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创新为源,开启跨界新征程--张广萌

(2017-02-07 15:11:56)

http://s7/mw690/002sNgcDzy78B3gfrgic6&690

       工作经历

以创新为源,开启跨界新征程--张广萌 

        2016-10至今              清华大学出版社                                                        

ü  担任《科技与出版》(CSSCI来源期刊)专职编辑

ü  担任《清华科技评论》、《航天动力学》等英文期刊编辑

        2014-032016-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主任助理、编辑

ü  担任《航空学报》中英文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编辑

ü  担任《复合材料学报》(EI检索)专职文字编辑

    教育经历

以创新为源,开启跨界新征程--张广萌 

       2011-092014-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硕士  

       2007-092011-06      青岛大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工学学士

       2004-092007-06      章丘四中20045                

 

        获奖情况

以创新为源,开启跨界新征程--张广萌 

      20164           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41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2013                北航校优秀党支部书记   北航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系学术交流最佳计划奖

      2012                北航校年度三好学生                     北航校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北航学生工作优秀奖,北航校一等奖学金         北航之友立中奖学金

      20072011     青岛大学六次学习优秀奖学金  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

      科研经历

以创新为源,开启跨界新征程--张广萌 

      2012-062014.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嵌段共聚物可控自组装与电致变色性能研究”项目负责人

ü  目标合成苯胺齐聚物/聚乙二醇共聚物并研究电致变色性能,应用于航空智能窗等领域。

ü  负责自主设计反应路线,成功合成不同臂数嵌段共聚物,进行自组装调控,研究其光电性能。

      2012-092014.03    导热环氧胶粘剂的研究项目协助人

ü  项目要求胶粘剂有较高粘接强度和导热性能。协助基体配方研制,应用于航空微小部件粘接。

      2011-092012-03    兼具损伤感知与自修复功能的复合材料的研究项目协助人

ü  负责确定最优微胶囊原位聚合工艺,并制成复合材料,研究其损伤感知与自修复功能。

      2011-092012-03    疏水性二氧化钛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项目协助人

ü  旨在制备性能优异疏水薄膜,应用于防潮织物,负责疏水性复合薄膜配方研制。

       论文和专利

以创新为源,开启跨界新征程--张广萌 

     《微信推广,让枯燥的学术期刊生动起来》        《编辑学报》

     《贯彻一致性,重视规范性,运用灵活性材料类科技论文编校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编辑学报》

     《新形势下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注重培养的若干能力》《编辑学报》

     Self-assembly of tetraaniline-PEG-tetraaniline block copolymer thin films  化学学报》 

     A star-shaped copolymer of polyethylene glycol and aniline oligomer and its preparation 专利

 

 

 

       201722,农历大年初六,春寒料峭,料峭的寒风阻挡不了我和妹妹回母校座谈的热情,我们都是母校创新教育实践的受益者,非常愿意把我们取得的成绩向母校的各位领导老师汇报,把我们的感悟体会与师弟师妹们分享,把我们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出来,集思广益,解决问题。会上,刘校长不止一次地提出“跨界”——跨学科、跨专业,跳出传统思维的桎梏,发散思维,不断创造“金点子”。如今工业4.0浪潮席卷全球,“跨界与融合”因为时代的变迁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跨界与融合”展现出多姿多彩的一面,“精通一门,兼知其他”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所需。母校克服高考的巨大压力,从高中开始便培养我们创新的能力,母校的创新教育让我们与众不同、成就了我们的别样人生,让我们受益无穷。

初识创新,埋下创新的种子

 我们这一级是04年入学,05年高二那一年母校的创新教育首先在我们几个实验班开展起来。刚开始大家积极性不高,担心会耽误学习。刘校长告诉我们:社会所需的不是只会考试的书呆子,而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多面手。昌旺老师在创新课上,他精心准备各种创新案例,引导大家展开想象力。班主任邢潮锋老师也鼓励支持我们:虽然创新课占用了部分学习文化课的时间,但是创新对我们的全面以及长远发展是有益的。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课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大家繁重的学习生涯中仿佛注入了一股清泉,全班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那时,作为班长的我负责收集大家的“金点子”,从刚开始只能收上来一两份,到后来创意如泉涌,很多同学成功申请国家专利,大家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凭借专利在自主招生考试中捷报频传,我自己也获得了山东大学降分20分录取的资格。后来高考理综发挥一般,进入青岛大学读书,专业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是一个物理与化学的交叉学科,选专业的初衷也是为了弥补自身理综的遗憾,系统的专业学习为后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断创新,结缘航空航天

 进入青岛大学以后,在高中阶段便培养起的创新实践能力初见效,很快从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提前进入学术课题研究,在实验研究中不断发散思维,为获得最佳的实验结果不断调整实验方法,直至实验成功。本科毕业后我顺利考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考研初试考的是文化课,而复试考察得更多的是思维能力。在科研实践中,问题是不断出现的,最关键是发散思维、寻找最优路径以解决问题。进入北航后,我担任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嵌段共聚物可控自组装与电致变色性能研究项目负责人,目标合成苯胺齐聚物/聚乙二醇共聚物并研究电致变色性能,应用于航空智能窗等领域。负责自主设计反应路线,成功合成了不同臂数嵌段共聚物,进行自组装调控,研究其光电性能。与导师合作申请国家专利一项,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同时承担了国防课题“导热环氧胶粘剂”的研究,该项目要求胶粘剂有较高粘接强度和导热性能。我不断重复实验、调整实验方法,进行基体配方研制,使其成功应用于航空微小部件的粘接。在创造发明新产品、新技术的过程中,母校对我的创新启蒙教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研究遇到瓶颈时,发散的思维就是一个突破口,突破瓶颈然后取得研究的成功。

见证创新,做传播创新文化的使者

 毕业后我留校工作,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负责《航空学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的编辑工作,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学术交流贡献一点小小的力量。几本刊物均为国家EI核心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

    我协助审稿专家判断作者的研究工作是否反映了航空航天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水平、是否有创新性、写作是否规范,将最前沿、最具价值的学术成果公之于众,促进学术进步和人才成长。作为一位工科生,从事的是偏文的编辑工作,我想这正是刘校长所强调的跨界的一个小小体现。如今,专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扎实的理工背景让我可以轻松自如地应对各种晦涩难懂的航空航天专业论文。要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编辑,仅仅具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具有编辑知识的业务储备。我利用闲暇时间补充编辑学知识,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国家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编辑学论文3篇,文理相互促进、成长很快。

行走于清华园,脚踏实地

在北航学习三年,工作两年,我阅读了大量创新性的专业文献,这笔宝贵的财富成为我继续前行的能量。2016年底,我进入清华大学出版社继续从事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百年清华,大师云集,水木清华,钟灵毓秀。一直以来,有一种说法,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编辑学会会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原院长郝振省说:“做嫁衣”的说法也反映了一个事实,即编辑身处文化传播把关人与责任人的位置。在清华,一份工作不再仅仅是为了生计,而是一种使命感在催促着你做一名东学西渐的使者,把一个人的思想变成若干人的思想,把一个点的思想变成一个面的思想,传播文化、传承文明。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小编,受益于母校的创新实践教育,在自我创新、见证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不懂的有很多、需要做的也有很多很多,但我坚信有母校奠定的创新基础,有信心可以攻坚克难、不断取得事业的成功。

 我们是章丘四中若干学子中的普通一员,每个四中学子如今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正凝聚起巨大的力量。树倚干而高百丈,船立栀而行远方,依托于母校这一巨人的肩膀,我们满怀着正能量,扬起风帆、勇敢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