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6/middle/8690fa81g798a4dbabb6f&690
 
 
《鹧鸪天·平川跃马桥头越》原文
 
作者:风雨潇湘
 
月落晨曦花雨春,笼街轻雾嫩芽新。平川跃马桥头越,高岭挥鞭风绝尘。
雄心壮,柳腰身,沙场驰骋当拿云。红旗猎猎刀枪戟,浩瀚阑干又一轮。
 
 
红粉竞英雄,绝笑古今佳话
——《鹧鸪天·平川跃马桥头越》诗词赏析
 
作者:兰馨儿
 
   
《鹧鸪天》是词牌名,采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许浑《听歌鹧鸪》诗:“南国多倩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郑谷《迁客》诗:“舞夜闻横笛,可堪吹鹧鸪?”《鹧鸪天》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词调很像两首七绝相并而成,后阙换头处稍变,双调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上阕第三四句,下阕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对仗。
   
《鹧鸪天》词牌格律如下: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此首《鹧鸪天》描写了春日里,花木兰别离故土,远赴疆场,奋勇杀敌,壮志凌云,奋斗不已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坚定无畏的英雄胆略。
 
http://s16/middle/8690fa81gbf6802b1175f&690
 
  
“月落晨曦花雨春,笼街轻雾嫩芽新。”全词开篇就用月落、晨曦、花飞、轻雾、嫩芽,婉约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即在绿柳如烟,花芽初嫩的春晓。鸟鸣春深,微微曦晨,一钩镰月,花城渐隐。青石小街,柳色织新,薄雾濛濛,嫩芽酥润。显然,作者并不是在简单地描写春日的美景,而是在给全词的展开做一个铺垫,奠定一个基调。倘若在往常,在如此静谧的春日,当轩窗早闭,红烛烟息,清丽佳人静卧于朱床,酣眠于软枕,阁楼内、垂帐下一片静然,正所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显然,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日晓晨,花木兰姑娘正值芳龄,缘何金钗银环收匣,褶裙绣鞋入柜,胭脂唇彩锁盒,珠花环佩赠美?却原来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一位即将代父从军、女扮男装的封建社会的女子,此时的心情该是何等地复杂,是对故土的无比留恋,是对年迈父母的难以割舍,是对未来等待自己的战况的不确定,是对乱世纷乱的无奈感慨,是对即将上阵杀敌的义愤填膺,还是对将来终有一天自己身份大白于天下的担忧叹息?
 
http://s16/middle/8690fa81gbf6802b1175f&690
 
   “平川跃马桥头越,高岭挥鞭风绝尘。”此联,用平川、桥头、高岭,将花木兰奔赴战场路途中的地点进行了镜头式切换,将全词的意境巧妙地拓展开来,这两句充分展示了古典诗词的魅力,言简意丰,韵美耐品。“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地。指广阔的平原。苏东坡《游径山寺》:“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平川”既是对环境的实写,也是虚写,即用大地的平坦,烘托花木兰纵横驰骋,所向披靡之勇势,奔马嘶嘶,策鞭惊尘,长枪横执,冠缨飒飒,目含千韧,胸涌豪情。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这样一副画面:千里之外,匈马逼境,烽火燃城,民不聊生。天虽生其为红颜,地却怜其翱天鹏,此去关山塞外远,唯有风月壮戎程。在那样一个动荡乱世里,多少将士浇血沙场,多少离别成为诀别,多少爹娘盼断牵肠,多少痴情的人儿望断孤廊。花木兰作为一个姑娘,内心自然也是柔情似水,情思悠悠,然而,国之不保,家之安存。所以,柔柔粉泪,唯留下那一抹瞬间坚定的揩影,打马远去,铮铮铁蹄随着飞扬的尘土,渐踏渐小。
 
http://s16/middle/8690fa81gbf6802b1175f&690
    
小桥,是古典诗词里常常使用的意象,“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在这里,小桥含有两种意思,一是代表着惜别之情,古人喜爱将小桥和柳树、流水连接在一起,“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歌声里。落花流水。明日人千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此去塞外,刀光寒,烽火染,是生是死两茫然。家里还有年迈双鬓的爹娘,有未出阁的姐姐,还有年幼童颜的小阿弟,也许此一别,即成永别。不由人心生生离死别之无限感叹,慨叹乱世之中,何处觅团圆。“桥头越”,也暗指花木兰即将隐去女儿身,以男子的身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这在花木兰的整个生涯里,确实是一次十足的“跨越”。此外,这两句也表明了木兰奔赴沙场的速度之快捷,杀敌之心切。策马跨越桥头,像风一样绝尘而去。同时,也起到了连接词的上下阕的过渡作用,引出了下阕激烈无畏的战争场面。
http://s16/middle/8690fa81gbf6802b1175f&690
   
“雄心壮,柳腰身,沙场驰骋当拿云”。此句巧妙而又恰当地点出了花木兰虽为女儿身,但却心怀男儿志,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的时代,实属难能可贵。这句最精妙之处在于“拿云”,“拿云”上揽云霄之意,比喻志向高远或本领高强,句出李贺的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拿”字让人不由拍案叫绝,大有破云揽月,手摘星辰之凌然大气,其英雄气概,不言而喻。
 
http://s16/middle/8690fa81gbf6802b1175f&690
   
“红旗猎猎刀枪戟,浩瀚阑干又一轮。”结句向我们展示了兵临沙场的恢弘场面,以及残酷的战争一场接着一场的无比激烈。军旗在烈烈塞风中,簌簌作响。两军对垒,战马布阵,长枪刀戟在手,何等地悲壮。“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此等壮志,此番豪情,足可以裂敌胆,平敌阵,扬我军威,鼓我士气。“瀚海阑干”借用了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用语:“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瀚海”原本指的是“海”,即北方的大湖,后来指沼泽,北方广大地区,戈壁沙漠。“阑干”有多种意思,在这里指“纵横交织,弥漫嵌合的状态”,“瀚海阑干”在这里交代了花木兰从军作战的地理环境,大漠纵横,烽烟蔽日,草不堪生,飞鸟绝迹,何等的艰辛,何等的不易,从渲染环境的角度,充分歌颂了一个古代女子不畏环境的极其恶劣,奋勇杀敌,报效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英勇无畏的英雄胆略。
         
http://s16/middle/8690fa81gbf6802b1175f&690
 
    一马飞川啸破晨,长风万里荡尘魂。一朝倾尽报国志,不日击空贼月轮。虽为女儿身,但有报国魂,大漠纵横处,潇潇踏敌门。屡建奇功敌胆裂,钢铁铸就女儿身。莫笑红粉竞英雄,护我河山才是真。阴也好,阳也罢,名垂青史,绝笑古今佳话。
 
http://s16/middle/8690fa81gbf6802b1175f&690
 
 
http://s2/middle/8690fa81gbf90a9ab7a21&690
 
 感谢莲花文学圈将本文推荐至草根首页!!!
同时感谢晨曦文学苑圈、怀旧时光圈的同步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