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严的赵孟頫 与 故宫的赵孟頫

标签:
2017千竹书院方严故宫赵孟 |
分类: 书画作品 |
这是千竹书院第6四期 ·
2017年第16期专辑
名称: 元 · 赵孟頫自写小像册页
材质:绢本设色
尺寸:24cm x 23cm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材质:绢本设色
尺寸:24cm x 23cm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缘起
文 / 慧一
文 / 慧一
近年宋元画风大行于世,赵孟頫再次成为显学。随着今秋故宫武英殿赵孟頫大展拉开序幕,松雪道人再次聚焦了书画界的目光。
在武英殿流连忘返,忽然想起前几年在方严老师的案头,看到大量古画临本,其中就有赵孟頫的临本多件。细问老师,得知是在1994年前后,23岁时,他花费大量精力去一一临摹研习古画精品。又见每幅上面都盖有仿制的印章多枚,再细问,原来是老师临摹完后,一时兴起,复制了大量印章盖上以壮行色。这批临本临摹完毕,就被束之高阁20多年。要不是机缘巧合,这事将不知被尘封到什么时候。
赵孟頫被很多人挂在嘴边上,写在文章里,好像没有松雪道人的存在,就是含金量不足一样。但是很少见有人真的去大量默默临摹,跨越七百年的时空,与之神游对话。
赶紧联系方严老师,翻箱倒柜地找出来扫描成电子图片,用微信的形式分享给大家。
我们依着故宫本原作,方老师临摹本,方老师写生本,方老师课徒稿,方老师变体创作的顺序,用《浴马图》、《幽篁戴胜图》、《秀石疏林图》三个部分,来通过故宫的赵孟頫,一起进入千竹书院方严老师的笔墨世界。
在武英殿流连忘返,忽然想起前几年在方严老师的案头,看到大量古画临本,其中就有赵孟頫的临本多件。细问老师,得知是在1994年前后,23岁时,他花费大量精力去一一临摹研习古画精品。又见每幅上面都盖有仿制的印章多枚,再细问,原来是老师临摹完后,一时兴起,复制了大量印章盖上以壮行色。这批临本临摹完毕,就被束之高阁20多年。要不是机缘巧合,这事将不知被尘封到什么时候。
赵孟頫被很多人挂在嘴边上,写在文章里,好像没有松雪道人的存在,就是含金量不足一样。但是很少见有人真的去大量默默临摹,跨越七百年的时空,与之神游对话。
赶紧联系方严老师,翻箱倒柜地找出来扫描成电子图片,用微信的形式分享给大家。
我们依着故宫本原作,方老师临摹本,方老师写生本,方老师课徒稿,方老师变体创作的顺序,用《浴马图》、《幽篁戴胜图》、《秀石疏林图》三个部分,来通过故宫的赵孟頫,一起进入千竹书院方严老师的笔墨世界。
临本卷轴
故
宫
赵
孟
頫
原
作
宫
赵
孟
頫
原
作
(点击观看大图)
材质:绢本设色
尺寸:28.5cm x 154cm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尺寸:28.5cm x 154cm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
文 /
曾君
本幅自题:“子昂。”钤“赵氏子昂”朱文印,“大雅”朱文印,“松雪斋”朱文印(残)。尾纸自题:“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子昂重题。”钤“赵氏子昂”朱文印。
鉴藏印:“柯氏敬仲”朱文印,“何良俊印”白文印,“何氏元朗”白文印,“槜李李氏鹤梦轩珍藏记”朱文印,“李君实鉴定”朱文印,“棠邨审定”白文印,“河北棠邨”朱文印,“蕉林梁氏书画之印”朱文印,“伍氏俪荃平生真赏”白文印,“伍元蕙俪荃甫评书读画之印”朱文印,“六湖”朱文印,“涿州李氏珍藏”白文印,“李在铣印”白文印,“芝陔”朱文印,“蒋宜生印”白文印,“麓云楼”朱文印,“淞州”朱文印,“竹朋鉴定”朱文印,“清森阁书画印”朱文印,“小谿子”朱文印,“虚斋至精之品”朱文印,“庞莱臣珍赏印”朱文印,“虚斋审定”白文印,“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朱文印,“士元珍藏”朱文印等。尾纸有柯九思、危素、王行、卢充?(左“耒”右“员”)、罗天池、李在铣、王崇烈题跋。
《石渠宝笈》初编、《虚斋名画续录》著录。
鉴藏印:“柯氏敬仲”朱文印,“何良俊印”白文印,“何氏元朗”白文印,“槜李李氏鹤梦轩珍藏记”朱文印,“李君实鉴定”朱文印,“棠邨审定”白文印,“河北棠邨”朱文印,“蕉林梁氏书画之印”朱文印,“伍氏俪荃平生真赏”白文印,“伍元蕙俪荃甫评书读画之印”朱文印,“六湖”朱文印,“涿州李氏珍藏”白文印,“李在铣印”白文印,“芝陔”朱文印,“蒋宜生印”白文印,“麓云楼”朱文印,“淞州”朱文印,“竹朋鉴定”朱文印,“清森阁书画印”朱文印,“小谿子”朱文印,“虚斋至精之品”朱文印,“庞莱臣珍赏印”朱文印,“虚斋审定”白文印,“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朱文印,“士元珍藏”朱文印等。尾纸有柯九思、危素、王行、卢充?(左“耒”右“员”)、罗天池、李在铣、王崇烈题跋。
《石渠宝笈》初编、《虚斋名画续录》著录。
千
竹
书
院
方
严
临
本
竹
书
院
方
严
临
本
(点击观看大图)
名称:
方严1994年临赵孟頫浴马图卷
材质:绢本设色
尺寸:28.5cm x 154cm
收藏:千竹书院
材质:绢本设色
尺寸:28.5cm x 154cm
收藏:千竹书院
http://s6/mw690/002sI03Vzy7ehUbZI45b5&690与
http://s9/mw690/002sI03Vzy7ehUx7TEAc8&690与
http://s2/mw690/002sI03Vzy7ehUGLK3nf1&690与
http://s14/mw690/002sI03Vzy7ehUIq96ldd&690与
http://s14/mw690/002sI03Vzy7ehUKa9xbfd&690与
http://s8/mw690/002sI03Vzy7ehUM4ToX07&690与
http://s13/mw690/002sI03Vzy7ehUOuebG7c&690与
http://s2/mw690/002sI03Vzy7ehUSM00121&690与
http://s1/mw690/002sI03Vzy7ehUUDuVyf0&690与
http://s14/mw690/002sI03Vzy7ehUWeReBcd&690与
http://s6/mw690/002sI03Vzy7ehUYf5gp95&690与
http://s1/mw690/002sI03Vzy7ehV02rcI90&690与
http://s12/mw690/002sI03Vzy7ehV1Jnkv1b&690与
http://s12/mw690/002sI03Vzy7ehV33Cfp8b&690与
编者说
文 / 慧一
有次记得方严老师曾说,中国画要感谢二玄社,是他为现代人打开了与古人对话的大门。
现在高清图泛滥,动辄原寸复制品,精美清晰画册更是随手可见。蜜吃得多了也就不觉得糖甜。可是在1994年,那还是黑白画册为主流的年代,彩色画册价格高昂不说,颜色失真严重,细节漫漶不清。要想仔细临摹一幅画,难度可想而知。
这两幅画的临本,是1994年方严老师对着插页小图,一边临摹一边猜测细节中完成。恍然见一23岁青年,在灯下挥汗如雨的奋笔挥毫。
http://s2/mw690/002sI03Vzy7eiGfQftfe1&690与
马——方严写生稿
马——方严写生稿
马——方严课徒稿
马——方严课徒稿
http://s15/mw690/002sI03Vzy7ei5IsihE4e&690与
马——方严课徒稿
(宋 · 李公麟 · 五马图人物)
(宋 · 李公麟 · 五马图人物)
马——方严课徒稿
(宋 · 李公麟 · 五马图人物)
(宋 · 李公麟 · 五马图人物)
http://s10/mw690/002sI03Vzy7ei5Oh2Otb9&690与 故宫的赵孟頫" TITLE="方严的赵孟頫 与 故宫的赵孟頫" />
http://s16/mw690/002sI03Vzy7ei5Owni7bf&690与 故宫的赵孟頫" TITLE="方严的赵孟頫 与 故宫的赵孟頫" />
http://s1/mw690/002sI03Vzy7ei5OFAC480&690与 故宫的赵孟頫" TITLE="方严的赵孟頫 与 故宫的赵孟頫" />
名称: 方严画饮马流花河
材质:纸本水墨
尺寸:35cm x 53cm
材质:纸本水墨
尺寸:35cm x 53cm
马——作品局部之一
名称: 方严画飞雪连天射白鹿
材质:纸本水墨
尺寸:69cm x 138cm
材质:纸本水墨
尺寸:69cm x 138cm
马——作品局部之一
写在赵孟頫临作之前
文 / 孔方
在中国画的笔墨这件事上,赵孟頫是第一个绕不开的关键人物。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他的独特作用而来。如果把学习传统比为攀爬一座大山,那么赵氏是第一关隘。他上承魏晋唐宋古法,下启元四家文人画高峰,是学习传统最重要的津梁和参照体。如果把这个参照换为后面的文沈或董其昌,则传统将完全不知在何方。
赵氏没留下大篇幅画论,他对画的认识只有寥寥数语和几首题画诗。但展卷研读,精湛的笔墨已经是最有力的言说。谁都知道好,可以讲出一堆故事和道理,但画画最重要的问题往往是极为具体、指向极为明确的。更多的人却总是在这些关键问题上闪烁其词,语焉不详,这些都是对画理解有限或根本不会画的人。一个人的艺术天分恰恰表现为对于最根本问题的专注思考,并用一切方式去挑战、刷新这个思考。
《浴马图》、《幽篁戴胜图》、及诸多枯木竹石图,在这些作品中,细读赵氏极富变化的线条,从个人气质讲,是他独有的娴雅精醇。即使纵逸的飞白石,也绝无狂野之气。从笔法变化的规律讲,则与古法“其致一也”。
例如《浴马图》中的树干、坡石等结构凹凸转换处的用笔,明显为李郭山水用笔之法,松松紧紧的笔致依顺着结构呈现出一组组韵律的交叠,有效传达出或土、或石、或木的不同感受和空间结构变化。再如人物马匹的头肢肩背处,则线条一变画树石时的粗疏简率,而进入一个更微妙的变化范围中。这对于笔锋的感应程度是一个更高段位的挑战。骨骼、肌肉、毛发一一“锋落质生”,而马腿关节处,笔尖的韵律之美展露无遗。线条流动过程中的每一寸都是“走心”的,这时的线条已经摆脱了单纯的物质属性,而进入了“无厚有间”、芥子须弥的化境,成为生机勃勃的精神语言。这样直透事物本质的笔法才可称作“骨法用笔”。
只有从这个意义上讲,才算真正进入了中国画“道法自然”的层面。这也就是为何将赵氏的人物鞍马置之唐宋人间,只有个人气质之别而毫无时代差异感的原因。将《幽篁戴胜图》放在北宋院体花鸟中,你会觉得有丝毫的逊色吗?相反其洒脱闲逸的气质或更胜一筹。枯木竹石图则是赵氏集中训练笔法的一个方式种类,也是他绘画理念的典型体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这句诗,只被解读为“以书入画”未免太过肤浅。世上物事万千,岂是几种笔法所能表现的?语句后面的指向乃是他对古法的践行。枯木竹石类作品也是他在艺术语言上对古法的总结概括,并力矫前代偏离古法的“虽工无益”倾向。
由此可知,所谓“古意”,绝非时代概念,更非独特个性气质,而是指在传统序列中共同遵循的道理。表现在具体的画面上,则形成具体的法度,也就是方严师所谓的“理法”了。能感于时弊,在前代纷繁作品背后直取理法所存,并矢志不移,穷通极研,在诸多绘画科目中具备迥出同代人的笔墨实践。方严师与同生于江南湖州之地的赵子昂尤可谓“异代知音”了。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未受过任何正规的艺术教育,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能将七百多年前的赵氏作品演绎到如此程度。从细节用笔到整体气韵的把握,几无时代之“违和感”。这足见其不类常流的理解力,而之后的一系列作品所透露出来的笔墨成长轨迹,则一步步填充了其对“理法”的理解内容。方严师将元代赵孟頫作为离我们最近的传统重镇去学习。然而一旦贯通,赵孟頫也就只作为一个渡口,穿过他而进入更宽广的传统河流之中。
传统,只在现世价值严重偏离的时候才显示出他恒定的魅力,他所钟情的是那些不断独立思索,不受杂音干扰的灵魂。
文 / 孔方
在中国画的笔墨这件事上,赵孟頫是第一个绕不开的关键人物。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他的独特作用而来。如果把学习传统比为攀爬一座大山,那么赵氏是第一关隘。他上承魏晋唐宋古法,下启元四家文人画高峰,是学习传统最重要的津梁和参照体。如果把这个参照换为后面的文沈或董其昌,则传统将完全不知在何方。
赵氏没留下大篇幅画论,他对画的认识只有寥寥数语和几首题画诗。但展卷研读,精湛的笔墨已经是最有力的言说。谁都知道好,可以讲出一堆故事和道理,但画画最重要的问题往往是极为具体、指向极为明确的。更多的人却总是在这些关键问题上闪烁其词,语焉不详,这些都是对画理解有限或根本不会画的人。一个人的艺术天分恰恰表现为对于最根本问题的专注思考,并用一切方式去挑战、刷新这个思考。
《浴马图》、《幽篁戴胜图》、及诸多枯木竹石图,在这些作品中,细读赵氏极富变化的线条,从个人气质讲,是他独有的娴雅精醇。即使纵逸的飞白石,也绝无狂野之气。从笔法变化的规律讲,则与古法“其致一也”。
例如《浴马图》中的树干、坡石等结构凹凸转换处的用笔,明显为李郭山水用笔之法,松松紧紧的笔致依顺着结构呈现出一组组韵律的交叠,有效传达出或土、或石、或木的不同感受和空间结构变化。再如人物马匹的头肢肩背处,则线条一变画树石时的粗疏简率,而进入一个更微妙的变化范围中。这对于笔锋的感应程度是一个更高段位的挑战。骨骼、肌肉、毛发一一“锋落质生”,而马腿关节处,笔尖的韵律之美展露无遗。线条流动过程中的每一寸都是“走心”的,这时的线条已经摆脱了单纯的物质属性,而进入了“无厚有间”、芥子须弥的化境,成为生机勃勃的精神语言。这样直透事物本质的笔法才可称作“骨法用笔”。
只有从这个意义上讲,才算真正进入了中国画“道法自然”的层面。这也就是为何将赵氏的人物鞍马置之唐宋人间,只有个人气质之别而毫无时代差异感的原因。将《幽篁戴胜图》放在北宋院体花鸟中,你会觉得有丝毫的逊色吗?相反其洒脱闲逸的气质或更胜一筹。枯木竹石图则是赵氏集中训练笔法的一个方式种类,也是他绘画理念的典型体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这句诗,只被解读为“以书入画”未免太过肤浅。世上物事万千,岂是几种笔法所能表现的?语句后面的指向乃是他对古法的践行。枯木竹石类作品也是他在艺术语言上对古法的总结概括,并力矫前代偏离古法的“虽工无益”倾向。
由此可知,所谓“古意”,绝非时代概念,更非独特个性气质,而是指在传统序列中共同遵循的道理。表现在具体的画面上,则形成具体的法度,也就是方严师所谓的“理法”了。能感于时弊,在前代纷繁作品背后直取理法所存,并矢志不移,穷通极研,在诸多绘画科目中具备迥出同代人的笔墨实践。方严师与同生于江南湖州之地的赵子昂尤可谓“异代知音”了。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未受过任何正规的艺术教育,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能将七百多年前的赵氏作品演绎到如此程度。从细节用笔到整体气韵的把握,几无时代之“违和感”。这足见其不类常流的理解力,而之后的一系列作品所透露出来的笔墨成长轨迹,则一步步填充了其对“理法”的理解内容。方严师将元代赵孟頫作为离我们最近的传统重镇去学习。然而一旦贯通,赵孟頫也就只作为一个渡口,穿过他而进入更宽广的传统河流之中。
传统,只在现世价值严重偏离的时候才显示出他恒定的魅力,他所钟情的是那些不断独立思索,不受杂音干扰的灵魂。
http://s8/mw690/002sI03Vzy7ei5RTzdt47&690与 故宫的赵孟頫" TITLE="方严的赵孟頫 与 故宫的赵孟頫" />
内容编辑
|
千竹书院学术委员会
学术顾问
|
方严
设计编审
|
瓮庐
文案编审
|
罔两见笑
本期文案
|
署名文章
本期设计
|
慧一
临本卷轴局部
故
宫
赵
孟
頫
原
作
宫
赵
孟
頫
原
作
名称: 元 · 赵孟頫幽篁戴胜图
材质:绢本设色
尺寸:25.4cm x 36.2cm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材质:绢本设色
尺寸:25.4cm x 36.2cm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幽篁戴胜图卷
文 /
曾君
元,绢本设色,纵25.4厘米,横36.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本幅自题:“子昂。”钤“赵氏子昂”朱文印,“大雅”朱文印。
鉴藏印:“蕉林梁氏书画之印”朱文印,“苍岩”朱文印,“棠邨审定”朱文印,“家在北潭”朱文印,“石渠宝笈”朱文印,“石渠定鉴”朱文印,“宝笈重编”白文印,“御书房鉴藏宝”朱文印,“乾隆御览之宝”朱文印,“乾隆鉴赏”白文印,“比德”朱文印,“朗润”白文印,“古希天子”朱文印,“寿”白文印,“八征耄念之宝”朱文印,“三希堂精鉴玺”朱文印,“宜子孙”白文印,“嘉庆御览之宝”朱文印等。本幅上乾隆帝于乾隆十九年(1754)题诗一首,引首其题“足真态”三字,尾纸有倪瓒、胡若思、胡俨题跋。
《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鉴藏印:“蕉林梁氏书画之印”朱文印,“苍岩”朱文印,“棠邨审定”朱文印,“家在北潭”朱文印,“石渠宝笈”朱文印,“石渠定鉴”朱文印,“宝笈重编”白文印,“御书房鉴藏宝”朱文印,“乾隆御览之宝”朱文印,“乾隆鉴赏”白文印,“比德”朱文印,“朗润”白文印,“古希天子”朱文印,“寿”白文印,“八征耄念之宝”朱文印,“三希堂精鉴玺”朱文印,“宜子孙”白文印,“嘉庆御览之宝”朱文印等。本幅上乾隆帝于乾隆十九年(1754)题诗一首,引首其题“足真态”三字,尾纸有倪瓒、胡若思、胡俨题跋。
《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千
竹
书
院
方
严
临
本
竹
书
院
方
严
临
本
名称: 方严1994年临赵孟頫幽篁戴胜图
材质:绢本设色
尺寸:25.4cm x 36.2cm
收藏:千竹书院
材质:绢本设色
尺寸:25.4cm x 36.2cm
收藏:千竹书院
竹枝——赵孟頫原作局部
竹枝——方严临作局部
戴胜——方严临作局部
戴胜——方严写生稿
戴胜——方严课徒稿
名称: 方严画幽竹戴胜图
材质:水墨纸本
尺寸:75cm x 100cm
材质:水墨纸本
尺寸:75cm x 100cm
http://s8/mw690/002sI03Vzy7eiJ79Zht37&690与 故宫的赵孟頫" TITLE="方严的赵孟頫 与 故宫的赵孟頫" />
http://s12/mw690/002sI03Vzy7eiJ3rrE75b&690与故宫的赵孟頫" TITLE="方严的赵孟頫 与 故宫的赵孟頫" />
戴胜——全图
http://s12/mw690/002sI03Vzy7eiJ3rrE75b&690与
戴胜——头部局部图
戴胜——身部局部图
从赵孟頫的"古意"说起
文 / 余惟杰
赵孟頫曾讲,“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这话也不是凭空而发,针对的是南宋院体“用笔纤细,傅色浓艳”,却流于刻板僵化的时风。在他看来,这些人精工细作,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古意”。
而“古意”二字,并不在于客观时间上的过去,也不在于风格学上的古朴稚拙。简单点说,就是师造化。赵孟頫曾写诗道:“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我师。”说的便是师造化,使笔墨合理。人们常称道“赵子昂的马”,相传赵孟頫画马不许任何人在场,一定要关门闭户。有一次被管夫人撞破,赵孟頫正模拟着马的神态,在床上撒着欢儿,打着滚儿。趣闻归趣闻,事迹不可考,理却是这个理儿,也就是赵孟頫说的:“我自幼好画马,自谓颇尽物之性”。
本期专辑,我们看到了方严老师1994年所临赵孟頫《浴马图》、《幽篁戴胜图》诸作。1994年的书画印刷品,是无法跟今天的高清复制品比肩的。用笔需要自己去推测。但推测不等于臆测,它需要有合理的依据,去追寻“尽物之性”的状态。需有一颗通明物理的心,佐以“尽物之性”的线质,做到心手相接。如此,马的悠闲,马的疲倦,马的休憩,马的腾跃都在纸上,洗马的刷刷有声,饮马的风生草动,也在画图里。
记得宋人曾感慨,“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不得古意,就只有空空的皮囊,如得“古意”,那么赵孟頫们也不过是共看云山的故友。
文 / 余惟杰
赵孟頫曾讲,“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这话也不是凭空而发,针对的是南宋院体“用笔纤细,傅色浓艳”,却流于刻板僵化的时风。在他看来,这些人精工细作,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古意”。
而“古意”二字,并不在于客观时间上的过去,也不在于风格学上的古朴稚拙。简单点说,就是师造化。赵孟頫曾写诗道:“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我师。”说的便是师造化,使笔墨合理。人们常称道“赵子昂的马”,相传赵孟頫画马不许任何人在场,一定要关门闭户。有一次被管夫人撞破,赵孟頫正模拟着马的神态,在床上撒着欢儿,打着滚儿。趣闻归趣闻,事迹不可考,理却是这个理儿,也就是赵孟頫说的:“我自幼好画马,自谓颇尽物之性”。
本期专辑,我们看到了方严老师1994年所临赵孟頫《浴马图》、《幽篁戴胜图》诸作。1994年的书画印刷品,是无法跟今天的高清复制品比肩的。用笔需要自己去推测。但推测不等于臆测,它需要有合理的依据,去追寻“尽物之性”的状态。需有一颗通明物理的心,佐以“尽物之性”的线质,做到心手相接。如此,马的悠闲,马的疲倦,马的休憩,马的腾跃都在纸上,洗马的刷刷有声,饮马的风生草动,也在画图里。
记得宋人曾感慨,“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不得古意,就只有空空的皮囊,如得“古意”,那么赵孟頫们也不过是共看云山的故友。
http://s9/mw690/002sI03Vzy7eiJumcaId8&690与 故宫的赵孟頫" TITLE="方严的赵孟頫 与 故宫的赵孟頫" />
名称: 元 ·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
材质:纸本墨笔
尺寸:27.5cm x 62.8cm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材质:纸本墨笔
尺寸:27.5cm x 62.8cm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
文 /
曾君
元,纸本墨笔,纵27.5厘米,横62.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本幅款识:本幅自题:“子昂。”钤“赵氏子昂”朱文印,“大雅”朱文印,“松雪斋”朱文印(残)。尾纸自题:“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子昂重题。”钤“赵氏子昂”朱文印。
鉴藏印:“柯氏敬仲”朱文印,“何良俊印”白文印,“何氏元朗”白文印,“槜李李氏鹤梦轩珍藏记”朱文印,“李君实鉴定”朱文印,“棠邨审定”白文印,“河北棠邨”朱文印,“蕉林梁氏书画之印”朱文印,“伍氏俪荃平生真赏”白文印,“伍元蕙俪荃甫评书读画之印”朱文印,“六湖”朱文印,“涿州李氏珍藏”白文印,“李在铣印”白文印,“芝陔”朱文印,“蒋宜生印”白文印,“麓云楼”朱文印,“淞州”朱文印,“竹朋鉴定”朱文印,“清森阁书画印”朱文印,“小谿子”朱文印,“虚斋至精之品”朱文印,“庞莱臣珍赏印”朱文印,“虚斋审定”白文印,“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朱文印,“士元珍藏”朱文印等。尾纸有柯九思、危素、王行、卢充?(左“耒”右“员”)、罗天池、李在铣、王崇烈题跋。
《石渠宝笈》初编、《虚斋名画续录》著录。
鉴藏印:“柯氏敬仲”朱文印,“何良俊印”白文印,“何氏元朗”白文印,“槜李李氏鹤梦轩珍藏记”朱文印,“李君实鉴定”朱文印,“棠邨审定”白文印,“河北棠邨”朱文印,“蕉林梁氏书画之印”朱文印,“伍氏俪荃平生真赏”白文印,“伍元蕙俪荃甫评书读画之印”朱文印,“六湖”朱文印,“涿州李氏珍藏”白文印,“李在铣印”白文印,“芝陔”朱文印,“蒋宜生印”白文印,“麓云楼”朱文印,“淞州”朱文印,“竹朋鉴定”朱文印,“清森阁书画印”朱文印,“小谿子”朱文印,“虚斋至精之品”朱文印,“庞莱臣珍赏印”朱文印,“虚斋审定”白文印,“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朱文印,“士元珍藏”朱文印等。尾纸有柯九思、危素、王行、卢充?(左“耒”右“员”)、罗天池、李在铣、王崇烈题跋。
《石渠宝笈》初编、《虚斋名画续录》著录。
笔墨——方严课徒稿
http://s15/mw690/002sI03Vzy7eiJJLoBwae&690与 故宫的赵孟頫" TITLE="方严的赵孟頫 与 故宫的赵孟頫" />
笔墨——方严课徒稿
笔墨——方严课徒稿
不是结束语的结束语
文 / 慧一
文 / 慧一
这期专辑在编辑过程中,所有参加编辑的人,看到方严老师的一堆临本,都说不可思议。
是的,关于赵孟頫,辞典里,网站上,话题中,只要是写字画画的,他,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之一。随着今秋宫里的武英殿展,又一波的话题出现了。
随着时间长河的淘洗,不管赵孟頫愿不愿意,他已经被异化,一般来说最起码是化身四个人,分别存在神坛上、书架上、纸张上和心田里。
所谓神坛上,乃是言必称尧舜的路数,写书法的从王羲之开始往下捋,赵孟頫是必须带上的,少了他绝对显得没底气,有了他则如同被灌顶开光,一下子就证明祖上也阔过。其实鬼都知道,他的字和赵孟頫啥毛线关系也没有。这几年流行画宋元,画画的要是不说自己宗的宋人,入过赵孟頫门下,根本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于是把赵孟頫高高供起,你要是敢有一丝怀疑他画得不入古、不传统、不宋元,马上祭出赵孟頫来,绝对神鬼辟易,没人敢说你图样图森破。
所谓书架上,其实是涵盖网络的,谈他是皇族,谈他是贰臣,谈他的管夫人,谈他的外甥们和元四家,说的口水也多,赞的数量也够,洋洋洒洒十万言。写的人唾沫乱飞毅然专家,看的人晕头转向绝对抓瞎,临了,仔细想想,竟然空无一物,到底赵孟頫牛在哪里还是一抹黑。不信你问看展的,几乎没有说不好的。再细问为什么好,估计十之八九说格调高,再问格调哪里高?十之六七会说笔墨好,继续再问笔墨好在哪里?然后再问呢。问人也问己,来着一趟,看懂了多少。还是仅仅是为了晒个朋友圈,显得从今有了底蕴。
所谓纸张上,世间不乏用功人,但是用功不代表成功。字也临了,画也摹了,外人也能看出字学的孟頫,画宗的松雪。可是搁在一起,老觉得徒有其形,再细看,宛若病夫,精气神哪儿去了呢?郁闷加惆怅,这白首太玄经也就白白了。最是可怜。
所谓心田里,不只是学会了如何让相信,更是学会了怎么思考。没慧根的,绝对无迹可寻。没有扶摇九万里的本事,更是终生不得门径。但凡存得机缘,入得门径,获得赵孟頫留下的钥匙那就是别样洞天。
当然,方严老师的诸多临本里,不仅是只有赵孟頫,还有更多唐宋的精品临摹本。这次借故宫武英殿展览,我们刊出临摹赵本的专辑来。试图用这样的形式,走进他,重读他,来对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是的,关于赵孟頫,辞典里,网站上,话题中,只要是写字画画的,他,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之一。随着今秋宫里的武英殿展,又一波的话题出现了。
随着时间长河的淘洗,不管赵孟頫愿不愿意,他已经被异化,一般来说最起码是化身四个人,分别存在神坛上、书架上、纸张上和心田里。
所谓神坛上,乃是言必称尧舜的路数,写书法的从王羲之开始往下捋,赵孟頫是必须带上的,少了他绝对显得没底气,有了他则如同被灌顶开光,一下子就证明祖上也阔过。其实鬼都知道,他的字和赵孟頫啥毛线关系也没有。这几年流行画宋元,画画的要是不说自己宗的宋人,入过赵孟頫门下,根本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于是把赵孟頫高高供起,你要是敢有一丝怀疑他画得不入古、不传统、不宋元,马上祭出赵孟頫来,绝对神鬼辟易,没人敢说你图样图森破。
所谓书架上,其实是涵盖网络的,谈他是皇族,谈他是贰臣,谈他的管夫人,谈他的外甥们和元四家,说的口水也多,赞的数量也够,洋洋洒洒十万言。写的人唾沫乱飞毅然专家,看的人晕头转向绝对抓瞎,临了,仔细想想,竟然空无一物,到底赵孟頫牛在哪里还是一抹黑。不信你问看展的,几乎没有说不好的。再细问为什么好,估计十之八九说格调高,再问格调哪里高?十之六七会说笔墨好,继续再问笔墨好在哪里?然后再问呢。问人也问己,来着一趟,看懂了多少。还是仅仅是为了晒个朋友圈,显得从今有了底蕴。
所谓纸张上,世间不乏用功人,但是用功不代表成功。字也临了,画也摹了,外人也能看出字学的孟頫,画宗的松雪。可是搁在一起,老觉得徒有其形,再细看,宛若病夫,精气神哪儿去了呢?郁闷加惆怅,这白首太玄经也就白白了。最是可怜。
所谓心田里,不只是学会了如何让相信,更是学会了怎么思考。没慧根的,绝对无迹可寻。没有扶摇九万里的本事,更是终生不得门径。但凡存得机缘,入得门径,获得赵孟頫留下的钥匙那就是别样洞天。
当然,方严老师的诸多临本里,不仅是只有赵孟頫,还有更多唐宋的精品临摹本。这次借故宫武英殿展览,我们刊出临摹赵本的专辑来。试图用这样的形式,走进他,重读他,来对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http://s13/mw690/002sI03Vzy7eje9ZdA89c&690与
http://s5/mw690/002sI03Vzy7eje9qW6o34&690与
http://s4/mw690/002sI03Vzy7eje9yJZF23&690与
http://s12/mw690/002sI03Vzy7eje9I5zdcb&690与
http://s8/mw690/002sI03Vzy7eje9P7YHc7&690与
http://s6/mw690/002sI03Vzy7eje9UIUB35&690与
更多精彩往期内容,
请加“千竹书院”公众号阅读
转载请保留所有信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