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头条答问:为什么写诗的比读诗的多

(2018-08-05 11:01:37)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感录

为什么写诗的比读诗的多

文/九井

写诗的比读诗的多。

不只是中国,全世界都是这样吧?

问题出在哪里?

世界正在失去诗意。

还记得《诗经》里的《伐檀》吗?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

空空空地砍檀树呀

砍倒放在河岸上呀

河水清澈起涟漪

满怀怨气的笨重的劳动唱出来竟也有诗意,除了人的淳朴,还在于资源的富足与环境的优美,现在还有那么多树吗?还有那样清澈的河吗?

资源透支与自然环境的恶化让世界失去了诗意,此原因之一。

我不止一百次引用意象派诗歌领军诗人埃兹拉·庞德先生的名言:“中国人的道德,是基于审美的道德”,“中国的《诗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歌”。

中国人是淳朴的,是勤劳节俭、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这里面自有诗意。功利的、逻辑思维的外国人,科学发达,法律严明,但对于诗歌,并不自信。科学和法律,与审美无关,都是着眼于形而下的物质利益的创造与分配的,而中国人注重的,是人情。

因此,第二个原因,愚以为是物质对人性的征服与贬低。

空调隔绝了四时八节,吟风弄月的诗歌显得虚假做作;高科技的加速度开发,产生享乐主义的生活以及一些犯罪式的生存。

第三,真正的诗人是人类中最敏感,感情最丰富的人,数量并不大。

余秀华那样轰动,是因为她能够写出她的敏感,而很多人是无感觉的重复和抄袭,或者内容空洞徒具形式,他们对于二十一世纪,是麻木的。

至于功名利禄之辈写诗,他们的诗,恐怕自己也不看。

(已被推荐到今日头条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