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岸易经分享37:身虽困中心通达,天无绝人之路

(2016-09-28 15:59:07)
标签:

杂谈

【专栏】 

两岸易经分享37:身虽困中心通达,天无绝人之路

(一)

如今,我们还时常会参与到一个有意义的体育竞技赛事——“拔河比赛”。

精彩而激烈的拔河比赛,既能增加集体荣誉感,又能增强凝聚力;既可实现团队间的交流与合作意识,又可锻炼坚韧不拔的精神;既能强身健体,又可活跃身心……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6928/71997d5a3e14d8b5b37bcb56ac997fcfx641x353x28.jpeg

可是,又有多少人追溯过“拔河”的缘源!

那么,“拔河”的本质和源头是什么,又起于何朝何代?

今天的文章,将为您提供答案。

(二)

“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他的《贺新郎·用前韵再赋》一词中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宋朝诗人方岳也曾说过:“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自识荆门子才甫, 梦驰铁马战城南。”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常有之,逆境中,惟怀有一颗豁达、从容的心态面对。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6928/bd012d5c9a81619fe3135b80dd7f3dbfx641x273x29.jpeg

易经第47卦为“泽水,困卦”。

初六爻辞说:初六臀部陷困在枯木中,进入幽谷,三年不能相见。(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九二爻辞说:困在酒色温柔乡中,前往会有凶事,但没有灾难。(困于酒食中,征凶,无咎)

六三爻辞说:困在石块中。进入到宫室中,没见到妻子,有凶祸。不吉,不祥。(困于石,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九四爻辞说:困在金车中,有困难,要慢慢下来。有困难,但会有善终。(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九五爻辞说:困在红色的官袍中,鼻子被割,脚被砍去。慢慢来,可以脱离困境,适宜祭祀感谢天地和祖宗护佑。(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上六爻辞说:困在交缠的藤蔓中,还处于高危之地,因为行动而后悔。有悔悟,往前行就吉祥。(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  )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6928/819cb6b9dac38ad238670777fcb395ebx641x314x28.jpeg

上兑沼泽,下为坎险,即为《困卦》卦象,卦辞,先言“通达”,再言“大人吉祥,没有灾难”。(亨,贞,大人吉,无咎)

四大难卦之一的《困》卦,同时提醒此时应该少说多做。因为此时,即使多言也没人会相信。(有言不信)

原来,易经的圣人,在提醒世人即使身处“困境”中,也应承受困境,等待时机和机遇的出现。

因为,身虽困中心通达,天无绝人之路。

(三)

“拔河”的由来和源头到底在哪里?

“拔河的历史,最早是‘拔船’”。史上最爱拔河运动的皇帝,当推唐中宗。

中华海峡两岸周易科学交流协会理事长、台湾著名易经教授黄来镒先生,在昨日分享的“《困卦》与拔河”一文中这样写道。

黄来镒先生,依然不忘励志与众人:若能”坚此百忍“,与恶劣环境拔河,使劲以赴,以彖辞”险而悦,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的精神;用象辞“君子以致命遂志”的态度,面对挑战,终究臻於卦辞“亨贞,大人吉”之境。

原文分享如下:

《困卦》与拔河

拔河的历史,最早的形势是“拔船”。

春秋时期楚国水军以“钩拒”将敌船钩住,使劲往后拉,令其无法逃离。

唐朝时将竹制的钩拒改为麻绳,绳子中间插一大旗,两边各划一条橫线,代表河界”将对方拉过河界者为胜。

此即“拔河”的用來。

史上最爱拔河运动的皇帝,当推唐中宗。

《薛胜. 拔河赋》曰:“皇帝夸胡人,以八方平泰,百战繁会,令壮士千人分为两队,名曰拔河于内,实耀武于外。”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6928/ceba504fb8e9cf99800d8723eee19355x641x306x37.jpeg

——人生旅程,不順意者八九,遇《困卦》在所难免;

 若能”坚此百忍“,与恶劣环境拔河,使劲以赴,以彖辞”险而悦,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的精神; 

用象辞“君子以致命遂志”的态度,面对挑战,终究臻於卦辞“亨贞,大人吉”之境。

——研《易》的作用有四:不易、变易、简易、交易。

变易者,趋吉避凶,转凶为吉,转吉为利,转利为大吉大利,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此乃《困卦》之最高境界,是故《序卦傳》曰:“困乎上者必反下”。

                             ——臺灣《易經》後學黃來鎰纂輯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6928/02de585c8d8820115ed0a99ecb04fd31x478x184x8.jpeg

【告之】"安阳源易缘"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一点资讯、凤凰博报、搜狐公众平台、企鹅媒体平台、知乎、今日头条、UC订阅平台、新浪看点、百家号、简书、号外、原创基地、京东号等公众媒体已先后同步开通。 订阅关注,喜乐多多!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刊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刊载,请通过本平台留言获得授权。欢迎转发朋友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