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不同的认知层面
(2023-09-22 10:22:37)
标签:
心理咨询情感教育健康成长 |
分类: 心理咨询 |
这个世界,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同什么?
身高、相貌?
其实不是,而是认知。
人的认知模式可以简单分为六个层面,从下到上依次为:环境层、行为层、能力层、信念和价值观层、身份层、愿景层。
处于其中不同认知层次,其关注点和行为模式也是截然不同的。
01环境层
处在这个认知层面的人,常常把问题的原因归咎于到环境。
比如钱不好赚是因为竞争环境太激烈;
比如职场中无法升职加薪,是因为领导对自己不公平……
嘴边总是挂着抱怨,怨天尤人。觉得自己没有问题,只是天不待我,没有生在一个好环境。却忘了:“大环境不好不是自己没能力的原因”
02行为层认知模式
社会上大多的奋斗者处在这个认知层面,不把大环境和成果相关联,只关注自己的行为,只看自己是否足够努力。
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会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觉得是自己的努力不够。所以,他们的应对模式就是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行动。
比如,赚钱少,那就用更多的时间来工作。
03能力层认知模式
相比起行为层,处于能力认知层面的人,不止看重努力,更看重努力的效率,拒绝低效、无效努力。
能够主动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技能,提高行事效率。
比如,赚钱少,就不是用更多的时间去工作,而是先抽出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04信念和价值观层认知模式
认知处于这一层面的人,明确地知道,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比如提升能力目的是什么。
应该遵循什么样,到底该做什么样的事,以及该怎么做。
应对模式是先“做正确的事”,然后是“正确的做事”。
05身份层认知模式
处于这一层面的人,会有意无意地关注哲学的一大基本命题——“我是谁”、“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通常会用一个相对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
所谓的自律,是常规的事情。
06愿景层认知模式
这一认知层面关注已经不只是“我”。
而是“我和世界、和社会、和他人”的关系。
“我能为世界、社会和他人做什么”“我如何才能改变这个世界”“如何能让社会变得更好”“如何能更加的利他”
不同认知层面需要有不同的内在动力支持,不论处在哪个层面,自洽才是最重要的。
- END -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同什么?
身高、相貌?
其实不是,而是认知。
人的认知模式可以简单分为六个层面,从下到上依次为:环境层、行为层、能力层、信念和价值观层、身份层、愿景层。
处于其中不同认知层次,其关注点和行为模式也是截然不同的。
01环境层
处在这个认知层面的人,常常把问题的原因归咎于到环境。
比如钱不好赚是因为竞争环境太激烈;
比如职场中无法升职加薪,是因为领导对自己不公平……
嘴边总是挂着抱怨,怨天尤人。觉得自己没有问题,只是天不待我,没有生在一个好环境。却忘了:“大环境不好不是自己没能力的原因”
02行为层认知模式
社会上大多的奋斗者处在这个认知层面,不把大环境和成果相关联,只关注自己的行为,只看自己是否足够努力。
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会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觉得是自己的努力不够。所以,他们的应对模式就是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行动。
比如,赚钱少,那就用更多的时间来工作。
03能力层认知模式
相比起行为层,处于能力认知层面的人,不止看重努力,更看重努力的效率,拒绝低效、无效努力。
能够主动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技能,提高行事效率。
比如,赚钱少,就不是用更多的时间去工作,而是先抽出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04信念和价值观层认知模式
认知处于这一层面的人,明确地知道,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比如提升能力目的是什么。
应该遵循什么样,到底该做什么样的事,以及该怎么做。
应对模式是先“做正确的事”,然后是“正确的做事”。
05身份层认知模式
处于这一层面的人,会有意无意地关注哲学的一大基本命题——“我是谁”、“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通常会用一个相对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
所谓的自律,是常规的事情。
06愿景层认知模式
这一认知层面关注已经不只是“我”。
而是“我和世界、和社会、和他人”的关系。
“我能为世界、社会和他人做什么”“我如何才能改变这个世界”“如何能让社会变得更好”“如何能更加的利他”
不同认知层面需要有不同的内在动力支持,不论处在哪个层面,自洽才是最重要的。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转载自公众号:YUE阅心理,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机构赞成并遵循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