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步崩拳与剪步虎扑的秘密,关于步

标签:
铁萼奇兰帝国镖路真武百年 |
分类: 武艺杂谈 |
http://s1/mw690/002sNuiZzy6ZXdXfM0Ud0&690
半步崩拳的半步是什么?虎扑一蹿一丈五?
说一说形意之步,特别是最为闻名的半步崩拳之半步,别再人云亦云,说外行话充内行了。如果真是开半脚发力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还不如选择定步发力呢。
说步法基础,前窜一丈,后跳八尺,这是武术界的话,当是好手的基础。
好手就是说,有两下子的,基础则是说,是练武的,应该有这么两下子。
形意拳,步法有专长,原传拳谱不展示了,仅从网上搜罗几个版本,大略对照,以此为本。
说一说形意步法的基本能力。【后附】
有版本种种,大同小异,唯独垫步、颠步、掂步、踮步与箭步、践步、溅步、剪步等有字眼区别。然而字面之差对于字意影响深远,这就需要有口传身授的功法、拳谱传承,以及有点展示能力才好谈论这些。
不管怎么说吧,有大概寸、垫、过、快、践五步法,李洛能先生论形意中列举为四,差在“过步”章节上,历代有传闻一步三丈五者,显然为组合步法,只是组合状态不明。对照拳谱,大概说的是二三尺(即一米内)用寸步即可,四五尺(一米半)则加垫步,六七尺(两米出头)是剪(或箭)步,八尺远(也就是两米半了)以及一丈八尺远(六米远了)则用快步。
所谓过步,各版本大意:如三尺远则用垫步,仍上前步;为遇身大力勇者则进前脚,急过后脚。还好,鲁山、周口心意拳传承中,还留有疾步箭蹿、过步践蹿拳把传下,如此可以分清步法种种。因为步为一身之根基,形意拳最讲究腿功,整劲,整劲说白了就是把两腿之力运返于臂,如虎践马奔,触者必伤。步法弱则处处弱,步法不强,五行拳形徒有其表。
咱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给解答:
什么是步,直言,以上步法五种,说的都是后足向前为一步论。并非拳击散打式的滑步为一步。但是,它的最基准确也是“滑步”,即“垫步”之垫,这一垫非常厉害,咱们放在后边说。
寸步,就是前足不动,过后足,上步劈拳一般。
垫步,就是先垫一步,再上后足,如谱中言,遇到身大力勇者,需要先顺步发力,撼动其根基,而后过步纵力。形意拳势大多都是这个步,只是大家越来越取巧偷懒了,丧失了功力训练。这里得说明一下,步法之远,并非用在拉近距离上,而是用在追赶与纵力上。好比两米之步,即为两米之力,即是不一定隔着两米就上步打,而是贴上身去,打出这一纵两米的力。
面对身大力勇者这一垫,也可能只是一个调整,甚至变向,甚至侧退。
过步也就是过在这,所以谱上的垫步跟过步其实是一回事,因为五步法包括寸步都是过步的,唯独这一垫步之过有所特指。所以李洛能形意拳拳谱是全面的,而且也是经过核实的。
其中快步最难,记载八尺(两米半)至一丈开外(五米左右)而后有“践”与“剪”之区别,字面意思其实就能理解,践与剪记的也是一回事,其实是快步的变化,或者后续,即是落步腾空,步法变成了腿法。
所以说,基本步法,则为单垫步、寸步(单过步)、快步(组合践步),即为河南派步法疾步、过步、践步。最重要的,其实是这个“垫步”,单练叫做“踮步”,但凡玩过实战,涉猎或者与现代搏击对抗过的,都知道滑步的重要性。这个单垫,就是可远可近的重要一步,也是最基础的步法,是之后一切步法能力的根基与含蓄,有一位前辈运用的神乎其技,也就是名声最响的河北派“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半步,即前脚直接垫步开步,一次举踵落步,而不是循环一整步,平常人没有这么走路的,这就是武术特有的半步之法,不算一步。
所以整个改进版半步崩拳练的都是这个,即是始终一足在前,有远有近。远可及丈,近只寸许,所谓“远打一丈不为奇,近打只在一寸间”,而河南派这一把则是踮步之法,踮主要说当时后腿的状态,为了践蹿快步而用,也是跟为“半脚”的步形,两者是统一的。
看很多演变:前脚一迈,后脚一跺,那一跺有啥用?吓唬谁呢?当然蹿不出去了。这个练法,是后退八尺的练法。
现在明白了基础的步法,活用而论,所谓“过步”,其实是“后足点步前足飞”的步法,三种步法有个微妙调整,就是所谓“快步”了。这个调整一在换力,一在“剪”法。
所谓剪法并非起二踢脚之类那般简单,而是变向蹿纵,让对手退无可退,防不胜防。所以说,如果有了鸡腿之功,可以打出快步了,但没有龙身之能,也玩不了践步。所以又有单练的功法。而所谓的“寸步”,实际很少用,它是作为“过步践蹿”的根基存在的。所以这个“寸步”,用时确实最短,作为调整用的,也就是二三尺吧,当然,是可以更远,但不需要。因为拳谱的《步法论》是论的“用法”,而不是能力。
具体就不用五行拳去对应了,免得养出一些没有真本事却招摇撞骗的假大师。然后说一说这个步法的标准:
首先是状态-起前足则后平飞,如马之奔,虎之践,绝非跳跃,非艺成者不可轻用。
说白了就是稳重,如鹰捉物,如石沉水。鹰捉物是什么状态?是坠落扑袭而下,关键是个“坠”字,就好比石头沉水,水面比作地面,劲力得直坠下去。咚一下落地揳橛。为什么?以便辗转——实战是很迅猛的,哪容你喘气调整?所以硬功必须强,不强震断腿。而如果没有根基,浮漂了,撞人家身上自己出去了,不赘论。
然后说距离标准:八尺远则用快步。朋友们,形意拳是贴身纵力之拳,这一步不是让你贴上去扎个马出拳,而是这一步就是抛石扑去,好拳都是过程打人,你落地发拳劲就浪费了,时机也晚了。说八尺,得超越八尺才行,八尺不过是拉近的那部分距离。
古人的标准是什么?我找一段口述,说的是孙禄堂的公子孙存周,也是形意拳大高手。记录如下:又见孙存周来过一次,孙存周穿着件长衫,再我师力邀下,示范了一个虎形,孙存周连长衫也没脱,双脚向前一跃,疾如灵猿,确实跃出很远.吴师让我用脚量量,这一跃足足有十大步。至于凌空走八步,我没见过。这可能是对身体轻灵,纵高蹦远的一种形容吧?
这位口述者说的这个“步”是量步用的步,类似“一拃”,咱别混淆。一步按两尺计,十步是二十尺(两丈),约合六米半。后来又有文字,说成了十米,当做是夸张也好,是真实标准也罢,咱么折合一个一丈五好吧?
“双足”一跃,显然不是“单垫步”了,这个就是“虎扑把”的腾挪法,含着剪法,即调向,所谓虎有三绝,一扑、一掀、一剪。
好了,咱么就这么定了吧?半步崩拳五尺(一米半)开外,一步虎践一丈五(五米)。
这个神奇么?距离不神奇,唯独沉稳、迅速与变向神奇。因为实战不是田径,不是篮球,而是对抗。本文作者铁萼奇兰,因为写相关心意形意拳的武术小说成名,有《六合拳宗》《帝国镖路》《真武百年》等等,后来也指点读者,被传出去一步“四五米”,让有所听闻的高手震惊,数位已然带徒弟的朋友恳请登门求学,磕头拜师,铁萼奇兰繁忙谦虚,统一推诿为误传。然而被无知小儿利用,传为不实,继而讥讽铁萼读者脑残。铁萼为人谦和低调,有书为证为贡献,诚心诚意,今日公开步法要诀,又以身作则,愿意以自身努力为读者撑腰,以证书中实学,以证铁萼奇兰有真传,有真心,出品小说均有实质的武术指导作用。
请无能者,比如自身步法不足,甚至怀疑祖宗拳谱者自省。
铁萼2014年因为脚筋受伤,留有顽疾,2015年教学仅仅略有展示,生成传闻,现基本痊愈,2015年底教学,学生是涉猎广泛的散打运动员,擅长退步突袭,为教学服人,运用剪步虎扑。多亏一足有伤,一足强劲,还可以应用半步、剪步发挥形意拳形,留有教学视频两段:半步展示为并步单开,即崩拳步,在宾馆房间,一步过了床的长度,祖师爷照应,轻松完成七尺之数。有剪步法,藏形开步过了奥迪A4L的长度外加一段空隙,遇树而止,剪步变向,完成了一丈五之数。
往后铁萼写作用功,武艺颓废,也有视频存证形意武学,心中甚慰,分享步法秘诀,诚意结交,望武界同道特别是心意拳、形意拳传承人鼓励支持,团结互助。铁萼奇兰写书,是真心为心意门形意门武术界存知识做贡献的,又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不让读者失望。因为努力了,也出了好作品,受到读者尊重很正常吧,不应该因为小说题材侮辱他们。而且读者中不乏武林同道,嫡系传人。
武术的高低,能打不能打的,我在乎,也不是很在乎。能打是自然长进的,如果暂时不行,你也可以再练,再打,再长进。但武术文化不仅仅是打,还有很多内容在,所以就打,铁萼没有什么遗憾。但让人抱憾的是,很多老人不在了,那些没讲完的事,可能再也听不到了。这是文化的断代,是悲哀的。能打不能打,都难有直接改变。何况,又有多少打这一关都没能过的。
铁萼奇兰的书,是下心血写就的;拳,是下功夫练就的。都不丢人,也都拿得出来。且就《真武百年》发行前各平台公布:是高手,白拿白给。再次分享步法,也邀请那些似乎没有诚意的武术圈同门朋友:好腿,走两步。
其实拳谱记载的并非高手标准,而是徒弟标准,普通标准。过了这个标准,可能有资格传拳论著吧。
铁萼奇兰作为一个作家,搞文化的,体重二百斤上,捎带练练尚能如此,前辈高人自然更强,其他专门练武教拳的,是不是也该再加把劲了?而不是指着别人。难不成,藏起拳谱,说成不实,改了老祖宗的标准?连带拳谱都当做是武侠小说看?
如果有些朋友做的还不够好,甚至不信,自己的老师做的也不够好,甚至也不信?是不是再请教铁萼奇兰时,该称呼一声老师?不然,还怎么谈及请教?因为对铁萼来说,你爱信不信。
不管怎么说吧,铁萼奇兰的武术小说,跟老祖宗的拳谱是一个标准。别人不知道了,如果做不到,不要说小说不实,说练法有别吧,万一不光铁萼一个能的呢。说视频,肯定轻易不给看,这是拳中秘技,学生都是磕着头看的,咱都是练拳的人,该知道尊重二字的分量吧?也是好意,拳术之道,循序渐进,别步还不会站就幻想着蹿。想多了容易走偏。
五行拳架是练功用的,没必要这么奋勇,但是无论远近,这个纵劲的势头与稳当不能丢。有些人练形意拳,上步还不如不上,上步不上步都是捂一下,杵一下,还不如老老实实扎个桩晃悠着劲杵。真能上步就能上踹,抬手腿劲催着,防御也有冲击力,两下冲撞,那种蠕动机械的同门,什么形都不好使了。实话说,根本的东西没弄懂,再练还是这样。本文没有任何针对性,大环境论,为读者非读者的武术爱好者着急。铁萼勤勉广学,不论师承,文学武技,精诚求进,凭真材实料说话。不是吹牛,铁萼奇兰的小说,哪章也比本文干货足,咱都不吹,好腿走两步儿。
也请大家关注铁萼奇兰相关公众号平台:铁萼奇兰;国风真艺
附相关拳论:
心意把版:
《少林把锤谱》中《步法》章节,如下:
步法者,寸、踮、过、快、溅也。如二三尺远,则用寸步,寸步一步可到也。若四五尺远,则用踮步,必踮一步方能到也。若遇身大力强者,同用过步,进前脚,急过后脚,所谓步起在人落过于人也。如有一丈八尺远。则用快步,快步者起前脚而带后脚平飞而去。并非跳跃而往也,此马奔虎蹿之意,非艺成者,不可轻用,唯远不发脚而已。如遇人多,或有器械,即连腿带脚并溅而上,进前脚带后脚,如鹞子钻林,燕子取水,所谓踩脚二起之说也。学者随便用之,习之纯熟,用之无心方尽其妙也。
曹继武《十法摘要》版:
也是山西戴氏《心意拳谱》中《步法》章节,如下:
步法。步法者,寸、颠、过、快、溅是也。如两三尺远,则用寸步,如四五尺远,则用颠步,必颠一步方能到也。若遇身大力强者,则用过步,即进前脚,急过后脚,所谓步起在人落过于人也。如有一丈八尺远,则用快步,快步者,起前脚带后脚平步如飞而去,并非跳跃而往也,此马奔虎窜之意也,非艺成者不可轻用,惟远不发脚而已。如遇人多或持有器械者,则连腿带脚并翦而上,即所谓采脚二起之说,亦即鸳鸯脚法,又如鹞子入林,燕子抄水之式也。学者随便使用,但纵横之法不可不熟,习之纯熟,用之无心,方尽其妙也。
心意六合拳版:
《心意拳谱》中《步法》章节,如下:
步法者,寸步,垫步,快步,箭步是也。如三尺远则用垫步,仍上前步。为遇身大力勇者则进前脚急过后足。为一丈八尺远则用快步,起前足带后足,平飞而去,并如跃之去也,以马奔虎戏之势,武艺成者,不可不可轻者用。惟远不发足而矣,惟远不获是而已。如遇人多戓带器械者,则速随带足并践而上,即谓踩脚而起之说也。善学者,随便用也。总之,去不执,可望纯熟用之,以心意方尽其妙也。
少林外传版:
《心意把锤》中《步法》章节如下:
步法者,寸步、掂步、过步、快步、剪步是也。如一丈八尺远,则快步可到,如四五尺远,则后脚站一步仍上前脚,如遇身大力勇者,则进前脚,急上后脚。如一二尺则一步可到,快步这,起前脚,代后脚,奔飞而去,并飞跳跃而往也。如马奔虎剪之意也。非艺成者不可轻用,惟远不发脚而已,如遇人多,或器械,则连腿带足并剪而上,即所谓踩脚二起之说也,美者,随便用之,以无心方尽其妙也。
形意拳版:
《李洛能先生论形意》中有《步法》章节,如下:
步法者,寸步、垫步、剪步、快步是也。
一尺远近则用寸步;三五尺远则用垫步;六七尺远则剪步;八尺远则用快步。步法中为快步最难,是起前足则后平飞而去,如马之奔,虎之践,步法者足法产之要意是起翻落钻,起者如手之上翻撩阴,落钻如石之沉水,夫足之进忌踢,进则用踩,踩者如鹰捉物也。
口传笔记版,有疏漏:
《心意六合拳谱》中:步法者,寸步,垫步,快步,箭步是也。如三尺远则用垫步,仍上前步。为遇身大力勇者则进前急过后足为一丈八尺,远则用快步,起前足带后足,平飞而去,并如跃之去也,以马奔虎戏之势,武艺成者,不可轻者用。惟远不发足而矣,惟远不获是而已。如遇人多戓带器械者,则速随带足并践而上,即谓踩脚而起之说也。善学者,随便用也。总之,去不执,可望纯熟用之,以心意方尽其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