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办公室的故事之三:扔了正处级官衔,离开机关报,走进市场报刊

(2013-03-09 16:03:54)
标签:

新闻出版报社

北京广播电视报

北京电视周刊

办公室

分类: 图解人生
http://s1/mw690/861aa371td77a7d0ac920&690

    从走进人生中第六间办公室开始,就注定了此生的工作一定是受累的命。1998年7月,为了尝尝非机关报的滋味,我从中国新闻出版报社调到北京广播电视报工作。这是我在事业上的一次冒险般的挑战,因为我扔了刚当了半年的正处级官衔,也离开了在中国新闻出版业交往了10年的朋友们。原因很简单,自从1992年成为北京广播
电视报社的讲课老师,并担当这家报社的顾问评报员后,与他们的关系始终比较紧密,几乎每两年就到这里讲
一课,每周评点他们的报纸。当他们准备创办《北京电视周刊》时,我还是他们面向社会招聘新记者编辑的面
试考官。有意思的是,他们在招聘新人的同时也盯上了我,希望把我也调入他们报社。在他们积极和热情的攻
关下,我最终放弃了老报社的职位,走进这个朝气蓬勃的团队中,用我的经验和创新精神,与这些年轻人一起
,开辟了中国新闻出版业的“本报”时代。
    在第六间办公室里,我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这是我人生中的第六间办公室,因为调入前与北京广播电视报社谈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单独的办公室,所以
诺大一座六层楼中,给了我这么一间不到10平米的小套间。因为外屋就是美术摄影部,方便管理。我就是在这
小屋开始创办《北京电视周刊》。我至今也想不通为什么把我当专家挖过来,却给了这么个待遇?好在我的心
全部都扑在了创新刊上,一举成功的事实告诉了我,幸福和快乐莫过于把事情做成。当北京电视台的新闻报道
中,北京街头报摊前,大清早6点钟就有人排队买北京电视周刊,当全国的广播电视报都纷纷打电话来询问,并
派人进京学习我们的经验时,我正因加班熬夜睡在这小小的办公室中。
   在第七间办公室里,我走进了事业中的低谷。
    没有谁可以在事业中一帆风顺,也没有哪位不懂中国特有的“人事”关系的创业者可以不被“人事”伤害
。那几年因为报社领导层出了问题,报社内的人事关系越发复杂。我的办公室也变成两人一间,在调入这家报
社前给以我承诺的领导不在任了。中国特有的官本位和人事关系,在原本就挺复杂的这家报社内被放大了。一
些有个性的想法遇到了困难,已经期发行量达到22万本的杂志一路下滑。一个接一个的来自上层的失误的举措
让我眼看着曾经的辉煌逐渐暗淡。
    在第八间办公室里,希望重燃,再获成功
    好在报社中与我一拨调入的青年员工对我很热情,我过生日那天,小非、燕子等记者和编辑们买了蛋糕为
我庆生,还把奶油抹了我一脸。当年如果不是这些年轻人对我的爱,可能我很难熬到今天。在那次“非典”刚
刚来袭时,我搬进了人生中第八间办公室。也正是这第八间办公室,使我的事业再次有了明显进展。在这里我
与重新组建的一个新编辑部创办了《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一举获得成功,短短两个月,就已经每周
卖出7万份,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再次分管《北京电视周刊》,使其在娱乐圈有了明确的定位。
    这里,迎来一群美女
    这间办公室里,我还迎来了当年中央电视台“梦想中国”节目中一帮曾经比赛的女选手们。当中有已经进
了前四名的“小黑”,还有现在已经成了名,也改了名的某明星。被这些美女簇拥着,我还真有点不自然啊。
     这里,我身兼三职,超重的压力
     2005年后,报社的工作面临不少困难,一个接一个的重担放在了我的肩上。除了继续承担《北京广播电视
报·人物周刊》主编外,还承担了《北京房地产》杂志主编和《北京电视周刊》执行主编。最忙的时候每星期
要组织三个选题策划会,亲自撰写一篇卷首语和两篇新闻评论,审204块版,编辑并设计20块版。还要核算三个
编辑部各自的运营成本,计算每位编辑记者的奖金。这样的工作量可能在全中国新闻界也找不到几位啊。
    有朋友说了,这些事情就不能分担些给别人吗?知情的人应该知道,这里无法解释。
    之后,我陆续卸下了一些重担,可报社又给我添了新的重担。什么重担?在下一篇“办公室的故事之四”
里。在第九间办公室,也就是现在的办公室里,可能直到退休,我才能获得轻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