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LAC研修】案例分析:现代民族舞剧《红高粱》

(2015-05-28 16:40:01)
标签:

杂谈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承办,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和中国杂技家协会协办的中国文联第七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编导)高级研修班于4月7日至29日在北京举办。本期研修班是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专门针对舞台艺术领域创作人才举办的编导班。我们特请中青七班学员撰文介绍自己认为对中国当前舞台艺术发展有借鉴意义和价值的案例,作为中青七班的后续报道与读者分享。本文为后续报道的最后一篇案例,由青岛艺术学校主任助理及舞蹈部部长冯勇对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王舸编导的现代民族舞剧《红高粱》进行案例分析:

http://s12/large/002sMoS5zy6SCDbb9eb8b舞剧《红高粱》演出照

取材于小说《红高粱》的现代民族舞剧《红高粱》是由青岛市演艺集团青岛市歌舞剧院演出的一部大型现代民族舞剧,该剧获得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整个舞剧通过选取小说中“颠轿”“野合”“祭酒”“丰收”“屠杀”“出殡”等经典段落形成了一部有别电影《红高粱》但又似乎看到电影的影子式舞剧,因为毕竟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在张艺谋导演的倾力打造下曾在那个年代为中国创造了电影史上的奇迹。因此,该舞剧的编导王舸老师曾说:“本身原著和电影在前面,咱别说站在巨人肩膀上迈多大步,别掉下来,这个太难了。”从舞剧《红高粱》的第一个版本到修改后最终登上十艺节舞台的第三个版本,作为青岛的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他的每一步变化,给一点自己的看法:整部舞剧像小说更像电影,只是在观看一部有身体讲述的《红高粱》的故事。用另一种舞台表现形式来诠释小说和电影中无法表达的精神和气节。通过肢体的语言来塑造血肉丰满的故事人物,在整个舞剧和人物身上,张扬着单纯质朴而至透明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也凝结着我国文艺创作在这类题材处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http://s15/large/002sMoS5zy6SCDcmEN02e舞剧《红高粱》演出照

《红高粱》舞剧演绎了一个“现代民族舞剧”的概念。整个舞剧通过对山东民间舞提炼加工,加上新颖生动的现代舞语汇把剧中各个人物性格刻画的入木三分。红高粱舞剧的主题虽然前期有小说和电影的影子,但在舞台表现形式上编导却大胆运用现代舞剧的表现形式,不循规蹈矩,大胆探索,将山东的民间舞和现代舞很好的融合,这一点充分显示出创作者的艺术胆识,呈现了鲜明的现代舞台艺术理念。舞剧贵在故事情节的单纯展示,以更大的空间强调肢体对故事情节的叙述,采用西方现代舞台表现形式,以时代的艺术手段解构了发生在红高粱地里的故事。不纠缠故事情节,将原本复杂的故事进行抽象和集中,抽取广为人知的的具体内容,剪除过多的人物和情节枝蔓,扬长避短,精心选择细节,恣意挥洒情感,立体刻画人物,凸显其具有更加普遍意义上的人性、人情、人道并加以升华。

http://s1/large/002sMoS5zy6SCDdvjZCb0舞剧《红高粱》演出照

在整个舞剧中,舞段的设计和舞美灯光道具的运用,也对该剧起到了间隔时空、演绎剧情的主要作用。编导巧妙地根据剧情人物性格量体裁衣。高粱地、祭酒场、花轿、大酒缸、褐色的酒碗、不仅把舞剧的时空变化、故事情节都衔接的天衣无缝,且内涵极为丰富。每一场的变化都是跟随着舞蹈的故事情节发展而发展。将这些民间工艺元素融入到舞剧中这一点是与其他类舞剧完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非常现代却又不丢弃传统的一种理念。剪纸艺术、沂蒙山小调、山东秧歌、这些传统的元素加上现代的舞台表现形式是整个舞剧构成的特点。

在电影中几个经典的场景在舞剧中也展现的淋漓尽致,只是在呈现方式上不同,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祭酒部分是一首充满雄性的歌曲“九月九酿新酒出自咱的手----好酒----”这首歌一直传唱至今,而在舞剧中是用了一段山东鼓子秧歌的元素,拿着褐色的酒碗在舞台偌大一个酿酒缸前,十几名男子赤膊完成了一段男性阳刚、挥洒自如的祭祀舞蹈,完全是靠肢体去呈现。山东鼓子秧歌是以稳、抻、沉、韧为特点的,而这段舞蹈加上编导巧妙地与现代舞台的结合,更好的体现了在祭酒中的庄严和雄厚。在“野合”这一段,编导更是巧妙地运用了舞台景片、灯光和道具,完美的与演员相融合,形成了舞剧中特有的舞台表现形式。在电影中采用的是留白的方式进行---爷爷将奶奶劫持到高粱地,奶奶穿着红色的嫁衣躺倒在高粱地,爷爷对着她跪下,这时唢呐声骤响,随后就是风中沙沙作响的高粱。但在舞剧中,这一段却完全不同,在一版中编导运用了假面,在假面这段双人舞中更多的是对抗性双人舞的体现,力量的相对抗无不体现女演员对剧中人物性格的把握。当假面摘下后两位舞者相互相互对视后,男演员将女演员扛至肩头就走,这时舞台在八块高粱景片中降下一块红色纱幔,并经过特殊灯光处理,两位舞蹈演员在纱幔后进行了一段影子式的舞蹈。在一版审查时专家说这种舞台变现形式不是舞剧,舞剧应该来的更直接,更纯粹,而我个人却尤为喜欢这一段的处理。所以在后期,我们所看到的这段就变成了一段非常唯美的双人舞。在整个这段双人中,编舞者采用了鼓子秧歌和胶州秧歌的元素,音乐以沂蒙山小调为背景,采用山东的剪纸工艺制作了八片巨大的高粱景片,在灯光的变化下,双人舞在光影形成的高粱地里完美的完成了此段落的表演。

http://s13/large/002sMoS5zy6SCDeXYO8bc舞剧《红高粱》演出照

在灯光的运用上,编导也可谓是大费心思。在出殡一场,大胆使用了大量的单纯白色灯光,配以蓝色,加上满台几十号演员身着白色出殡服及手中挥洒的白色纸钱满舞台飞,给观众一种极冷的感觉,仿佛在观看一部褪色的老电影。在这里灯光是有语言的,它会随着剧情、音乐的节奏而变化,这个看似笨拙的表现手法确与别的舞剧极为不同。不得不让我们感叹编导的智慧。

作者:冯勇

http://s6/large/002sMoS5zy6SCDfvkah65舞剧《红高粱》演出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