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5)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风情
景宁县,隶属浙江省丽水市,为“革命老区县”、“中国农村水电之乡”,1984年10月建立景宁畲族自治县,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畲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等省丘陵山区。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国畲族有73万人。对于畲族族源,学术界尚未定论,但普遍认为广东潮州凤凰山是畲族在宋代以前时期的聚居地。
浙江景宁畲族多为明初从福建迁来,景宁是畲族迁入浙江省的最早落脚点。
我因公干或闲游去过几次景宁,零零碎碎的拍过一些照片。现发一辑采风片让大家对景宁风情了解一二,可不敢以偏盖全哦。
劳作回家。
桃花源里有人家。
桃花红梨花白菜花黄...,春天的山野是颜色的世界。

地头两小孩。
景宁山区,森林资源丰富。
两眼放电的小小女孩。
小歌手。
畲族婚礼习俗表演。

旅游景点“封金山”的篝火晚会。

2009年3月28日,国家文化部授予浙江景宁为中华民族艺术之乡。

景宁现在拥有木拱、木平、石拱廊桥总量为112座。每一座廊桥都有自己的旧闻轶事,其中有的还是明清年代建造的,至今仍具有使用功能。

晾晒后再制成霉干菜。
大山深处的庙宇和民居。
山里的梯田。
这是惠明寺和惠明茶茶艺表演。
据《景宁县志》记载:唐大中年间(847-859),景宁已种植茶树。咸通二年(861),惠明和尚建寺于南泉山(今鹤溪镇惠明寺村,寺因僧名,村以寺名),并在寺周围栽植茶树。亦因僧名称惠明茶,迄今已有1100余年的种植历史。此茶叶芽乳白带淡黄,冲泡后又呈白色,色、香、味俱佳,人称“白茶”、“仙茶”“兰花茶”。明成化十八年(1482),惠明茶列为贡品,年贡芽茶两斤。
民国4年(1915),由惠明寺村畲族妇女雷陈女炒制的惠明茶,被送到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而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因品质特优,被认定为茶中珍品,荣获金质奖章和一等证书。
1982年,在长沙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惠明茶 名列全国32种名茶前茅,国家商业部颁发荣誉证书。1986年,列入国家农业部名特优商品基地建设项目,再次评为全国名茶。
时思寺位于景宁县大漈乡,为宋元时期建筑。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海拔1060米。1985年经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古建筑研究所专家鉴定为宋代建筑,为江南现存宋元建筑之第三位。1989年12月,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时思寺作为元至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时思寺旁的古树是有1500年的树龄被专家鉴定为中国大柳杉之最的“柳杉王”。千年柳杉王树高47米,胸径4.47米,为全国之最。最早因遭遇雷击而留下中洞的,后又因一顽童在树洞内玩火,不慎将柳杉王点燃,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后在村民的全力扑救下才得以熄灭。内空可摆两张八仙桌供人娱乐,洞壁全是焦炭。
这是我于2003年去大漈时拍的胶卷照片,因是扫描件,凑合看看吧。当时我们拜访了大漈乡的梅林老先生,在他家二楼那简陋的书房老先生向我们介绍了时思寺的历史,讲了他几次走访省文保单位、省林业厅要求鉴定古寺、古树的情形,还拄着拐杖带着我们参观讲解了时思寺,带着我们去看村子里的陶罐制作。
梅林老先生(1918——2010),景宁县大漈乡西一村人。梅老是景宁有名的传奇民间人物,从1970年起,梅林先生返回故里景宁县大漈乡,矢志不渝地为家乡的建设发展不懈努力,为古寺“时思寺”、古树“柳杉王”得到国家保护尽力。事后才知道,梅林老先生就是这样多少年来无偿地为前来大漈旅游的中外游客担任导游解说工作,为普及和传承大漈历史人文作出重要贡献。此外,梅林德艺双馨,自小与书画结缘,一生情系丹青,硕果累累,其画作在省内外享有盛誉,除多次参展外,部份画作被收藏。
蓝陈契,1938年出生,是浙江省景宁县鹤溪镇双后岗村人,她就是人们尊称的畲族歌王。这位景宁著名的民间人物我在《千年山哈》博文中已有介绍。这是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艺术设计的两位研究生2003年作服饰采风时访问蓝陈契大妈的情景。

正象一位博友的博客栏头所称“我热爱自己是乡下人”一样,我们,或我们的祖辈何尝不都是乡下人?介绍了一些浙江南部农村乡下的画面和人物,说是“风情”,要是能给诸位朋友带来一点愉悦、一些参考或一丝思考,足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