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严中国画师生作品展

(2016-05-14 23:08:35)
标签:

2016

方严

画展

杭州

恒庐

http://s11/mw690/002sI03Vgy71GvJAdTQ8a&690



吾道一以贯之——记千竹书院



陈建军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千竹书院招延四方之士,传授中国绘画之道,研习中国绘画理法,其为画院而称“书院”,可见创办者方严先生的用意。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萌芽于汉代的“精舍”、“精庐”,始于唐玄宗开元年间,至五代末,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建立,此后历经几度兴衰——从北宋初年兴起,制度逐渐完善,北宋后期冷落消失,南宋复兴充实,到元代倡导与转化,明代先维持后毁禁,清代倡办与管制,至清末庚子新政诏令废除。19242月胡适在东南大学演讲,题为《书院制史略》,他开篇即说:“古时的书院与现今教育界提倡的‘道尔顿制’精神大概相同。在一千年以来,书院实在占教育一个重要位置。国内的最高学府和思想渊源惟书院是赖。盖书院为我国古时最高的教育机关。所可惜的,就是光绪政变,把一千年书院制完全推翻,而以形式一律的学堂代替教育。……书院之废,实在是吾中国一大不幸事。一千年来学者自动的研究精神,将不复现于今日了。”

胡适将中国古代书院的精神概括为“代表时代精神”、“讲学与议政”、“自修与研究”三个方面,即认为书院设先贤祭祀场所与仪式,“为一千年来民意之所寄托,所以能代表各时代的精神”,认为“书院既为讲学的地方,但有时亦为议政的机关”,认为真正的书院精神是自修与研究,“古时候学者的精神,惟在刻苦研究与自由思索了。其意以学问有成,在乎自修,不在乎外界压迫。这种精神,我恐今日学校中多轻视之。”方严先生在践行中国古代书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治学理念的同时,注重此三种精神的贯彻。所以,从精神气质上看,千竹书院有点像明代无锡的东林书院。

千竹书院坚持自治办学,不附权,不依贵,这既是其倡导学术独立的根本,也是其实现完全不同于“现代科举”式功利性教学的教学目标的基础。千竹书院以内在的道德人格、意志个性的养成为最高追求,排斥外在的流行的“大师”仪态与时习,而重视师德风范及其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精神陶冶作用。千竹书院建立了权威授课与集体讲学相结合的教学制度,既提倡体会“自然之道”、“万物之理”,也注重领悟各种造型艺术(主要是中国古代各种艺术)的“同理”或“一法”。千竹书院倡导集体学习的方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共同参研是自修的主要途径。千竹书院致力于学术创发,鼓励自由表达和学术辩论,既尚“识别是非,分清黑白,判定真伪”的穷理明辨,也尚针对时弊的仗义执言。

近十多年来,包括书院制内在的各种私学、公学在大陆各地逐渐兴起,发生了所谓的教育制度的变迁。这场教育制度变迁,多是由一群人或个人在响应制度非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施的,属于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或需求主导型制度变迁。在高等美术教育领域,1949年后先继承延安鲁艺后模仿前苏联美术院校形成的教育模式,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连续的名目繁多的改革下有了很大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改革越改,不仅越远离了培养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文化人的根本目标,而且越远离了培养“真正”美术家的具体目标,从而导致了多种性质、形式的专业美术教育机构的涌现。这些以私学为主的专业美术教育机构的存在,虽然龙鱼混杂,但可认为是由于制度非均衡状态,而在大陆高等美术教育界引发的一场边际革命。那么,千竹书院的创办,就是这场边际革命的一部分。

实际上,方严先生于2014年元旦创办千竹书院的最初或直接动机,不过是对当下院校中国画教学误人子弟和教学质量“一届不如一届”现状的被动回应,但千竹书院的教学实践,却是对现在院校中国画教学越来越偏离“中国画”(尽管有院校标榜其中国画教学以继承传统为特色)的主动纠正。方严先生曾说:中国绘画之理法,宋元后便逐渐消失,今日已无存,吾辈当以还原和弘扬中国绘画理法为己任。由此可见千竹书院复兴中国绘画的办学宗旨,及其具体的延续中国绘画传统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当然,千竹书院推崇的学古,不同于明清之际及之后的摹古。明清画者符号化、程式化的崇古,虽多标榜不“苟且从事”要“得古人精髓”,不是对古人的简单摹和仿,但毕竟是参古人笔墨以“与古人同鼻孔出气”或“脱尽纵横习气”,离“识古法为源委”甚远。方严先生认为古人的笔墨(包括线),是对自然规律,对“自然之道”、“万物之理”的表现,古人的敷色是“欲使脂粉华靡之态,复还本色”,两者都是“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本意,这就是中国绘画原本的理法。所以,千竹书院提倡的学古——直追宋元,是直追宋元绘画的理法——自然而然,即自然的所以然。所以,千竹书院引导的学古方法,是从古人的一笔一画一色中体会自然形态,同时从自然的形态中体会古人的一笔一画一色,由此两个途径来互证还原古人绘画的理法。方严先生认为,只有认识和掌握了古人绘画的理法,才不会“食古不化”,才能有创新——中国绘画的新高度。

两年来,追古却在制度和价值取向上契合了现代大学基本精神的千竹书院,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传道受益之所,追随者众多,不仅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立志于中国绘画复兴的青年学子,而且有多位青年画家在大陆画坛崭露峥嵘,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扬。千竹书院已连续在多地举办师生联展和学生群展,这既是对千竹书院阶段性教学成果的检验和展现,也是向外界宣扬千竹书院的教育观念和艺术主张。

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可以相信,千竹书院在方严先生的主持下,所倡导的中国书院的精神必定会发扬光大,而成中国绘画复兴与创新之路上的标杆。

 

 

http://s14/mw690/002sI03Vgy71GvZCpJj1d&690

http://s14/mw690/002sI03Vgy71GwcA5nn5d&690


更多最新资讯,

请关注”千竹书院“微信公众号,

有更多精彩内容呈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