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嘴红鲌与青梢红鲌、蒙古红鲌之研究
(2012-05-29 07:21: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博海寻珍 |
三种容易误辨的鲌鱼
“鲌”字是近代鱼类学者引入西方近代鱼类分类系统后造出的新字,用以作为Cutler和Erythrocutler等一大类群鱼类的汉译名(很多电脑打不出这字来)。江南水乡常有的是三个种类翘嘴红鲌与青梢红鲌、蒙古红鲌。一、
二、翘嘴红鲌
翘嘴红鲌,俗称:大白鱼、翘壳、翘嘴、翘嘴白、翘嘴鲌。体长,甚侧扁,头背面平直,头后背部为隆起,体背部接近平直。口上位,下颌很厚,且向上翘,口裂几乎成垂直(因其形似刀,故钓友们常称之为刀,上了个体大者,就说是大刀)。眼大而圆,位于头的侧下方。下咽齿末端成钩状。鳞小。侧线明显,前部略向上弯,后部横贯体侧中部略下方。侧线鳞80-93枚。腹鳍基至肛门间有腹棱;背鳍具强大而光滑的硬刺;尾鳍分叉,下叶稍长于上叶。体背略呈青灰色,两侧银白,各鳍灰黑色。
三、青梢红鮊
青梢红鮊,俗称:“小巴刀”,青桔子,撅嘴鲢。个体小,一般体长 15~20厘米,体重
150~300克,最大约500克。体侧扁,较薄。头部较小。头后背部隆起。口上位,斜裂,下颌突出于上颌的前方。眼大。侧线明显、平直。被细小圆鳞。背、腹鳍均具强大而光滑的硬棘。腹棱从腹鳍基部到肛门处。胸鳍末端达到或超过腹鳍起点。臀鳍长,不分枝鳍条3,分枝鳍条23~29。尾柄粗壮。尾鳍宽大,呈深又形。背部青灰色,前部较淡,后部较深,两侧及腹部银白色,各鳍略带浅黄色,尾鳍边缘青绿色。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湖泊、水库均产,春季为捕捞旺季,以5月份产量较多。产量较多。其肉质细嫩,富含营养,但骨刺较硬。家庭食法一般为清蒸、红烧。
1 其一就是尾巴,
尾巴是鲜红色的就是蒙古红鲌
尾巴呈黄白、灰白的称之为翘嘴红鲌;
尾巴呈青色的称之为青梢红鲌。
其二就是侧线鳞:
翘嘴红鲌侧线鳞在70以上 `
青梢红鲌侧线鳞在70以下。
其三看它的背与嘴:
高背小嘴的就是青梢;
平背翘嘴的就是翘白。
五、路亚的方法“翘嘴”主要活动于中上层,斜切亮片及铁板均可,但是拖速稍快,而“青梢”多于中下层,甚至底层,同样鱼饵需慢速拖逗、跳底搜索,因其个头不大,可以用软虫跳底慢逗;红珠则常用软虾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