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w690/861aa371tddd69a7774f3&690 ---谈近期娱乐圈刮起的怀旧风潮?" TITLE="怀旧,可以抒情不能复制 ---谈近期娱乐圈刮起的怀旧风潮?" />
以怀旧的名义,勾起人们的情感并引发一定程度的社会反响,是近段时间来娱乐圈刮起的一阵风潮。不仅仅是娱乐内容上怀旧,比如电影“致青春”让一批年轻人看得泪流满面,比如《中国合伙人》把时下正创了一半业的职场人猛然拽回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比如电视剧《六块六毛六那点事》和《山里的娘们山里的汉》直接把老年观众送到了50年前那个想起来有甜又有酸味的环境里。比如在电视中,我们看到《我是歌手》等歌唱类节目,在唤回一群老歌手的同时也唤醒了一代观众对过去时光的思念。甚至连曾经的经典电视剧,也被接二连三的重新接上了什么续集,或者找个理由翻拍。一段时间里,老面孔、老故事、老歌曲,甚至老环境都一骨脑的端到我们眼前。
怀旧是种永恒的浪漫
原本都以为只有中老年人时常怀旧,却没想到时下的80后、90后也有了怀旧情结?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80后”热衷怀旧是一种补偿和自我满足行为:“毕竟是年轻人,骨子里还是渴望浪漫的。他们遭遇现实的压力,会更怀念童年和青春时天真纯洁的美好情感。”王教授的说法基本把年轻人怀旧锁定在现实压力的移情作用上,比较准确。试想如今50多岁人回想起自己30岁时的感受,稳定的铁饭碗工作,很少的娱乐环境,日复一日没什么变化的家庭生活,那时想怀旧都没个理由。然而,现在的老年人也仍然怀念自己曾经的童年和青年时光,因为人到了一把年纪时,回头数数走过的脚印,不仅仅是感叹人生苦短,还有数不清的浪漫情感啊!浪漫也分时代特征,现在的大学生仅仅相聚不过几年,就在毕业前夜对着女生楼狂喊,挂出的横幅上大字写着:后会有“妻”。算是种浪漫。而现在的老年人或许一辈子都与对方没说上几句话,却有一种情怀深收在心底,也算是种浪漫。上周看到了北京卫视“一起唱吧”节目请来80多岁的老歌唱家李光羲,还请来老演员李明启,听李明启讲述1957年偶然在街上看到李光羲刚搞对象时的情景。让一位现在的老太太对现在的一位老头子表述半个多世纪前的崇拜情感,这样的怀旧情结,是永恒的浪漫。
怀旧不可能去复制
当我们看了重拍的《亮剑》、《闯关东》、《编辑部的故事》、《大宅门》这些电视剧后,有种感受:失望。因为这些经典剧在我们脑子里的符号太重。黄志忠使出足了力气也演不出李幼彬的李云龙,没了小宋佳的鲜儿,新《闯关东》也没了新鲜味。没了王朔的文采,没了当年编辑部的环境,甚至没了葛优,也就没了人们的期望。陈宝国同样也丢了当年那个白七爷的爷劲,为什么?因为把一个哧刹风云的大宅门变成了一段小小的“三角恋”,你让他这爷怎么演?只有刚播完的《喜来乐传奇》还算有点奇,因为原本这老版《喜来乐》也算不上是经典,所以续点传奇故事很自然会被观众接受。
关键在电视剧制作方怀揣着什么目的去重拍老剧。你想借老剧的牌子推广市场,功利。你想超越老剧,没戏。你想补上点老剧里的不足,很难。你想借老剧推新人,离谱。《大宅门1912》中演青青的张歆艺早有预感:准备挨“砖”,为什么,连她自己都知道自己的身上没有一丝大半个世纪前人物的风范。试想现在的明星们哪位能演老电影《十字街头》里的周璇?我们曾经看到的翻拍电影《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成功吗?你能记住的,还是老电影里的郭排长孙道临啊。因此,利用人们的怀旧心理重拍老剧,非常难以获得成功。而廖廖无几勉强说得过去的翻拍剧,大概也就是什么《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等与我们生活和经历跟本不沾边的武侠剧,
当我们把怀旧当成一种浪漫的情感时,可以有五味杂陈。更可以从走过的脚印中找到自信而直面未来。心理专家史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偶尔怀旧,可以从中获得能量,就像是旅行一样,沿途拍的风景、留下的笑容虽然不能持续多久,但是偶尔看到,可以让我们有积极的动力,为了下一次旅行做准备。但凡事过犹不及,太过于缅怀过去只能增加我们对现在的不满情绪。”他说得很好,让我们认识到怀旧的真正意义。在浪漫的情怀中越发自信是正确的人生观,否则就是活不起。在功利心的趋使下重拾老品牌却卖质差的东西,不仅损伤原品牌,也损伤观众的心。怀旧可以抒情,不可以复制。过去的,属于历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