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对余秋雨小人研究的研究
文/九井
余秋雨说,战胜小人,自己也可能变成小人。他又说,这钟结局可以避免。他还说:“不与小人交手,很难成为真君子。”
他算是把小人看透了!小编我从他文章中摘要出小人的斑斑劣迹和混世伎俩如下:
搬弄是非、窃窃私语叽叽喳喳,变色龙,无是非、无原则、无底线、无立场、无人格,不择手段、灵活务实,“从心底里蔑视一切崇高”,急于事功而办事效率高,媚权、不忠于任何人,难缠,渺小猥琐,装猪吃象、谎话连篇,善于琢磨人......
余秋雨又认为,每一个人心里,其实都为小人留有位置,“小人最隐秘的土壤,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气吞山河的人物也会产生小人心理”。
小人不是用君子的手段可以战胜的,我们的内心也不可能强大到在任何情况下排斥小人心理;小人又常常包裹在可怜可爱的伪装里,有着很强的亲和力,不到完胜不会现形;小人还常常依附在强权与暴力上,到失势的时候他还会“心悦诚服”地向你下跪,以奉承你悲悯同情的高贵,讽喻你不要做赶尽杀绝的小人——呵呵,他还有理了!
如此看来,战胜小人,几乎不可能。
鸿门宴上的君子,后来自刎于乌江。
”君子坦荡荡“,那是做人的品格,却常常被小人守口如瓶的兵法所大败!
但愚以为,小人终究是失败的,尽管他们或许享尽荣华富贵,甚至青史留名,但他们的人生,是没有坦坦荡荡、我行我素的奢侈与高贵的,同样宝贵的人生,他们活得就像小偷,天天都在演戏。
美国诗人和文学评论家,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埃兹拉·庞德说:”中国人的道德,是基于审美的道德。”他并认为:“中国的《诗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歌。”
古代中国人是用“君子”与“小人”来评价人的,高尔基说:“相互敌对的阵营之中,都有英雄与无赖”,评价人的标准,与中国古人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