基本思路:
(1)学校支持,结合教研,全组参与
争取学校的支持,将本课题研究融入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安排骨干教师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带动全部语文教师参与到本课题研究中来,组织本班家长积极参与活动中来;关注过程,注重落实,通过课题研究例会和学校制度化学研的平台,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
(2)建立阵地,搭建平台,大力推动
采用以点带面的策略,首先从一二年级入手,组织与动员优秀家庭自愿参加。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拟建立“走进金沙家庭读书会”QQ群,加强交流指导,方便活动组织。再者,建立“走进金沙家庭读书会”微博与博客,展示读书会的活动风采与课题研究经验,便于会内交流,会外宣传,推广课题研究经验。
(3)定期组织,注重总结,讲求实效
定期开展“家庭读书会”活动,一定坚持“一次有一次效果”的原则,注重前期工作准备,过程管理与活动后的经验总结。
6、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案例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7、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对“家庭读书会”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课题组成员的分工、课题方案的修订、课题研究团队的培训、开题筹备工作等。
(2)实施阶段(2012年12月——2014年4月)
召开开题大会;遵循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原则,定期组织“家庭读书会”活动,并现场或者通过QQ群、微博与博客等多种形式召开课题组成员与主要活动成员会议,总结经验,扎实有效地展开研究。举行1-2次面向全镇、市的中期研讨会。
(3)总结阶段(2014年4月——2014年9月)
对调查研究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对研究过程效果进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汇编结题成果、召开结题大会。
三、预期价值
1、理论创新之处
进一步丰富“家庭读书会”与“亲子关系”的理论。“家庭读书会”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名词,但能系统研究该领域的人比较少,大多数学者与一线老师注重“课外阅读”“拓展性阅读”“班级读书会”“亲子阅读”的研究 。然而,“家庭读书会”与其却有着绝缘不同的魅力,其一。“家庭读书会”将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增进家校沟通。其二,“家庭读书会”相对“班级读书会”“亲子阅读”在时间、内容、地点与参与人员等方面更加灵活,可塑性更强,育人效果更佳。本课题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空白,丰富“家庭读书会”的理论。
2、实际应用价值
(1)为高效育人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方法,解决家庭教育难题。
(2)全面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
①让孩子学会倾听,全面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读书会通过材料准备、读书讨论、表演、绘画等形式,将“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很好的融合到一起,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学会倾听,锻炼读说表达能力,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②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和全局意识。在组织家庭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放心地多让孩子参与组织,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人际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全局意识,这对孩子协调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甚至是将来的同事关系都有很大的帮助。
③让孩子学会欣赏他人、关注他人。在家庭读书会的讨论环节,多鼓励孩子点评别的家庭成员好在哪里,需要改进哪些地方,这样可以避免孩子过度关注自身,引导孩子关注他人、欣赏他人。
④让孩子与大家分享自己经过内化的知识,在讨论中获得新的知识。读书会的特性与功能不应该只停留在言说报告、口才训练等层面,也不应只重视阅读能力,更需要强调阅读过后的讨论能力。因为阅读只是一个单方面的吸收过程,而家庭读书会强调通过阅读吸收后的反馈和讨论来激发孩子的思考和批判能力,领悟到心灵深处更深层次的感动,改变自己,关爱家人,关爱别人。
⑤当然,家庭读书会“读”的对象可以不光是书籍,人、自然、生活、行动都可以是家长引导孩子“阅读”的对象。通过这种更广泛的“读”,孩子获得的不仅是信息、知识,还有家长在生活、行动等方面的指导。
三、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或课题组成员对研究内容有基础
⑴查阅了有关相关文献资料,对“家庭读书会”研究专题做了文献综述,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明确的研究思路。
⑶学校一直以来,重视家庭教育,推动优秀型学习家庭建设,每学期一次的 “学习型优秀家庭” 评选与表彰活动已成常态。学校部分班级多次获评各级关工委、少工委组织的“先进读书班”“优秀读书班”等称号。
2、参加者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和分工
①课题组共计12人,均有丰富的阅读教学与家庭教育经验,学历达标,对课题研究的程序熟悉,大多是镇级以上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
本课题负责人为中共党员,学校教育科研主任,语文高级教师,东莞市小学语文教学骨干教师,长安镇教育科研先进个人,长安镇名教师。一直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出版专著《引领未来的实效语文教学》。近年初涉经典教育与家庭教育实践与研究。
②主要分工:
顾
总策划:欧日扬
组
副组长:刘春华, 课题策划、组织、统筹和协调
课题成员:刘春华,“家庭读书会”与“亲子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负责人
陈佩娟,“家庭读书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的研究”负责人
麦湘云,“家庭读书会”活动内容的研究”负责人
梁志玲,以“家庭读书会”为纽带,增进亲子关系的活动案例研究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我校是经东莞市教育局批准办学的是一所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学校、“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示范学校”。
(1)学校硬件设施齐备。学校环境优雅,有参天大树,有宽阔的走廊、大堂,有明亮的教室,有现代媒体设备的阶梯室,也有能容纳过千人的大礼堂等,都为将来大力推广读书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学校将在今年暑假启动工程,将学校进门左右两边的大堂改建成大型现代化纸质阅览与电子阅览相结合的开放式阅览室。
(2)学校科研底蕴丰富。“科研兴校、科研促教,办高质量的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学校”是我校的办学思想。学校一直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制度保障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由学校行政领导分管,先后修订与完善《小学教育科研奖励条例》《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条例》等多项科研制度,形成了浓郁的教育科研氛围,取得了相当显著的科研成效:几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省、市级课题研究10多项,已有10多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省市级奖励,学校近3年来,均获长安镇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近20位教师被评为镇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3)课题研究经费有保障。研究经费主要来自四方面:一是教研经费,规定专款专用,二是教育科研课题专项经费,一旦立项镇财政将支助1.7万元作为常规研究经费;三是校镇级的奖励经费。四是其他。
四、研究进度及预期研究成果
(—)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预期成果:以“家庭读书会”为纽带,增进亲子关系的研究调查报告
成果形式:调查报告
(二)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4年4月
预期成果: 1、“家庭读书会”组织形式与方法研究;
成果形式:阶段性总结报告
主要承担人:组长:刘春华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4年4月——2014年9月
预期成果:《以“家庭读书会”为纽带,增进亲子关系的研究》研究报告
(四)最终研究成果表现形式:
1、案例集:《以“家庭读书会”为纽带,增进亲子关系的研究案例研究》 2、专著:课题研究专著《走进家庭读书会》(书名暂定)
3、研究报告:《以“家庭读书会”为纽带,增进亲子关系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主要管理措施
为强化本课题研究的过程性、实效性,特拟定如下管理措施:
1、每学期开学第二周,必须召开课题组骨干成员会议,制定《课题学期研究活动规划》,具体安排活动时间、活动任务、活动形式等。
2、课题组成员要明确职责,积极配合课题组做好相关研究工作。
3、学校科研室要根据学校实际,适时聘请科研专家或著名阅读推广人到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4、要尽早成立“家庭读书会”,建立读书会成员QQ群,制定相关活动制度,开展相关读书活动。
5、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存档。课题组要建立纸质化课题档案盒和电子化课题档案盒,定时、定期上传相关资料。与此同时,课题组长也要定时上传资料至“东莞市教育科研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