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善之下的大恶
(2016-06-24 10:17:57)空善之下的大恶
九井
社会问题,国家问题,民族问题,说到底都是人的问题。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国家和民族。
多年来,诛杀无数的社会精英、国家栋梁、民族魂魄,扶植低素质人群取而代之,社会、国家、民族,安得不坏?
消灭帝修反,解放全人类,这是一个伪命题,一个空善,空善之下,万恶泛滥,都打空善的旗。
举一个简单的例,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是酷爱读书的民族,如产生引导影响人类文明人物的中华民族、印度民族和犹太民族。犹太民族尤其酷爱读书,婴儿出生,就赠以书籍,死亡之后,还赠以书籍,平均读书量高居榜首,地铁、公交,到处是争分夺秒读书的人——这一点,善于学习的日本已经学到,而我国,人均读书量屈居倒数第 X!
出身无产阶级的高尔基尚且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中国一度以不读书为荣。
鲁迅以一篇所谓反科举的饱含毒汁的小说《孔乙己》,为歧视迫害知识分子奠定理论基础,一切不学无术不择手段的人们据此抬头,知识分子沦为贱民。
在反科举的大旗下,推行着灭智愚民、崇尚暴力和实用主义,痞子成为当代英雄,到处是无知的掠夺破坏。
值得印到书上的,大多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人当道,才有可能建成讲理有序的社会。
你依据书本说,透支资源、破坏环境,对子孙不利,人家说你书呆子,天天都是好日子;两家人同排共柱,间隔的墙壁各占二分之一,一家人要向另一家人的屋子开窗子,另一家人问哪本书上写着这个道理,开窗那家说我就要开!
可是,一切万恶的统治者都怕读书人,总是想法收买几个。
一旦全面否定知识分子,古今中外的流氓哲学就在道德智慧洼地的国家泛滥成灾,连流氓都招架不住。
当社会阶层固化的时候,才有人回头发现科举制原来比较公平,那讨伐孔乙己的战争,岂非一场空忙?况且鲁迅写《孔乙己》时,清廷已废除了科举。鲁迅的祖父在科举中作弊,让鲁迅的家庭败落,他便写小说一篇,将民众愚弄,让科举和规则丢脸,出一口恶气,为祖父挽回点面子。
其实,一个书呆子,一个迂夫子,也比一个地痞流氓、泼妇恶棍好十倍,对他人和社会危害极小,要么就无比大,但至少即使他作恶,也知道在作恶。
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主义却比丛林法则还坏,它用又大又假又空的善,变了一个魔术,一切就归自己,强肉弱食,社会、国家、民族日益弱化,而只有知识分子才看穿了他的把戏。鲁迅还有一篇饱含毒汁的《祝福》,表面同情劳动人民,实则嘲笑讽刺弱者,嘲笑人性,嘲笑宗教信仰,提倡无情无敬畏。
造成没有敬畏之心的穷凶极恶的民族,或许鲁迅有一份功劳,而反封建的大旗,他高高举着。
空善之下,诸恶横行!
鲁迅的弟弟周作人骂鲁迅“破脚骨“(江浙方言:流氓无赖),虽则真实,但欠公允,因为有比鲁迅还要“破脚骨”的人曾经将周树人和周家欺凌,而当有一种破脚骨主义横空出世,于是天才的绝顶聪明的目光如炬的鲁迅便趁势而上,从此不管善恶,抓住一个空善,其它一切,而已而已!
所以鲁迅的学问不大,所以鲁迅没有向工人农民说实话,害得模仿他的人,只知道目空一切,作潇洒状向空中喷尼古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