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功夫熊猫》台词对白:乌龟大师言语中渗透的佛教元素

(2012-10-07 21:32:40)
标签:

杂谈

分类: 思维文化
http://s15/small/864ca35ftcb7846ee086e&690





1.子欲避之,反促遇之。(One meets its destiny on the road he takes to avoid it .) 佛经云:“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佛教认为:所谓命运实际上是往昔业力的结果,这种业力如影随形,难以逃避,时间再长也不会自动消失。命运是逃避不了的,自己的命运必须要自己去面对,这就是“因果不虚”的道理。“业”来时,“果”自受,这就是佛法所讲的“因果”。命运的业果是逃避不了的,佛法是让人们积极地去应对,而非消极逃避。

2.你的思想就如同水,我的朋友,当水波摇曳时,很难看清,不过当它平静下来,答案就清澈见底了。(Your mind is like this water,my friend,when it is agitated,it becomes difficult to see,but if you allow it to settle,the answer becomes clear。)道信大师说:“众生心性,譬如宝珠没水,水浊珠隐,水清珠显。”(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录自《楞伽师资记》。据《楞伽师资记》的记载,道信着有《菩萨戒法》一本,并有禅法着作《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传授弟子。此书在《楞伽师资记》的《道信传》中有所记载,其篇幅约占全书的2/5,是否是原着的全部已不可考)

3.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未可知,只有今天是天赐的礼物。那就是它为什么被称作“当下”的原因。(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s called the present the gift!) 《胜妙独处经》云:“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当下于此时,如实行谛观。”佛教禅修主张“不悲过去,不贪未来,心系当下”,因为想过去是杂念,想未来是妄想,都徒劳无益,把握当下好好观修,才是从烦恼中解脱的正道。

4.从来没有什么意外(There are no accidents.) 偈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佛教不讲“意外”与“巧合”等词汇,因为一切的万物有情,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一切现象都在因果之中,一切事件都有因缘。这句话极好的体现了佛教因果思想。乌龟大师重复说了三次,小猫熊师傅又重复了一次。

5.是啊,不过无论你做了什么,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你可能想要苹果或桔子,可你只能得到桃子,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Yes,but no matter what you do,That seed will grow to be a peach tree.You may wish for an Apple or an orange, But you will get a peach.)也是佛教“如是因,如是果”的因果原理。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之相偿也。

6.熊猫不能完成他的天命,你也不能完成你的,除非你愿意听从命运安排,放弃你自认为可以掌控此事的幻觉。(The Panda will never fulfill his destiny, nor you, yours. Until you let go of the illusion of control.)这句话与道家“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豪气形成鲜明对比,显然,乌龟是用佛教的口吻了。

http://s9/middle/864ca35ftcb7853420dc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