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家长:孩子厌学的应对策略
(2022-11-28 09:36:57)
标签:
心理咨询情感成长健康教育 |
分类: 孩子成长 |
“孩子每天到点都起不了床,问啥啥不说,已经一个月不去上学了怎么办?”
“孩子周末生龙活虎,周日晚上就焦虑,睡不着觉,周一就肚子疼,医生检查没毛病,死活不上学,他就是偷懒不想上学!”
“孩子一做作业就崩溃,一上课就睡觉,下课生龙活虎,您说他是不是厌学?我该怎办?”
学习这件事,几乎成了每个有学生的家庭都最难淡定面对的话题。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学习都有一份深深的无力感,因为使不上劲。就有家长和我说过:但凡我能上手的,自己上就完事了,偏偏孩子学习这件事,我怎么着急都不行;
还有很多家长,讲道理、唠叨、打骂等等手段通通用了一圈,似乎都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那么,该怎么办?
01
要明确什么是“厌学”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通常表现为对学习的认知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行为上主动远离等等,会消极对待学习活动。
从心理学角度,如果到了厌学症的程度,那么是指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化的行为反应模式,身心都会参与的程度,除了负面情绪表现,甚至还会伴有生理上的不适,出现一些躯体上的表现。长期的身心痛苦,会使得孩子间歇不去上学,严重的甚至休学在家。
具体可以表现为:
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
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
即使没有外界干扰,注意力也常不能集中;
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
不愿大人过问学习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表现烦躁、转移话题;
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上学前就有“肚子疼”、“头痛恶心”等躯体化症状;
很多的孩子在家期间可能没有异常症状,有些甚至可以安心读书,可以看电视、做点心、玩游戏等,一旦要求上学就情绪失控、焦虑暴怒,失眠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烧等。去医院检查,常常没有器质性疾病,同时,那些无力和身体症状对孩子来说是真的,需要从心理方面来理解。
因此,当大人们不了解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形成原因时,最初会常常觉得孩子是懒,甚至手机和网络,网瘾这件事也成为他们用来解释孩子问题的原因,可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结果:很多孩子恰恰是用手机来逃开那个他不能应对的压力。
其实,“爱不爱学”和“上不上学”这是两件事,孩子都是天生爱学习的,学走路按都按不住,学画画满墙涂鸦,小时候说学点什么的兴奋劲儿,这些都是证明。
后来,为什么会出现调查数据中近50%厌学比例呢?
02
要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我们好好想想,学龄孩子主要环境无非家里和家外,因此,探寻厌学的原因可以从两个空间里的几重关系入手——父母、老师、同学、自己来分析。
和父母有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