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年安江古城的几点推论
(2022-07-03 12:33:06)分类: 高庙文化 |
在直线距离仅300公里、有沅水——湘江——洞庭湖可以方便交通的澧县城头山,公元前5000年就已经存在一座城市。与高庙一水相连,同一时期文化、相距仅50公里左右的松溪口遗址,也出土了绘有飞檐翘角式双亭建筑的陶片,说明那里也是一个繁荣的文化城堡。
那么,作为全国最大的祭祀场,当然也就是当时全国宗教政治文化的中心,是城头山人和松溪口人朝拜的圣地,高庙就有更多的条件存在一座比城头山和松溪口更大的古城。
肥沃的盆地,如此美好的地方,在河的一面高庙遗址已经出现了碾米的磨棒和磨盘、精美的陶器、建木天梯、出现了宫阙建筑、出现了号令天下的玉钺、成为全国的乃至世界区域性政治宗教文化中心,沅水河面上游弋着双帆大船的时候,在河的另一个岸边却是野蒿丛生的荒地吗?
据已知的史料记载,现安江农校民国时期为胜觉佛寺,始建于五代。也有1100年历史。五代已有规模性的寺院,足见安江的繁荣。安江古代又叫硖州,五代时为五溪蛮舒氏所据。五溪蛮就是高庙部落的后裔。这也就证明安江这块土地在古代是一个为高庙部落热爱和眷恋的土地。
但是,安江城内还没有发现任何古城的类似街道、城墙、环壕、护城河等这样一些遗存。这是为什么呢?
《宋史》卷八十八《志》第四十一册有“熙宁间,复硖中胜云鹤绣五州、富锦圆三州。六年,以硖州新城为安江砦”的记载。这个记载证明了二点:一是既然有“硖州新城”,也就有“硖州老城”,证明远古安江有城存在。但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毁坏,因而导致重建新城的情况;二是确实在历史上存在的“硖州新城”,至今也没有留下任何历史的遗存。从而说明遗存不存在并不能证明远古安江城的不存在。
笔者以为,它应该是一种灾害。能够使整个城市无踪影消失的灾害不会是地震,不会是火灾、也不会是战争。高庙地区是强地震少发区,历史上基本没有毁灭性地震的记录;如果是火灾或战争,土构的城墙有可能被保留下来,但实际上却没有。而为水灾所致的可能性很大。
在距今6400-5300年的巫山县大溪遗址,考古人员在第3层和第9层文化层之间,发现有一层一米多厚的淤沙,此前在葛州坝和宜昌等地也发现了距今6000年前的淤沙层,专家们的得出一个结论,这是洪水过后留下来的标记,说明在6000年左右,南方出现了一次毁灭性的水灾。
如此特大灾害,安江不能幸免。
安江盆地虽然土地肥美,但低洼的地势导致她容易为洪水光顾,它实际上就是一个洪水所造就的冲积平原。而事实上安江几乎每年都有洪水袭击。比如1996年7月,上游贵州上旬普降暴雨。17日,沅江特大洪峰袭向安江,下午五点左右,不到1小时时间,洪水迅速淹没了整个安江城。洪水中时而能看见漂浮着的猪、羊、一栋栋木屋,有些屋顶上还站着人。两天后。洪水退却,安江城区四处淤泥一片惨状。大批企业和工厂破产倒闭,导致安江经济一蹶不振。但绝大部分建筑还没有被毁。这是发生在现代条件下的情形。远古生产力水平低下,建筑物当然没有现在这样坚固和结实,特别是我们前面考证高庙的建筑是“木骨泥墙”和“干打垒”,被水一冲,留下来的绝对是干干净净的一片大地。
不过,高庙只是局部发掘,而安江古城是笔者第一次提出,城内有没有遗存人们更还没有想到那一步。因此,现在我们还不能作出安江没有古城遗存的结论。
但是,无论如何,安江古城是存在的。高庙陶片上记录的高庙曾经存在的城市祭坛、宫殿等建筑,这在考古学上是可以被当作实物认可的。载入世界史册的瑞典果特兰群岛古代帆船,也只不过是考古人员在岛上的雕刻中发现了它的身影。也没有相应有实物,它却被学界当作事实的存在予以公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有安江古城这个海底巨大冰山,以其雄厚的城市经济实力支撑,高庙的建木天梯才能够直插云霄,高庙的豪华宫阙才能够歌舞升平,高庙的天下第一祭坛才能使四方来服,高庙的巨型帆船才能够承载着高庙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驶出沅水,远航全国威慑世界。
当然,这个时候世界是不需要威慑的,因为全世界的文明都还在沉睡。直到1800年以后,即距今6000年,世界文明才开始在两河流域苏醒,小亚细亚、希腊、罗马、印度和波斯等文明才开始出现类似高庙文化的进程和发展。而根据我们的研究,以上这些文明,有些可能是包括高庙人在内的中国远古先民的迁徙所造成。
安江古城的发现,将改写中国以及世界历史。
前一篇:神奇的安江太阳岛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后一篇:安江又增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