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去西藏看看,想了好多年,终于2009年6月底成行,报名参加杭州“行天下”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到拉萨后有随团医生),火车来回,原行程在藏活动6天。因行程中没有日喀则,我掂量自己曾去过帕米尔高原在幕士塔格峰前(海拔3600米)活动基本无碍,所以走之前就联系好拉萨的旅行社接下去参加日喀则两日游,效益最大化。然后再自己在拉萨自由逛一天半后飞回杭州,没跟团返回,这样我在藏共10天。高原反应还是高度重视的,出发前旅行社提供了红景天,在家里煎成汤药连续喝了十几天。
下面先上两张我们团中的老大(右,75岁)、老二(68岁)在海拔4700米的天湖纳木错英姿(我给团友拍了不少纪念照,回来后大家可开心了):

高原反应多少总会有的,挺一挺也就过来了。回来后很多人问我反应怎么样,我开玩笑说:只要你带了单反,就不会有高反。事实上,在几个海拔5000多米的山口,我都下车去观赏拍摄,后来的旅行最高还到达过海拔5400米。
开场白长了一点,说的就是到高原,要重视更要心情放松。此行为安全稳妥起见我就轻装上阵:相机是借的尼康D90(缺点是中画幅,但我还想拍点短片),镜头只带两个:24-70、80-200,也没带三脚架只带了一根独脚架。至于心情放松,我就觉得带了单反,就不会有高反。
游记暂不写了,先发一辑人像服饰片,我努力捕捉人物的眼神和内心世界,跟着旅行团走也难都能如愿。照片其实有不少故事,只能夹杂聊几句了:

P01:先上这张表示一下欢迎(摄于日喀则)。

P02:转经筒的美化与增大。
P03:

P04:围着大昭寺转经的人们熙熙攘攘,服饰光鲜、衣衫褴褛都有。右图的老者没带帽子晒在烈日下,迎着大昭寺大门跪诵。

P05:

P06:
大昭寺广场上能看到远处的布达拉宫。

P07:
靠着围墙诵经的妇女。

P08:
大昭寺寺门大厅。

P09:大昭寺前起伏跪拜磕长头,是件严肃虔诚的事,可小孩子哪管那么多啊,竟自端坐在前面喊着口令指挥着大人让他们拜,怎么呵斥也不听,让人苦笑不得。
P10:清晨,布达拉宫前。
p11:他们很多人从远方藏地,一路磕长头到布达拉。
p12:一路磕长头到布达拉。

p19: (摄于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p20.(摄于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p21摄于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p22.(摄于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p23.(摄于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p24:(摄于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p26.

p27:直面镜头了,拍摄者首先应给对方一个真诚的微笑。

p28.

p29.

p30.

p31.
p32.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广场上玩耍的小孩。

p33.扎什伦布寺,路边梵音。

p34.藏香。

p35。这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少的珞巴族。摄于米林县南伊沟(快与印度接壤了)。

p36

p37.两位珞巴族青年。据他们说,以前挎的刀要长许多。

p38.

p39.

p40.
p41.

p42. 藏族老年妇女很多走路还保留着含着腰的姿势(见前面几张),现在中青年妇女昂首挺胸多精神啊。
p43.
p44.

p45.再上一张大昭寺前的老外。
人像服饰照片先发这些,对人像服饰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再浏览我的新疆民俗人像采风集和舞台摄影《藏谜》。接下去准备上点风光片和简要行程,供诸位朋友参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