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洪江市高庙遗址发现、命名初探

(2023-08-13 11:11:11)
分类: 高庙文化

洪江市高庙遗址发现、命名初探

洪江市安江历史文化研究会 周宪良

高庙遗址位于怀化地区黔阳县(今洪江市)安江镇东北约5公里的岔头乡岩里村,地处沅水北岸的一级台地上,分布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属于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距今约7800年。高庙遗址历经三次发掘,共出土精美文物1000多件,创造了42个世界之最,将中华文明的历史推进到公元前7800年,高庙遗址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地,更是世界人类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一、高庙遗址的地位及影响:

1986228日黔阳县人民政府公布高庙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2519日湖南省政府公布高庙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4320日怀化市人民政府为高庙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立碑。

2006111日,《人民日报》公布:中国最具学术权威的考古发现年度评选揭晓,七大考古成果被评选为2005年度考古界的重要收获。湖南省洪江市高庙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排名第二位。考古学术界公认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中华文明史的发生年代远远地早於距今5000年。

200662日国务院公布高庙遗址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人民政府立碑。

2021711日,高庙遗址入选庆祝中国考古百年湖南省十大考古发现。

二、高庙遗址的发现:

距今为止,新中国在全国范围内于1956年、19811985年、2007年至2011年共进行了3次全国文物普查。

198510月黔阳县文物普查拉开序幕,文物所将普查重点放在沅水两岸及古老村庄。号召村民积极提供线索,同时特别提醒村民,注意寻找有贝壳堆积的地方,据考古专家介绍,凡是有螺丝壳(贝壳)堆积的地方,一定会有重要的文物深藏其中。

19851016日,岔头乡岩里村10多个村民联名向黔阳县文物管理所伍元银、易圣韩、刘载风报告,说是在自家的自留地里发现了大量的螺丝贝壳堆积,而且是越挖越多,越深越多。17日,伍所长率领文物所人员火速赶赴现场察看,并意外地遇到一位居住在河边大榆树边的向姓村民在建房挖屋场基脚。向姓村民反映自已在打屋场时竟然挖到了一捆形状怪异古老的刀戟之类的东西。伍所长认为这块地方不光是有螺丝贝壳堆积,还有这样古老的兵器出土,此地不同寻常,是个藏宝之地,必有重要的文物。于是伍所长将这一发现立即向正在怀化中方、新晃一带进行文物考古的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贺刚队长报告。贺刚队长喜出望外,于次日风尘仆仆赶到了现场进行初探。贺刚队长将这里的地形地貌一一作了记录,将探察资料带回长沙研究整理。

1991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贺刚队长二上岔头岩里村,与怀化地区文物考古工作队对这处螺丝贝壳堆积地近300平方米的地方进行开挖,开挖深度为15米,全都为螺丝贝壳堆积层。没有发现多少文物。

2004年,位于沅中游的中方县铜湾电站建设规划公布,沅水段的安江、岔头两岸属于电站的高水位淹没区,怀化市决定对安江、岔头两岸进行文物抢救性发掘。

20041016日至119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贺刚教授带领省文物考古队一行9人进驻岔头乡,首先在相距岩里村贝丘遗址2公里处的竹山园村老祖坡、大屋场、祥背播等3个考古点17个探方区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出土一批旧石器文物和商代、战国、唐宋时期文物。其中老祖坡出土的旧石器(打制石器)年代久远,至少在5万年以上,后来这批文物全部运至长沙,在长沙博物馆收藏。  

竹山园村众多的珍贵文物的出土,更加坚定了贺刚队长对岩里村贝丘遗址考古发掘的决心和信心。为后来的高庙遗址的成功发掘奠定了基础。

三、高庙遗址名称来历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120042005年对高庙遗址进行了三次科学发掘,共发掘珍贵文物1000多件。

发掘工作结束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时组织专技人员对出土陶器等进行了及时修复,并对出土遗存作了初步整理。在整理的同时,这个遗址究竟用什么文字来命名?成了摆在贺刚队长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名称既要通俗易懂,又要符合当地的地形地貌,还要与外地古文物遗址名称有别,特别是要与已发掘出来的文物内涵有内在联系。

贺刚队长决定走访当地群众,深入了解当地民俗风情,房屋建筑名称来历。再依据已发掘的文物形状特征、查阅古籍,确定合适的名称。

通过细致走访,得知这处遗址地方原名叫军寨坪,老人说这地方千年以前就驻扎过众多的军队,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后来这个地方又叫做高庙生产队,为何这里叫做高庙生产队?原来,就在这贝丘遗址西北500米处,有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庙,由于年代久远,风雨浸蚀,这座古庙2002年倒塌,如今只剩下1米高左右的基脚砖墙了。2014年笔者曾亲到此庙拍照。

一说起这座庙,当地百姓是兴致勃勃,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异口同声称之为神庙,历经几百年不倒直到2002年。在未修铜湾电站以前,沅水安江岔头一带每年发大水,特别是1970年、1996年的两次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整个安江城、岔头一带是一片汪洋。说来也怪,这座庙竟然是巍然屹立,村民都说,每逢涨大水时,水长庙也长,水高庙也高。

1996年的大水,村民眼看这座庙就要被洪水吞没,只差两个手指高了,突然一束亮光闪电,一声地动山摇的炸雷过后,这座庙下的洪水顿时矮了下去,神庙安然无恙。总之无论水怎么涨,这庙总要比水位高出一点,后来百姓就将这座神庙称之为高庙。这一传说给后来贺刚的命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命名为高庙遗址,百姓的说法只是其次,重要的还是要有文字古迹和高庙文物的内涵来佐证。

不久,贺刚着手翻阅大量的古迹,查找高庙一词的来历,

高庙二字的字面意思就是建在高处的庙宇,但从上古文字(甲骨文和金文)分析:高庙由两个字组成,说明它与有关联。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字的形状与高庙陶片上的双阙完全一样为楼阁层叠之状,其上部是斜顶的屋宇,下部为楼台,中间的口则表示进入楼台的门。以楼阁的高耸来表示崇高之意,这就是字的本义。引申为,以高为尊贵。

中国几千年历朝历代的朝廷都乐于用高字作帝号,如高祖高宗。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称高祖已是家喻户晓。皇帝的宫殿高大,诸侯王的要相对矮一些,贵族的更矮一些,百姓则只能住平房或洞穴,与高无缘。高楼只为皇家所有,而高庙也就指的是皇家之庙了。
      
的繁体字是廟,由广底下加朝廷两部分组成。广上古甲骨文和金文的写法象屋墙屋顶,其含义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屋,引申义为朝廷。

《说文》认为,广,殿之大屋也,在甲骨文里从日从月,在草中。象征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形,这就是朝的最初概念:范仲淹《岳阳楼记》就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句。庙堂就是指朝廷,人们称朝廷为庙朝庙廊。称朝廷商讨谋略为庙算庙略

后来,君王死去之后,人们就把他当神供奉,于是,祭祀先帝的专用庙出现了,庙也就是先帝祭祀之地。尊称为高庙,太庙。

历史有记载以高庙为名的帝庙建于公元前195年左右,也就是汉高祖刘邦之陵庙。高庙一词既然与朝廷皇帝有关,那么高庙所出土的文物内涵与皇帝朝廷相关吗?结论是肯定的,

其一:高庙遗址出土的陶片有很多跟帝君有关,

高庙遗址出土的祭祀礼器上出现刻有花朵处于初始阶段的“花缔。而甲骨文中的“帝”恰好是指花朵处于初始阶段的“花缔”,后来的汉语中统称发明创造为“缔造”。 湘西一带的侗族将他们的发明创造称作“帝”,古代汉语称发明创造为“缔造”,。一个能称“帝”的人当然就是善于发明创造的人了。

而盘古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有巢氏构木为巢;三皇五帝之首燧人氏,燧人氏钻木取火,制陶;炎帝神农发明农耕种稻,伏羲氏的易经八卦,这些远古帝王都是发明创造的圣人。

高庙遗址出土的白陶弧领罐陶片里刻着带有“伏羲”伏字标志,还有城墙花纹以及獠牙神祭坛图案,从城的花纹里依稀可见:近处是两堵巨大的长有古藤的城墙,城墙上有宫阙翘角,远处是隔河所见的是个大形的祭坛,祭坛上屹立着21层楼高的建木天梯,这些陶片所刻之物究竟是何处的建筑?有人说只可能是高庙对河的安江城,不可能是高庙人所想象出来的东西。也不可能是高庙人外出参观而刻画的产物。

安江城区域辽阔,完全具备建城的条件,而从陶片上所看到的城墙、建木天梯的规模只有帝王级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人,才可以号令臣民,才能造出这规模宏大的城来。如此可见高庙遗址处不远的安江就是上古伏羲、炎帝神农所居住的地方。

2004年高庙考古发掘了高庙祭祀场祭坛,规模之宏大,非帝君之圣人方可为之。

高庙出土的1000多件文物里,已经出现了祭祀、石雕、陶冶、木刻、船只、商贸、农耕、渔猎等各项产业分工,完全可以体现出高庙遗址处具有皇城的特征

从此可以得出高庙遗址处上古帝王在此的行踪:公元前5800年,高庙祭坛建成,帝君在此大祭天地,形成有帝之国的规模,公元前5480年易经八卦的发明者伏羲就生活在高庙一带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公元前4300年炎帝神农在高庙上位,接管高庙祭坛,发明稻作农耕。

其二:高庙遗址周边的许多地名传说与帝王有关

木屋,荒地,破庙,村道牛屎。如果没有贺刚教授的考古发现,这个岩里村高庙遗址处绝对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偏僻旮旯角落。可是,就是这么个弹丸之地,只要打开百度卫星地图输入高庙遗址,就可以看出高庙周边有许多地名与帝君、龙王相关。(古代除帝王外,龙也是皇帝皇权的象征)。诸如“皇帝界、王子园、行龙冲、背帝田、龙门冲、龙岩江、凤翔坡、太阳岛等。

在它的东北角,有一个山被称为皇帝界。与之相对,高庙后面西北角山中有一块地被称为王子园;有一个冲,被称为行龙冲。与之相对,东北一个山口,被称为龙门冲。在高庙西侧入沅水的龙岩江,上游于高庙遗址后溯山入谷,长约10里。内有一深潭,潭内一岩,突兀冲出水面,高约数丈,有如龙跃。就是龙岩江。此外,还有凤翔坡、凤凰洲、官机山,才子岭等地名。

这些地名虽然不能具体说明什么,但为何古人要将这些地方取上这样的名字,是心血来潮?还是无中生有?虽无历史文献考证,笔者总认为古人取这样的名称总会是有一些依据的,联系高庙遗址出土的文物内涵,取这些地名的用意就十分明确了。

据此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这个皇帝界和王子园,以及作为帝王象征的龙凤地名,是属于没有历史记载以前的远古时代的某一代帝王。而它们与埋在地下的高庙文物相对应,是保存在地表和人们口碑中的高庙文化遗存。是高庙作为帝王级权力中心的证据。

综上所述,贺刚教授将安江岔头岩里村的贝丘遗址命名为高庙遗址,是经过其千锤百炼,反复推敲,用考古专家的独特眼光得出来的。高庙遗址处建造的规模宏大的祭坛,作用是什么?是祭祀什么人物?只能是祭祀当地最高级别的首领,而7800年前神州大地中国,只有女娲、6800年后的伏羲、神农氏等,他们就是最早的祖先,也是最早的帝王首领,高庙二字本身就与帝君有密切的关联,所取名称符合高庙遗址周边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出土文物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202389日于怀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