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专栏】“两岸易经分享43”:
有话好好说:刷爆屏的“蓝瘦,香菇”非主流文化
(一)
几天来,闺女放学回家嘴里总会说上几句:“蓝瘦,香菇”就是“难受,想哭!”
我吃惊的问她,怎么知道这个网络语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6/4523ab2a848a93a4daef15da3c4875c8x641x320x40.jpeg
在新闻中,看到“蓝瘦、香菇”的新闻或标题,都是一扫而过,从未在意,也不知道何解。
直至看到台湾黄来镒先生分享的分章,和听到了闺女的解释。
原来,“蓝瘦、香菇”的来源和意思是这样的!
(二)
《易经》中三义:“简易、不易、变易”。
是说自然万物瞬息万变,生生不息,变化从未停止!
然而:“变者境,不变者律;可变者形,不可变者本心”!
所有变化都不应脱离其根本,改变其本质。
网络的风起:火爆刷屏、乃至于恶搞的网络语言不只是“蓝瘦,香菇”……
还有,比如:“酱紫“、”涨姿势”、“高大上”、“白富美”、“女汉子”、“土豪”、、“坑爹”、“涨姿势”、“我伙呆”、“萌萌哒”…
如经常上网,上面的的词,或许多少能猜着几分意思。
然而像“人艰不拆”、“喜大普奔”、“十动然拒”、“男默女泪”、“说闹觉余”、“捂钱坐一”、“啊痛悟蜡”这些词汇,没网络语言基础,那你还真蒙得像丈二和尚,摸不头脑!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6/80777c8afa28fa87c1f886300541c74dx587x360x22.jpeg
网络语言越来越多,传播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好好的话不知道该怎么好好的说。
2012年,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发行,增收“房奴”、“无厘头”、“给力”在内的3000多条网络新词,引发热议。
2014年4月1日起,河南下发《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的通知,约束规范网络用语:
从而,被网友熟知且常挂在嘴边的网络语言将与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绝缘”。
(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新鲜事物“网络语言”是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还是一种挑战和误导?
是应该提倡、学习,还是进一步抵制、规范其用语呢?
今日,安阳源易缘继续为读者朋友分享——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周易科学交流协会理事长、著名易经教授黄来镒先生的文章!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6/3e371fdc868d719166f4e3bbb60bee4ex641x321x29.jpeg
原文分享如下:
最近,网路疯传“藍瘦香菇”网路语詞。
源起于今年九月,广西南宁有个年轻人自拍影片,哀怨诉說他思念远他而去的女友,他一再倾诉“難受、想哭”。
由于他乡音重,“難受、想哭”被解读为“藍瘦、香菇”。
不到一个月,这句話展现穿透力和网路的扩散效用,在大陆出现一多多次转发,二万多次跟贴,更有二千六百七十万人次点阅。
——大自然不停变化,语言、文字亦然。
传统語言的变化,较缓慢也不易被察觉。而目前的网路语言,却超级快速被顛覆。
《易》者,上“日”下“勿”,凡太阳之下万事萬“物”,都含盖在《易》范畴。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6/ac4436f7a89d1f0abe7d3f6b836f06e3x641x451x50.jpeg
是故,《易》者,大自然也。
《易》者,变也。
大自然不断变化,呈现多元化,四时不忒而祥和。
《益卦彖辭》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時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
21世代的现代人,身处時代潮流,能不精进乎?
吾人更可明言:变,是《易經》的手段,成,是《易經》的目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6/45ef4ca2b19429f72425bd4237dfa1f8x478x184x12.jpeg
(原创声明: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刊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刊载,请通过本平台留言获得授权。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