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杂文网发《张绍刚和马丁,谁是不可触碰的?》
(2012-07-15 10:36:15)
标签:
娱乐张绍刚深广艺术人生马丁 |
近日网上现一热帖:《恶有恶报,张绍刚与转业军人唇枪舌剑张绍刚完败》,完整记录双方对话,旗帜鲜明地欢呼舌战一方——“正营级转业军人”马丁的完胜与另一方——节目主持人张绍刚的完败。
紧接着又传出这帖是造谣诽谤的消息。可我觉此帖就算虚构,仅只错在实名。它能准确把握时代背景和人物身份性格,想象合理,对话描写生动贴切,使得人物形象丰满真实、富于典型性,大可把它当做一篇小说来研究。文学也是一种真实,甚至是更高的真实。劳伦斯甚至说:“艺术是真实,生活是虚幻。”
我曾经撰文批评主持人的虚荣无礼,说他们对观众、嘉宾乃至评委“夹枪弄棒、较劲打压”,“抢话筒、抢镜头,满台子乱串”,“务要证明老子天下第一”,他们自我角色定位失误,永远把自己当做节目的焦点和中心,不知或不愿遵守观众至上、节目至上的原则,一味出风头。须知,就像教师是课堂的主持人,但教师不是课堂的主体,他的一切活动都是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服务;又像最优秀的作家,绝不会停留于“展示才华”的浅薄,他知道才华只是手段,有的甚至放弃了文采。之于主持人,能言善辩、应对敏捷、掌控力强,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一个人的谦卑程度,反映他对世界认识的深广度。
角色定位的错误,导致主持人语言、举措不得体。他们已经制度性地习惯于雄辩滔滔、颐指气使、“手挥目送”、神气活现,对观众或嘉宾甚至评委实施“令行禁止”,不由分说,任意打断他人正在兴头上的话、正待说明解释的话、渐入佳境的话、精彩纷呈的话,得意地行使着对他人言论生杀予夺的大权,以时间有限为借口而不知从节目出发加以变通,一定留出自己长篇大论的时间。他们自以为是地或者恶意地揣摩裁判别人的思想,让别人感到被蔑视被低估或因被不容置辩地曲解而倍感屈辱。一句话,他们是以权势者的面目出现的,他们习惯于主题先行,习惯于“受众”的绝对服从配合,他们自认所担当的事业神圣光荣,具有宣传教育群众的重大作用,因而不可触碰。
是这种角色定位或者思维定势把他们推到了观众的对立面,所以在“张绍刚”受到前所未有的顶撞甚至“人身攻击”(人身侮辱)的时候,观众情不自禁地欢笑鼓掌。
但是反过来,张绍刚和朱军们也是应当受到尊重的。人与人是平等的,尊重不应该是单向的。何况“张绍刚”比朱军憨厚得多,质朴得多。何况“张绍刚之问”针对网上热传已久的丑闻,事关重大,正是观众要问的问题。
反腐败是当前全党全国全军的头等大事,作为“主流媒体”的某视,主持人向求职者提出相关问题,乃是名正言顺、题中之义。“张绍刚”问刚从部队正营级转业的马丁:“听说军人每次晋级都要花钱,有这事吗?”正是这一问,激怒了马丁。加之后来张的步步紧逼并对马丁的军人优越感、自命不凡、态度生硬语含讥讽,遂令马丁一直不配合不买账,把“张绍刚”的提问当做挑衅一一回击,并且“反唇相讥”,意指“张绍刚”“小人”、“小偷”,甚至在“张绍刚”指出他是在“人身攻击”之后,还直截了当地对“张绍刚”说:“我就是老子!”——在我们四川人这里,“充老子”即冒充别人的父亲是对他人的公然侮辱,有时要打起架来。幸亏没有打起来,否则“张绍刚”哪里是职业军人的对手!
观众们此时的鼓掌欢笑固然发泄了对央视主持人的积怨,但这些掌声、笑声是没有道理的!这是在拉偏架,这是公开表示对特殊职业带来的凌驾大众的优越感和语言暴力的崇拜和支持!一直以来的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哲学的熏陶培养出这种在明显的不公面前的倾向性和中国式的幸灾乐祸。
我们既然当不好观众,就别怪没有好的主持人和嘉宾。
别以为我在这里上纲上线。那位一上台就声称因为他是军人,所以不会像别的求职者一样叫“张绍刚”老师的马丁,早就给“张绍刚”作了文革式定性:调侃军人神圣职业、拿军人荣誉开涮、拿道听途说的部队黑暗面说事、抹黑军队!此外,马丁还严正声明:国家很强大,军队很强大,无论是谁,触及我们的底线,我们必亮剑!
我的天,至于吗,亮剑?这使我想起文革。在文革,军队主宰一切:军代表在各领域各行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军队的行动,叫“支左”,是革命的枪杆子对于群众组织的表态,枪杆子支持的,就是“左派”。
马营级到张先生的节目来求职,张先生协助招聘方对他的为人与能力加以考查乃至提出质疑,有不妥吗?借此不是可以展示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吗?也许“张绍刚”对“廉军一问”得到官话式的回答心有不快,表现不够友好,但也属正常。转业军官和有可能即将成为公务员的马丁,可以反感回避反腐败这种和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关系极大的话题吗?在反腐败面前,谁也没有特权!
在这个“大快人心”的事件上,我是主张尊重每一个人,主张平等对话、与人为善的。言论与(语言)暴力,都是可以触碰的。主持人没有特权,嘉宾没有特权,观众没有特权,参赛选手也应该没有特权——我们的国家,已经被特权祸害得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