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的名字很奇怪,“禹”字,说文:“虫也”。再就没有别的解释了。也找不到通假字。
据说禹是尊称,谁会觉得“虫”是尊称呢?可见“禹”字一定是通假字。
与“禹”同音的字里面,有许多美好的词汇,都适宜帝王美称。比如:“蝺”,虽是虫部,却是“高大”的意思。再比如:鄅。春秋时有鄅国,在临沂附近。禹姓就是源于大禹和西周鄅国的后裔。再比如“顒”,也是大的意思,这都和大禹的名字相符。而且和禹字相关的字还有:瑀(一种仅次于美玉的似玉的白石),这更像是人名。又如“萭”,古通“矩”,曲尺的意思。大禹治水,能用到曲尺等测量工具也有可能,甚至是他发明了曲尺。这个表示功劳的名字“萭”或“矩”也很像是帝王大禹的名字。再有就是“禺”,指“虞谷”或“隅谷”,太阳落下的地方。“虞”有一个含义就是蚩尤部被征服的从事杂技和说唱艺术的人。虞姬就是蚩尤这一族的人。这让我们想起了虞舜,蚩尤的“蚩”的含义有“愚”的意思,莫非蚩尤是指虞舜或者其后人?
《山海经》说:“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无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曰中谷,条风自是出”,“中谷”“条风”,“条风”是指“融风”,“东北风”。“中”有“条”风的山,这让我们想起一个地名——“中条山”——中有条风的山。中条山在运城——舜帝的故都。“四目”当然是指舜帝重瞳。
“见之则天下大旱”明着让人想起古书记载禹时有九年大洪水,汤有五年或七年之旱。这个“汤”没注明是“商汤”,还是“汤昊”。
那么这个怪兽颙或者顒,很可能指的是舜帝,而舜帝祝融氏重华可能就是汤昊帝俊,甚至是蚩尤,蚩有“丑”的意思。这种反义的嘲讽也可能存在。炎帝的后代开荒种田,放火烧山,开垦梯田,正赶上天下大旱,导致民怨,这可能就是“十日”传说的由来。
关于尧舜禹,只有大禹没姓名,大禹甚至可能是舜帝的美称。“大禹”只怕是“大虞”的谐音。抑或大禹是虞舜一族的族人,舜帝才选他做了接班人。舜帝和大禹其实都是蚩尤的后代或者祖先。所以后人才称舜帝是虞舜。当然他们也都是伏羲氏神农炎黄二帝的后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