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铁萼奇兰教学心得【20】九式功法部分2简介

(2014-10-16 10:47:40)
标签:

九式功法

太极拳

铁萼奇兰

内家拳

分类: 铁萼奇兰教学

《九式功法》配套《杨氏太极拳》为铁萼堂武术教学体系,九式功法配套中是以练就支撑功力性打法的身体素质与特色技术做根基的,但自身也具备易出效果的技击能力;而《杨氏太极拳》是广为人知的技击拳术,自身也具备练就支撑功力性打法的身体素质的作用,但为什么还要掺合着教学呢?就是利用《九式功法》的独立强化性,与《太极拳》招式的丰富性,对于生性温和,实战、游戏条件少的学员,可以按部就班、扎实且明显地长进。如果就是有基础,而且单纯求实战,《九式功法》可以直接满足,确实可以撇开《太极拳》部分。

但为什么铁萼堂教学非要扯着杨氏老架太极拳一起教呢?这是因为,铁萼堂传的太极拳,还有有所侧重教学的,在上步、用腰、出手的轨迹上,有个隐含的调整训练,目的是练就许多学员梦寐以求的心意拳“龙身”。这是部分交了学费,却未认真学习太极拳的学员的损失,希望看过这几篇揭秘后不要太过遗憾,因为细节我不会重复公开的,需要各位自行回忆了。

咱们用庖丁解牛的形式,顺着七步九式功法的阶段顺序来做出生动分解。依着阶段顺序,我们可以把训练要素归结到脏、腑、骨、筋、肉、皮、梢七层的功能要素上。脏腑、筋骨、肉皮、皮与梢,又分别对应着中医分类的魂魄、精髓、气血、神意、感应这些成就要素。这些无论是对于实战打斗还是游戏打斗,只要上升到深层理论解构上,都是一门具体而细化的学问。

即是解牛,我们就先从静态条件下分解,撇开脏、腑、皮、梢,主说起到支撑作用的筋骨。说静态,也就先撇开了加速度、摩擦力、重力作用等等后期阶段的要素,我们拿出第一学期主修的前四式做出解说,即是白鹤舒翅、金蟾抱月、猛虎推山、黑熊蹭背,这也是初级阶段不太用到下肢柔韧性的,以拳为主的几个式子。为讲解方便,之后就称为鹤式、蟾式、虎式、熊式了,也希望朋友们与形意拳区分开。

这四个式子,就筋骨上,主练开胸、开背、开肩、开脊、开肋等骨缝抻展,以帮助身体从技巧上,先能达到一个取巧状态。即是所谓的间架结构、通畅发力的状态。应用上,也就是基本支撑、弧线支撑、张弛松紧、细节活化了,说开了并不神秘。但是说开了,并不一定就有助于教学,还是要有所提问(体验反馈)而后解说,这样可以避免一部分浮躁学员仅仅学个口舌,他们的身份还是与读者不同的。

技巧于功力不同的地方,就是技巧是取巧性技能,是常人知道了窍门,也可以模仿出来而瞬间提高的。功力,出自技巧,但是可以支撑技巧做出超常发挥,或者做出超常技巧的,也就是所谓的真本事了。技巧也可以超出常人思维,但却是一学就会,这种通常就是所谓的“活儿”了,也是许多人支撑场面骗骗人的玩意儿。不方便直面点破,在教学中也就多出了一些阻碍,比如那些带着疑问的有师承的朋友,难说他们对自身所学到底是一个什么态度,所以一些解释,只能是参考对比的隐含点拨。这个就需要仰仗打架高手出头了,我既然舍弃了这部分学员,也就不做直面解说了,武行毕竟也是一行,行业就有行业的隐情与特色,允许这部分特色存在,丰富行业。

头四式也不是半身运动,不需要下肢骨节的柔韧性,只是前四式不及后边更能进行强化训练。这里的强化训练,就不是简单的压腿、下腰了,因为对于单纯的拉伸开展与放松式开展,对于追求技击能力的人来说,不是好事。必须在开展的效果下,同样练就加强筋骨的能力。打个比方,就是要练弓与弓弦以及箭,三者的关系。

松的极致是完全分离,如弓与箭,这是做不成攻击的,必须松紧刚好的搭扣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必须得松、紧一起练,不然就垮了,就衰弱了。而结构如弓,需要有弓弦拉住,才能绷出强劲韧性,也才能构成坚固支撑,而所谓的支撑,正是骨节与骨节在筋肉的特殊做功下,形成一个复杂的、可变化的、互为支撑的结构体。

所谓内家拳,或者拳术的深层部分,其特色便是针对这些要素下手的。所以传统拳讲究拳架,拳架跟套路就不是一个概念了,架就有支撑结构的意思了,心意拳、形意拳、太极拳、八极拳、咏春拳、意拳等等流派拳法的基础训练便是这个。

形意拳尤其注重,所以首推桩功,但铁萼堂教学体系为什么不专门从形意拳下手,就是为了更针对地体验这些基础作用,然后撇开整个形意拳庞大体系,从自身变化入手,切实而提早地体验到更多内容。从经济上讲,一个三体式要摆个大概就是分分钟的事儿,也有宗师照片,不用跟着我学,但要练精能用,又需要长年的苦功,甚至一辈子,多长是个头儿?费用按哪个算?这不适合单纯关系的培训式教学。

回到技术,九式功法的编排,就是在拉抻的同时,气血、神意(或者说感应),都可以同步得到锻炼,筋肉能力也得到强化。在迅速尝试到“技巧的甜头”后,可以围绕技巧强化下去,变成一种无法被迅速复制的功力。更适合真正有实际需求,而不是单纯满足某拳种趣味的朋友。

因为上肢与下肢结构不同,其中拉伸手段,是效果显著且不痛苦的,所以上手也快。就可以在筋骨功能需求的锻炼外,附带上气血、皮肉的其他要素的强化了,具体表现在一种“紧”的训练方式上,而紧却又能更好地松。这些,将随着具体章节针对性细说,也希望有体验、有疑问的朋友直面探讨。【铁萼奇兰】

http://s6/mw690/002sNuiZzy6MSS4Lvohe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