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编?——对《中国好声音》编故事的看法

(2013-07-24 21:42:33)
标签:

好声音

编导

电视台

镜头

董卿

分类: 视听杂谈
被编?——对《中国好声音》编故事的看法

    当《中国好声音》被一些观众说成是“中国好故事”之后,“好声音”故事策划导演李建中发布了一条长微博,详细解密“好声音”学员钟伟强如何两次登上好声音舞台的过程,再次让综艺节目“故事策划导演”的职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难道我们观众在电视里看到的那些选手的故事都是被“编”出来的?难道说自己的人生“故事”还需要导演?

    这里三个问题需要搞清楚:一是唱歌的节目是否需要故事。二是平日里人之间相互倾诉人生经历,与你在舞台上对大众倾诉有什么不同。三是如何保证这些故事的真实性使其不欺骗观众。

    对唱歌选秀的节目要用故事增加感染力这点,相信能够得到大众认同。毕竟这里不是音乐考级,也不是纯粹的专业比赛,这里是一台早在国际上就流行开了的准综艺形式节目。“好声音”加上“好故事”,再加上“好现场”,电视台要的就是这气氛,观众要的就是这滋味。国外那位苏珊大婶之所以享誉世界,不就是她普通人的身份与唱出来的声音带来的巨大反差吗。由此我们这里的“菜花妹”、“大衣哥”等平民歌手,同样使观众在他们的歌声和他们的人生故事里,品尝到了各种各样的情与趣。况且,在以励志的名义下,有什么不能在娱乐节目中展示啊。

    对第二个问题理解起来恐怕就不会那么直截了当,因为对没有表演经验的普通人来说,在舞台上在镜头前谈人生经历,不可能像对密友那样敞开心扉和亲切自然。所以为了镜头和气氛,电视台“故事策划导演”们就挖空心思来“编”,来整理选手的人生故事,以期达到电视台需要的目的。然而,对大众来说,并不习惯故事被“编”出来啊。只要有“编”的成份,我们现场看到的泪水、恼怒、疑惑、焦虑、激动和自豪就都或多或少地沾上了不实的因素。如同我们看一座古庙,只要听说被修缮过,会从心里开始放大了人工修庙的时代痕迹。

     第三个问题也是时下观众最担心的问题。几年来,已经有不少电视节目中的假故事出现并在观众中流传,类似的事情同样也曾经发生在“中国好声音”里。这就给观众对电视台制作节目的诚信度带来了影响。当你看节目时跟着笑了、哭了、激动了之后,发现上当受骗了,是否有被愚弄了的感觉啊。最可怕的,是你被一个人愚弄了的同时,还会相信一台节目吗?还会相信其它台同类节目吗?

    从收集原始故事素材到编故事,再到台上把故事说出去。暗藏了一条底线:诚信。艺术表现可以升华和提炼生活素材,却不能蹿改生活本质。3年前,董卿在央视春晚与刘谦合作魔术秀,网友破解刘谦魔术时,曾指董卿是“托儿(暗桩)”,对此,董卿日前在《我要上春晚》节目上坦承此事并罕见怒飙:“我为什么愿意当托儿,就是为了把最好的节目在大年三十呈现给观众,我知道他(刘谦)是假的,我也愿意当他是真的,只要你看得高兴。”这样的节目原本就是“骗”。所以董卿怎么表演都没有错。但时下那些选秀、求职、婚恋、访谈节目并不是纯粹为了表演,所以节目组要严把故事关,万万不可胡编乱造。观众理解艺术化的编,那是编导们的基本功。不理解伪造和过度夸张的编,因为对观众甚至对选秀者本人来说,都成为“被”编。被编带来的可能是短暂的掌声,却丢了人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