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故事之三:扔了正处级官衔,离开机关报,走进市场报刊
标签:
新闻出版报社北京广播电视报北京电视周刊办公室 |
分类: 图解人生 |

电视报社的讲课老师,并担当这家报社的顾问评报员后,与他们的关系始终比较紧密,几乎每两年就到这里讲
一课,每周评点他们的报纸。当他们准备创办《北京电视周刊》时,我还是他们面向社会招聘新记者编辑的面
试考官。有意思的是,他们在招聘新人的同时也盯上了我,希望把我也调入他们报社。在他们积极和热情的攻
关下,我最终放弃了老报社的职位,走进这个朝气蓬勃的团队中,用我的经验和创新精神,与这些年轻人一起
,开辟了中国新闻出版业的“本报”时代。
诺大一座六层楼中,给了我这么一间不到10平米的小套间。因为外屋就是美术摄影部,方便管理。我就是在这
小屋开始创办《北京电视周刊》。我至今也想不通为什么把我当专家挖过来,却给了这么个待遇?好在我的心
全部都扑在了创新刊上,一举成功的事实告诉了我,幸福和快乐莫过于把事情做成。当北京电视台的新闻报道
中,北京街头报摊前,大清早6点钟就有人排队买北京电视周刊,当全国的广播电视报都纷纷打电话来询问,并
派人进京学习我们的经验时,我正因加班熬夜睡在这小小的办公室中。
。那几年因为报社领导层出了问题,报社内的人事关系越发复杂。我的办公室也变成两人一间,在调入这家报
社前给以我承诺的领导不在任了。中国特有的官本位和人事关系,在原本就挺复杂的这家报社内被放大了。一
些有个性的想法遇到了困难,已经期发行量达到22万本的杂志一路下滑。一个接一个的来自上层的失误的举措
让我眼看着曾经的辉煌逐渐暗淡。
我庆生,还把奶油抹了我一脸。当年如果不是这些年轻人对我的爱,可能我很难熬到今天。在那次“非典”刚
刚来袭时,我搬进了人生中第八间办公室。也正是这第八间办公室,使我的事业再次有了明显进展。在这里我
与重新组建的一个新编辑部创办了《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一举获得成功,短短两个月,就已经每周
卖出7万份,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再次分管《北京电视周刊》,使其在娱乐圈有了明确的定位。
了前四名的“小黑”,还有现在已经成了名,也改了名的某明星。被这些美女簇拥着,我还真有点不自然啊。
报·人物周刊》主编外,还承担了《北京房地产》杂志主编和《北京电视周刊》执行主编。最忙的时候每星期
要组织三个选题策划会,亲自撰写一篇卷首语和两篇新闻评论,审204块版,编辑并设计20块版。还要核算三个
编辑部各自的运营成本,计算每位编辑记者的奖金。这样的工作量可能在全中国新闻界也找不到几位啊。
里。在第九间办公室,也就是现在的办公室里,可能直到退休,我才能获得轻松。
前一篇:我的八大“神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