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古人为何遇水必观:"水"的至善、至柔、至大、至谦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土乃万物之母,水乃万物之本,生命之源。
因此,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
静水流深是说表面平静的水往往会流得更深些,来比喻越是厚重内涵的人,越是蕴藏着更大的智慧。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除了水是人类生活的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之一外,“源易缘”觉得,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文化方面。
传统文化里,将自然万物的组成元素,分为:金、木、水、火、土,简称“五行”。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478069-f387280ba6090cbe?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
水是五德之一。
因此,中国民间神传说中,就有水神、“水德星君”等介绍。
在道教的神仙体系中,还有“三官大帝”,三官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有说法称,三官大帝就是尧、舜、禹。
其中,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中国传统文化里,水的方位是正北方,代表的是智慧和沉寂。
在道教的四大“圣地”之一——武当山,供奉的真武大帝主神,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又称玄天上帝。
可见五行“水”,在人的心里印象和影响极大。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478069-e557964736a3b67b?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
武当山在南方火盛之地,北方的主神”真武大帝“镇座火之上,就形成了一种水在上,火在下的一种吉祥之象。
水趋下,火炎上。
水往低处流,火则向上升,《易经》中称这个水火交融卦象,称做”既济“卦。
同时,人们钟情于水,还因为水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美德。
老子说:水有四德,都是哪“四德”呢?
第一、水有至善之功。因此老子说,上善莫过于水。上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第二、水有至柔之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第三、水有至大之量。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为百谷王。
第四、水至谦之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赞美水有此四功德,却不高高在上,而是保持谦卑的低调姿态;继而就会有一个宽容的开阔的心胸,在这样海纳百川的肚量中又不断积累知识能量,最后这样不断的积累汇集终于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478069-cbebb5d53a46da98?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
而圣人孔子也称:君子遇水必观,对“水"赞美有加。
孔子认为水有”五德“: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
欢迎大家进一步的补充和交流。
(原创声明: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刊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刊载,请通过本平台留言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