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铁萼堂传武教学体系为什么不以形意拳为名目

(2014-06-22 10:03:33)
标签:

铁萼堂

形意拳

太极拳

教学

分类: 武艺杂谈

http://s6/mw690/002sNuiZzy6JS0XYool15&690
形意拳厉害,传闻久远,一句“一年打死人”,就很是耳熟能详了,就此话不多说。自透露出教学系统之后,不少读者、拳友开始关注,也多有咨询、从学,但我很清楚,大多朋友是冲着形意拳、心意拳来的,认为这是铁萼奇兰的武学核心,重中之重。但
铁萼堂传统武术教学体系,并不以形意拳为名目,并不以形意拳为基础体系,面对重复的解释,就其中道理,在此需要专门解释一下。

先设列五个根本原因吧,之外再有再补充。

 

一,从实战论

形意拳与心意拳的训练体系,走的并不是同一形式,所以首先撇开了形意、心意一起学的说法。后来熟知的形意拳体系,是以五行拳为基础、为核心的,很多人选择形意拳,一则冲着“霸气传说”,二则冲着“高级理论”,三则是冲着“简单实用”,四则、五则就无所谓了……

就“简单实用”一条,就构成了“从实战论”不宜设为基础体系的原因。支撑简单实用的是功力,不是招式,无论五行拳为功,还是五行拳为用,就不是那么简单易学,可以循序渐进的事情。

比如说最开始的劈拳,首先要解决上步问题吧?步子不坚实,根本上就出了问题,那也就谈不上整劲与整劲发挥了。而步子问题,并不是站得稳当就算,至少得打出个“冲撞”势头来吧?直趟的势头都出不来,也还是杵杵拳头,拱拱后腰。

有过学习体验的都知道,拳脚是有“到位”一说的,动作到位,技术发挥得就好,动作到位,功力提高的就快。而劈拳之上步、落步的到位,出手、落手的到位,是有“六合规矩”卡着,严丝合缝的,做到了,练功事半功倍,做不到,徒费精力。

而做到做不到,不在于懂不懂、会不会,而在于身体条件,比如筋骨承受不住初步学习时的那个强劲的震动,五脏承受不住内外挤压时的力量,做不到“练功需要”的标准动作,你也就得不到“标准动作”能给予的练功效果。

所以就出现了很多不良现象:

比如一促一促的搓震上步,一杵一杵的死板出拳。说到发力,也不过是使劲一跺,使劲一拱,使劲地一颤悠,再不行就自行配音以助声威,”嗯哼“、”唰、唰“种类繁多……

比如看着落落大方挺唬人的,但自己都知道自己是个软脚虾,一碰就散,一吓唬就僵。

比如一步一努劲,俩腿拐拉拐拉的蓄势,别说周转八面了,直线都走不顺溜,快起来也是撅着屁股忙颠颠,也快不到哪儿去,一使劲自己都把自己别趔趄了。

比如……

第一种,靠着一股子彪劲,傻彪猛拱的一撞,有时能成,有时不能成,但三年下来,还是傻彪猛拱。注意,是拱不是冲,因为这类一冲刹不住,一刹又上不去后步。所以练来练去,还是一促一促,一杵一杵。

第二种,拿着个形意拳的样子,动起来就不知道是啥了,企图借着形意拳的传统功法支撑所谓的现代搏击(实际是自我发明),始终还是啥都不成,啥都不是。

第三种,可以练出一个以上两种结合出来的样子,以此可以类推,第四种、第五种……就是以上几种继续组合……

其中原因,都是身体条件不够支撑标准动作,而不得不降低门槛,企图循序渐进,渐进着,就进到别的门路上了,最后不得不扯着老辈的拳论一起下道。

怎么解决呢?往下看。

 

二,从练功论

要长进,先的去除毛病,这个很难。因为发现毛病不难,难在找到产生毛病的原因。

直说吧:

第一种,是筋骨承受力不行的,修复力更不行的,所以只能慢慢地促步,尝试着顿地,以企图循序渐进,越来越标准。(当然了,扯着拳论归顺了毛病的不算)这种试图严格传承要求,所以也在努力去表现一些”要领“,但是身体条件不能够支撑这个表现,比如肩背的关系都不知道,条件都没练出来,还要去严谨比量肘、腕、手等要求,下盘是空的,腰身是软的,也就只能直挺挺地杵、或者拱着某个部位撅了。一快就散,一急就乱。

第二种,说一套、练一套、打一套、忽悠一套,这一功能往太极靠、那一功能借用通臂的、这一拳模仿拳击、那一拳又玩个偷袭,还不如正儿八经练个太极、通臂、或者干脆进行更适合偷袭的条件训练。甭管拳加“准不准”,特点是站高了晃悠,站低了哆嗦。

第三种,貌似架子刚刚的,推能欺负太极新手,打能欺负别门武术爱好者,一钻一劈,沉稳刚劲,但是心里也知道,真遇见不讲手的,就得仰仗偷着练的那几个腿法了。自己练的时候,感觉像个小坦克还是装甲车什么一样趟劲夺位、无坚不摧,哪知道,新学个直、摆、勾、摆瞎抡,也是抱头鼠窜,啥都不好用了。那小坦克的炮筒笔直冲前,那拳劲牛气的,拐腿压膝、埋头拱钻还美其名曰”拧裹钻翻“,人家稍微一晃就瞄不上了,还是滑步上腿好用,是吧?

所以在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就不要掩耳盗铃了,感觉哪个好用,就专门练哪个好了。形意门也不指望你发扬光大。

 

三,从形式论

爱好者到底为什么非要学形意,种种原因我也不去列举了。很多时候,探讨或者辩论的乐趣,不在探讨与辩论的内容,而就在于探讨与辩论的本身。往往是向外空论,而不是向内索求。挂着个形意拳的名目,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比如自信、虚荣……比如拉过”霸气人物“做”心灵靠山“,让自己多一些谈资在熟人看不到的地方充充内行就足够了,这一类的学员,原本就不配学武术。

所以对于不认同这套理论的,我也就不去预备对他的说辞了,举个例子,上步再快再远,也必须是闪折二段,且有落脚辗转的能力的,一拳上去,打上打不上,第二步往哪打也就有数有分寸了,眼有数,身体没分寸,照样不行,实战不是玩格斗游戏。一肩打跟不上连环肘击后续,这一肩打你绝对用不顺畅,因为这跟一杵一杵与傻彪猛拱基本是一路形式。

这个上步与辗转,就形意拳来说,是最基础的鸡腿龙身,以此支撑种种特殊打法,身子在空练时都出不来那个形式,实战时就更不用想了。而这些,不是站个三体就能”感而遂通“的。做个试验,自己空比划一套书法,靠着”意念“想象,是不是感觉自己也是书法大家了?你换上真笔墨试试。

幻想靠着想象中的五行拳,就能练就鸡腿龙身的身体条件,我感觉就跟举着个指头对着墙瞎比划,感觉换成毛病就是一幅书法精品一样不现实。因为许多人,每天重复着五行拳,但连鸡腿、龙身到底是什么,出什么状态都不知道。

如果说这么一练,循序渐进就真能成,其实不用找老师了,孙禄堂老先生的拳照就摆在那,照着去站就好了。孙老先生的教材、拳论、传说也都摆在那,参照着去猜就好了。

武术,或者单说形意拳,跟其他艺术不同的是,它是超脱形式的,好比你临字帖,至少能临个外形,至多是缺些精气神。但武术光有个外形不够,缺了内在的形式,是靠不住的。

有读者就不乐意了,说你忽悠这么一通,到底要说什么啊?我要说的是,在你们心中的”高级拳架“之前,还有支撑高级拳架的”特殊基础“。简单而论,就是不用你拐腿压膝,就能站稳当的那一类,就是你不用抽手提肩,就能硬崩出分量那些,就是套上五行拳,就比你单纯五行拳练的好的那些。就是还没有五行拳,而先有的,比如十真形那些……如果学不到这些,有一些其他的相似功法,也能够达到同样效果的那些,就好比铁萼堂教学体系里的九式功法,与铁萼堂传杨式太极拳。

当有的人,在站着三体幻想终有一日感而遂通的时候,咱们在练基础功法与杨氏太极拳。一个月过去了……站三体的还在站三体,还在一杵一拐地练“五行拳”,咱们可以打下太极一套了;两个月过去了……当那些朋友还在站三体,一杵一拐地练“五行拳”的时候,咱们的太极一套已经有了内在筋骨了;三个月过去了,站三体的朋友这儿冷了,那儿热了,这儿“一个欢喜”,那儿“有点忧伤”的时候,咱们的太极拳架已经“旁通形意”了,拳劲也“兼济通臂”了;一年”打死人“的时间到了,形意拳的朋友还在站着一个不知道是啥的空架子,一杵一拐地走直趟的时候,咱们已经可以很灵活地发挥撑劲、透劲、缠滚劲种种了,对着照片比划个“五行拳架”,似乎也有些模样了……

有朋友又不乐意了,说本段内容技术含量不足,不足够说服人。那我透露一点,“一杵一拐”的发力,就它没有变成这个形式的时候,还有它目前所追求的,根本还是筋骨开合钻翻出来的“一触即发”、“无有预兆”而“翻浪无端”、“随机而应”的功力,说白了,就是支撑这些打法状态的“身体条件”。

有朋友说,既然都这么透彻了,铁萼堂的教学体系,可以先从别的基础入手,但还是保持形意拳体系为核心啊。当然可以,我也完全可以说成,之前这种种的基础,都是“形意拳”所必须的,都是形意拳的内容。但是不以“形意拳为名目”,还有以下两条道理。

 

四,从进度论

铁萼堂从来没打算将“形意拳”发扬光大,暂时的教学,直白说,也不过是为了暂时地补贴一下润笔费用资,渡过这一段时期,也就不保证还教不教人了。所以一直也未做大的宣传,能维持日常开支供给写作,就是心中最完美的情况了。

所以课程设置的,也是两学期,各自三阶段的课程,这个时期内,可以完全保证学员得到了一个飞跃式的长进,得到两套完善透彻的传武体系,而且这套体系可以保证不断长进,受用一生,甚至更久,包括支撑你的形意拳自学或者从学。

有人说”吹牛逼呢“,万一学员的基础很高怎么办?基础高好啊,就可以进入更高级的”心意把“课程了。有人还说,要是学员的基础比这个还高呢?那就更好了,就可以省却跟着铁萼堂受训的费用了。

但就预想加入铁萼堂传武教学的,是这个情况。因为本学堂可以很负责任地完成这一规定课程的教学,出来就是培训师的水平。但是本学堂的意愿,也只是负责这两学期,原计划不做长期的教学及负责。因为过来的人,是渴望得到”真正的形意拳“,或者说”铁萼堂的形意拳“,”真正的形意拳“我不敢保证,但是”铁萼堂的形意拳“系统清晰而庞大,拳与拳之间的关系密切而不可分,不是两个学期就能学完的,所以不担这个责任,也不讨这个厌。

就是感觉一套五行拳就够了的,别的无所求了,为了保证你能练能用,我也得人为设置出种种变化,至少是十二套劈拳、十二套钻拳、十二套崩拳、十二套炮拳、十二套横拳……再加上各自至少五种回身……两学期照样不够。

有这个精力,不如正儿八经从九式功法与杨式太极拳开始。也不要把自己心目中的太极拳往铁萼堂体系里套,既然本学堂透彻形意拳等,太极拳也自不会差。再举个例子,比如支撑翻身打法的龙身一项,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就铁萼堂传太极拳里”撇身锤、搬拦锤;野马分鬃、高探马;肘底锤、转身摆莲“里就能练到。撇身锤与搬拦锤是对应着的一套,野马分鬃与高探马带分脚是对应着的一套,肘底锤与摆莲腿是对应着的一套功法。分别是反侧劈穿、起落进退、拧裹刁横、束展伸缩、拧劈闪进、拧束崩展种种……它牺牲了一些综合形式,补充了要素的专项训练。

至于说挂羊头卖狗肉的玩意儿,一个搬拦锤就能演化出”类五行“了。也不要拿着自己的搬拦锤猜想,起手一式带着钻拳劲,搬打一锤带着横拳劲,拦打一锤带着劈拳劲,冲打一锤带着崩拳劲,封闭一式含着炮拳,上步闪折带着调把,落步封闭含着虎扑……你说是五行拳合一式也行。

但为什么不说明”名目“呢,因为本学堂的教学方式,就不是摆清楚了教导,那样培养出来的先是嘴高手,不是拳高手,完全不用从学,多看铁萼堂出品文学作品、技术论文就好了。本学堂的教学方式,是说透一套,隐含一套,通过布置作业与考核,保证学员扎实进步。所以本学堂教学中,也不是完全不透露形意拳、心意拳,反而是反复展示、提供体验,培养实战理念意识的,只是不负这个教学责任。

因为凭借过往经验,两个学期,甚至一个学期,乃至一个阶段的体验,都可以保证正规内容(九式功法+杨式太极拳)的教学质量,但无法保证形意拳。

有人说我不怕,我愿意,我不赖你。你愿意我也不愿意,因为还有下一条。

 

五,从历史论

我说不不了自己厚着脸皮不对学员负责,更不敢损了虔诚不对形意拳负责。所以只传达实质,但不立名目了。心意把体系相对简单些,一个动作综合了诸多功能,而且幅度较大,也较直白,所以这个可以教,不是为了教会,而是为了让人体验体验,自行却步。因为本学堂需要教一个成一个,至少不让学员埋怨。

有关注武林动态的朋友举例,人家某某老师,就教形意拳,而且教学水平很高,效果很好。那太好了,终于可以给这些专爱形意拳的朋友指一条明路了。这很好,正如本学堂一贯的作风,学专业,找专业,专业机构到处有。市面上有太多的形意拳高手在做长期负责的教学,也有太多的散打、搏击高手在做实战武术的培训,强烈推荐他们!

 

总结,有这么大概五条,至少阐明了铁萼堂传武教学体系,为什么不以形意拳为名目了。不以形意拳为名目,不代表不爱形意拳,而是因为,在本学堂所设置的学期下,不适合形意拳的教学。人说我不管,只要我能进步,能学到一手”一年打死人“的我就满足了!

如果就是这样,也很容易满足,不用给学费专门学了。你拎块板砖,找个合适的时机打下去,也能一年打死人。回头就说是站三体站出来的,身手敏捷了,头脑聪明了,身心”感而遂通“了,所以这一砖下去出来形意拳效果了,就可以了。回头也可以办班了,所以先从孙禄堂前辈、薛颠前辈的照片模仿起吧,加油!嗯!最好再弄身行头,实在不行就羽绒服反穿,先把裤腿塞袜子里将就一下。

注:配图不是孙禄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