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九中孙志远老师创新教育实践情况
我叫孙志远,现在是山东莱阳市第九中学综合实践学科组长,我校“创意无极限”社团的发起人;莱阳市青少年科技协会会员,2015年被聘为莱阳市青少年科技协会发明专利组组长。本人热爱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本着“科技融入、创新发展”的宗旨,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目标,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 大力开展创造性的科技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研究、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本人结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在市科协和科技局的指导下,带领研究性学习教师及科技辅导员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课和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创意无极限”活动。2013年至今,共有6000多名学生参加了活动,产生优秀创意近千份,学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已有92项,一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指导学生参加各级“青少年科技大奖赛”中,也获得多个奖项:2013年5月,在第28界烟台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本人的科教方案《开展创意无极限活动》荣获创新项目二等奖;辅导44级于千惠同学的作品《笔芯截断器》荣获科技创新一等奖;在2014年莱阳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本人辅导45级的任惠婷、姜冠群、 翟英君三名同学的作品获得一等奖;在2015年4月的第30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本人辅导45级姜冠群同学的科技作品《新型光控全自动自行车警示灯》获科技成果三等奖。本人体会:“创新教育课,老师是享受教育的幸福,学生是享受幸福的教育。
通过以上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产权知识,激发创新兴趣,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今后,我将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创意无极限”活动,力争使大部分优秀学生每人都有一份专利和科技成果。
一、外出学习情况
2012年9月,在校领导王强主任的组织带领下,观摩学习了以创新教育为特色的章丘四中,通过参观、听报告等系列活动;2014年10月学校派我和王强主任到重庆参加了全国首届科技创新骨干教师培训,又系统学习了章丘四中李昌旺校长等创新专家的先进理论,受益匪浅,为学生创新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者丰富了有益的滋养。
二、本人设计的莱阳九中创意无极限社团团徽寓意:
1、由创意的拼音首字母组成(CY),上方有一轮抽象的红日,意为我社共同携手,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让创新的智慧闪光!
2、整体造型又似一个舞动的小人头上绽放出智慧的光芒,闪烁着灵感。
3、似两个手掌捧起一颗放光的明珠,取掌上明珠之意。寓意抓住身边的创意、点子、灵感,唤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还似两片嫩叶托起一朵娇妍的花儿,寓意社团的明天需要各位成员的浇灌。
三、下面我谈一下《开展创意无极限活动》方案的具体实施:
﹙一﹚活动内容
活动包含了5项内容: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请专家到校讲座,教师编写创意教案,组织学生头脑风暴,进行创意,组织学生作品评比。每一项活动都有各自的目标及通过活动获得的能力,得到的启示。在活动中,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倡导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采用专家指导,教师引领,学生小组讨论,集思广益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创意创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活动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上划分创意小组,每组6——8人参与活动。每班的研究教师在活动中作好组织、引导工作。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以“创意无极限”征集和专利申请为抓手,通过形式多样的创意活动为学生搭建学习和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技创新知识;多方位参加市区科技方面的活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
教师指导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进行创意,鼓励运用发散思维,在多种方法中寻求最佳方案;支持运用逆向思维、灵感思维异想天开,激赏言他人所未言、出世间未有之策,鼓励独到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程建设、课堂渗透、活动开展、环境创设等素质教育内容的实施,使学生“会学、会玩、会思考;动手、动脑、会创造”,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三﹚、难点、重点、创新点
重点:开展科技讲座、收集创意作品、专利申请、科技教学读本的开发与使用等活动,实施课题推进。
难点: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打破学生神秘感,让学生建立创新自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品质是活动难点。
创新点:本活动的创新点在于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提出“四个人人”目标,即人人接受创新教育,人人参加创新实践,人人学会创新思维,人人具有创新能力。整个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让其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自觉关注自身的创意发展,养成良好的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品质习惯。
﹙四﹚、利用的各类科技教育资源(场所、资料、器材等)
场所:学校、学生的家里、社会。
资料:是我们通过参观学习,网上查询,读书阅报等获取的资料。
器材:多媒体用品。
﹙五﹚、活动过程和步骤
1、召开活动实施动员大会,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与意义。要进一步推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还将作全面的有益探索,包括以下内容:充实相关的课程知识体系,分年级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的科技系列活动,以每学期的创意无极限收集活动为主线,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制定有效的教育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划分小组,明确任务。每班以小组进行创意无极限活动,每个小组挑选一名组长,由组长负责和组员协商,拟定各小组创意的现状,明确创意内容。
3、活动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
1)修改活动项目方案,整理活动基础性材料,接受素质教育实验校初审。
2)进一步明确项目研究的目标:进行科技创新、教科研的校本培训,通过邀请专家指导、教师座谈等途径明确本活动项目的目标。
3)分阶段编写科技创新校本教材,制定各学段科技创新校本教材的教学计划。
第二阶段
1)细化落实课程研究的内容,完善修改科技创新教育校本教材,落实科技教育校本教材的课堂教学,提高创意教育的实效性。
2)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技创新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积极开展创意无极限活动,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途径,汇编《课堂教学创新案例精选》。
3)定期举办学校创意作品收集、科技创新讲座等,充分发挥学生科技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
4)研究和探索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手段,开展创意无极限评比活动,继续研究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手段。
第三总结阶段
1)归类汇总,整理研究。
2)撰写创意无极限活动报告。
3)聘请专家鉴定,申请专利复审。
综合实践学科组长,我校“创意无极限”社团的发起人;莱阳市青少年科技协会会员,2015年被聘为莱阳市青少年科技协会发明专利组组长。本人热爱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本着“科技融入、创新发展”的宗旨,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目标,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 大力开展创造性的科技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研究、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本人结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在市科协和科技局的指导下,带领研究性学习教师及科技辅导员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课和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创意无极限”活动。2013年至今,共有6000多名学生参加了活动,产生优秀创意近千份,学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已有92项,一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指导学生参加各级“青少年科技大奖赛”中,也获得多个奖项:2013年5月,在第28界烟台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本人的科教方案《开展创意无极限活动》荣获创新项目二等奖;辅导44级于千惠同学的作品《笔芯截断器》荣获科技创新一等奖;在2014年莱阳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本人辅导45级的任惠婷、姜冠群、翟英君三名同学的作品获得一等奖;在2015年4月的第30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本人辅导45级姜冠群同学的科技作品《新型光控全自动自行车警示灯》获科技成果三等奖。本人体会:“创新教育课,老师是享受教育的幸福,学生是享受幸福的教育。
通过以上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产权知识,激发创新兴趣,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今后,我将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创意无极限”活动,力争使大部分优秀学生每人都有一份专利和科技成果。
一、外出学习情况
2012年9月,在校领导王强主任的组织带领下,观摩学习了以创新教育为特色的章丘四中,通过参观、听报告等系列活动;2014年10月学校派我和王强主任到重庆参加了全国首届科技创新骨干教师培训,又系统学习了章丘四中李昌旺校长等创新专家的先进理论,受益匪浅,为学生创新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者丰富了有益的滋养。
二、本人设计的莱阳九中创意无极限社团团徽寓意:
1、由创意的拼音首字母组成(CY),上方有一轮抽象的红日,意为我社共同携手,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让创新的智慧闪光!
2、整体造型又似一个舞动的小人头上绽放出智慧的光芒,闪烁着灵感。
3、似两个手掌捧起一颗放光的明珠,取掌上明珠之意。寓意抓住身边的创意、点子、灵感,唤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还似两片嫩叶托起一朵娇妍的花儿,寓意社团的明天需要各位成员的浇灌。
三、下面我谈一下《开展创意无极限活动》方案的具体实施:
﹙一﹚活动内容
活动包含了5项内容: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请专家到校讲座,教师编写创意教案,组织学生头脑风暴,进行创意,组织学生作品评比。每一项活动都有各自的目标及通过活动获得的能力,得到的启示。在活动中,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倡导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采用专家指导,教师引领,学生小组讨论,集思广益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创意创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活动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上划分创意小组,每组6——8人参与活动。每班的研究教师在活动中作好组织、引导工作。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以“创意无极限”征集和专利申请为抓手,通过形式多样的创意活动为学生搭建学习和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技创新知识;多方位参加市区科技方面的活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
教师指导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进行创意,鼓励运用发散思维,在多种方法中寻求最佳方案;支持运用逆向思维、灵感思维异想天开,激赏言他人所未言、出世间未有之策,鼓励独到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程建设、课堂渗透、活动开展、环境创设等素质教育内容的实施,使学生“会学、会玩、会思考;动手、动脑、会创造”,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三﹚、难点、重点、创新点
重点:开展科技讲座、收集创意作品、专利申请、科技教学读本的开发与使用等活动,实施课题推进。
难点: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打破学生神秘感,让学生建立创新自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品质是活动难点。
创新点:本活动的创新点在于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提出“四个人人”目标,即人人接受创新教育,人人参加创新实践,人人学会创新思维,人人具有创新能力。整个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让其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自觉关注自身的创意发展,养成良好的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品质习惯。
﹙四﹚、利用的各类科技教育资源(场所、资料、器材等)
场所:学校、学生的家里、社会。
资料:是我们通过参观学习,网上查询,读书阅报等获取的资料。
器材:多媒体用品。
﹙五﹚、活动过程和步骤
1、召开活动实施动员大会,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与意义。要进一步推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还将作全面的有益探索,包括以下内容:充实相关的课程知识体系,分年级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的科技系列活动,以每学期的创意无极限收集活动为主线,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制定有效的教育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划分小组,明确任务。每班以小组进行创意无极限活动,每个小组挑选一名组长,由组长负责和组员协商,拟定各小组创意的现状,明确创意内容。
3、活动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
1)修改活动项目方案,整理活动基础性材料,接受素质教育实验校初审。
2)进一步明确项目研究的目标:进行科技创新、教科研的校本培训,通过邀请专家指导、教师座谈等途径明确本活动项目的目标。
3)分阶段编写科技创新校本教材,制定各学段科技创新校本教材的教学计划。
第二阶段
1)细化落实课程研究的内容,完善修改科技创新教育校本教材,落实科技教育校本教材的课堂教学,提高创意教育的实效性。
2)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技创新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积极开展创意无极限活动,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途径,汇编《课堂教学创新案例精选》。
3)定期举办学校创意作品收集、科技创新讲座等,充分发挥学生科技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
4)研究和探索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手段,开展创意无极限评比活动,继续研究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手段。
第三总结阶段
1)归类汇总,整理研究。
2)撰写创意无极限活动报告。
3)聘请专家鉴定,申请专利复审。
http://s13/mw690/002sNgcDzy6YkBLQdvS9c&690
http://s9/mw690/002sNgcDzy6YkBLNGw838&690
http://s4/mw690/002sNgcDzy6YkBMhYY353&690
http://s9/mw690/002sNgcDzy6YkBMe85O78&690
http://s5/bmiddle/002sNgcDzy6YkBMrbxOe4&690
http://s16/mw690/002sNgcDzy6YkBN1ET55f&690
http://s10/mw690/002sNgcDzy6YkBNdZdD49&690
http://s3/mw690/002sNgcDzy6YkBN8BLI52&690
http://s8/mw690/002sNgcDzy6YkBNxR67b7&690
http://s4/mw690/002sNgcDzy6YkBNihFx33&690
http://s14/mw690/002sNgcDzy6YkBNJjHvdd&690
http://s14/mw690/002sNgcDzy6YkBNuC8R3d&690
http://s11/mw690/002sNgcDzy6YkBNPnVE2a&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