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黔东南(02)简朴热闹兼顾传统--实拍苗家婚宴习俗全程

标签:
黔东南西溪老金青曼婚礼 |
分类: 民俗摄影 |
P08:洞曼苗村以龙姓为主,基本上都是粘亲带故的。一家迎亲,家家帮忙。本村亲友来帮忙,顺便带点酒、米什么的。
P09:这是姐弟俩,玩了半上午,抓了两团糯米饭在吃。
P10:小孩子们楼上楼下地追跑玩耍。
P11:这苞米挂得壮观吧?
P12:有的外村客人已经到了,在屋里嗑瓜子看电视。
P13:又有客人到了,礼物中鞭炮是不可少的。
P14:新郎官出场啦,这位龙家小伙,身着西服、手拿红伞,准备了三辆婚车,喜笑颜开的要去接新娘子咯。
P15:离新娘家也就不到500米,是紧连着的另一村寨。婚车在公路上象征性地来回开一下就到了。新郎和几个迎亲伙伴走进村子,来到新娘的家门口。在门口要先说上一通,里面唧唧喳喳几个姑娘在发话,说笑间,里面说:进来吧。
P16:屋里黑咕隆咚的,只亮着一支日光灯,好象是模拟夜景。按以前苗家风俗,女儿的父母不管喜不喜欢都要装作不知道、不同意这门婚事的,所以有半夜抢亲、生了孩子才回娘家的婚嫁习俗。不用介绍,中间那位手拿织带的姑娘就是新娘子啦。新娘的母亲站在一旁,父亲则还是“不知道、不同意”,没见人影。
P19:他们说的方言我们听不明白,看表情就知道在互相祝福、逗乐,欢笑声中还不时夹唱几句苗歌。
P21:只听里面女孩子们“啊!啊!啊!”声一片,意思是“背!背!背!”新郎就背着新娘子出门了。
P22:幸福陶醉的新娘。
P30:跟着上来的一帮子人齐声高呼“好--!”“亲一个!亲一个!”
P32:客人们带的鞭炮要自己燃放,已示庆贺。
P34:新娘子亲够啦?新郎官乐呵呵地在楼上闲逛等客人。
P34:一阵鞭炮放好了,小孩便仔细寻找还有没有“漏网之鱼”没炸过的鞭炮。
P35:哦,厅堂里又增加了不少礼物。
P36:准备开席。
P37:这是主桌。
P42:喝米酒用一次性杯子了。这背景墙真有意思。
P43:干杯!
P44:席间还有亲戚来祝贺送礼的,糯米饭上作了简单装饰。
P48:这一桌全是女宾,她们喝的是果汁饮料。身着新衣,头发一个个都梳盘得传统别致。
P49:热情的主人不断地添菜劝饮。
P53:就过N巡,开始逐桌分送糯米饭团。
P54:主桌传来苗家酒歌,上去看看,原来是新娘开始敬酒了。敬两杯酒、佩送一根织带
、点支香烟,有的客人还要回敬新郎新娘酒。
P55:然后客人会掏出一张纸币作为礼金,看这位伴郎端着的,有一百的,也有五十的、二十的、十元的。随意、随喜。
P56:新郎倒酒,新娘敬酒。
P58:每人手上拿着一团糯米饭倒还真不是个事。可能以后还会改革演化。
P59:送糯米饭的几位妇女满手是饭粒。
P60:婚宴已经持续了好两个小时了。
P61:年轻一点的客人,有时这烟还不太点得着。
P62:办喜事也是亲戚们难得碰面的好机会。紧握着手,真情流露。
P66:真是难得,再拍个合影照吧。我们也酒足饭饱了,婚宴的内容也基本拍全了,新郎新娘也给我们敬酒点烟佩带了,入乡随俗我们也每人送了一个小小红包意思意思了。
P67:再见啦,淳朴和善的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