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密关系中的问题,正在提醒你改写内在剧本的方向

(2022-11-01 09:41:59)
标签:

心理咨询

情感

教育

健康

成长

分类: 心理咨询

亲密关系中的问题与挑战,

大都折射出个人内在成长的短板和需要。

 

01

你有在关系中发现自己的内在剧本吗?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剧本,或者说是模式。

 

谈到美好爱情,每个人的定义不同,但归根结底,也一定是源于两个人内心深处的默契与匹配。所以,即便是“恋爱脑”与“渣”的爱情,也一定是冥冥之中的相互吸引。

 

我们咨询中也常会遇到一些从传统和世俗标准来看条件不错的女孩子或者男孩子,可是他们不管换了多少个男女朋友,身边的人却无一例外的,或多或少都会伤害他们。

 

究其根源,就可能是他们童年没有好好被爱过,形成了我不值得被爱的内在剧本,并投射给对方形成了认同,进而双方不自觉的会靠近这种不爱的相处模式。

 

比如,当一个人遇到另外一个带有“只有让别人怕我,不能对别人太好,他们才不会离开我”这类剧本的人时,就会形成一个hookhook是钩子的意思,是指两个人钩在了一起,彼此难舍难分,即便过程很虐。

 

于是一对儿一方小心翼翼寻求被爱,一方肆无忌惮伤害对方的畸形恋爱关系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也就是说,当内在的剧本形成,人们就会无形之中去重复这个剧本,并一再强化相关的信念。 比如,“我必须付出和牺牲才能让对方爱我”,比如“对方爱我就应该如何如何”,比如,“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男人会变坏”,“女人会喜欢更有钱的”等等。

 

那么,现在想一想吧,人与人之间是如何相互吸引成为情侣的呢?

 

大概是双方的内在剧本恰好能搭一台戏吧……

 

02

内在剧本为什么一再重复演出?

 

学过一些心理学的朋友多半听说过“强迫性重复”这个词。

 

弗洛伊德在1920年发表的论文《超越快乐原则》中提出了“强迫性重复”这个概念。他在对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会把他最喜欢的玩具从小床中扔出去,再哭闹着把玩具要回来,不断重复。也就是,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的事之后,会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情境,去体验同样的情感。

 

弗洛伊德认为,孩子把玩具当成了母亲的替代品,去体验失去的感受,通过体验来修复母亲时不时离开所带来的创伤,其实这就是一个内在的剧本。 

 

从这个角度来说,案例中“重复”的背后一定是有其意义的,不管是因为习惯也好、因为能够预测的剧本更让人感到安全也好、还是冥冥之中希望通过一次次的重复改写不同的结局。

 

总之,强迫性重复的背后蕴含着需求和意义,而要打破重复,改写剧本,首先要知道我们的“内在剧本”是什么。

 

03

如何打破强迫性重复?

 

1)了解你的内在剧本

 

了解我们在关系中、在做事的时候一直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常常觉察和反思自己的经历,有助于我们从各种经历中抽象出我们的内在剧本,也就是了解我们到底是在重复做什么事情。

 

2)思考重复背后的意义,接受现实

 

思考重复背后有怎样的意义?你想通过重复获得什么?重复的背后是怎样的幻想和需要?重复的代价是什么?

 

思考清楚这些,会让你更容易看到现实。

 

3)哀悼,然后勇敢开启新生活

 

内在剧本之所以不断运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现实,去埋葬已经过去的且无法实现的幻想,也就是哀悼的过程无法完成。

 

写在最后:

 

如果你已经开始觉察到,自己在关系中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重演,那么就从当下这个时刻开始书写你真正想要的人生剧本吧。

 

也不妨尝试见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师,在专业的陪伴下觉察自己的内在剧本,探索这背后的意义……

 

在这样的一些过程中,我们会与那些不想要的模式说再见,拓展生活的可能性,成为更自在的自己。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转载自公众号:山丘心理咨询,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