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错砸?砸错!——对有关王刚砸所谓文物指责的探讨

(2012-08-22 23:34:17)
标签:

王刚

天下收藏

文物

藏品

鉴定

节目

赝品

展览会

错误

市场

眼泪

家族

杂谈

分类: 视听杂谈

   

http://s7/middle/861aa371tc7dc84567f46&690

    闹了一周的有关王刚在电视节目中砸“宝”的新闻,21日晚上终于有了官方说法。北京市文物局通过“北京发布”官方微博回应称:所有被砸文物都是假的。由此,之前那些指责王刚砸毁了“30%为国家二级文物。”的说法,成了无理揣测。

    这样一台深受观众喜爱的老牌节目,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惹出这么惹眼的是非,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近日首都博物馆和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了《“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对此也有怀疑是展览举办方炒作的一招。二是王刚砸“宝”的方式多年前就埋下了许多争论,只要有人指责其错砸了真品,这可是个难逢的口诛笔伐的好机会啊。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借机给自己的鉴宝水平拔拔高,正正名,你说他错砸,其实就是证明你眼亮。由此,一砸激起几层浪的蝴蝶效应不仅仅振动了王刚和节目组,更是令不少跟鉴宝有关系的专家、藏家、玩家和观众都感到了新闻的效应。这里,哪个人说了都不算数,如同中国足球裁判屡受指责,但最终的裁决来自裁判委员会。不同的是,错判了由内部处理,因错判而输球的球队基本上是活该。而错砸了宝贝可没办法挽救,一旦真是承认了错砸,麻烦可就太大啦,苦主可以告你并索取赔偿,观众可以不相信你,坐在台上的鉴定专家们可就很难再说话了。

     好在又冒出一种说法,爆料节目中许多假文物是从地摊上花很少的钱买来的。这就更加证明了“30%是国家二级文物”的指责。“错砸”之说非常非常勉强。但是,为“错砸”正名的同时又产生出另一个“错荐”之说,难道我们在节目中看到的那些自称是祖宗八辈传下来的宝贝,和那些看到自己的东西被砸而眼泪汪汪的荐宝人,都是假的?联想起某些选秀节目中,有些自称父病家贫的选手之后被查出完全虚构身世,联想起某些相亲节目中,有些成双结对之人出了电视台就分手而被查出是节目组特聘的托。唉,错误的文物、错误的人、错误的眼泪,换来的正确的砸。怎么都觉着当中有些什么让我们心里不是滋味啊。

    既然是错,该不该砸,成了笔者的最后一个判断。首先说说仿制品是否该被砸毁?答案应该是没必要。时下在收藏界,清仿明的东西都已经算是文物。凭什么2012年仿明清的东西,再过上个百年后不算是那个时候的文物呢?问题不出自仿制,而是出自假冒。虽然两种称乎有点类似但性质完全不同。前者为工艺的传承被人欣赏,后者为以假充真骗取钱财。仿品应该在市场上有明确身份和售卖位置,而假冒真品的赝品却标着真品的身份和价位,混在真品中出售。对仿品应该尊重,砸了可惜,砸了或许就是个错。对浑水摸鱼的赝品,砸了就对了,因为它本身就是个错,该砸这个错!

    看来王刚手里举着的这柄紫金护宝锤还有可能继续砸下去。但砸出眼泪的事情不会太多了,人家拿来的东西如果是从父辈就上当买来的赝品,传到今天也有了家族的感情传承,节目组没必要这么无情。倘若这东西是某人或节目组刚从文物市场花小钱卖来的赝品,砸就砸了,估计也砸不出真心的泪水。如同此次展览会上搞得真假文物对比,教人们知识的同时,并不欺骗人们的感情。电视节目的感染力可以通过许多方法实现,对《天下收藏》没有错砸真品,我们感到欣慰,同时对这把护宝锤也谈点看法,“判刑”未必都是死刑,有些东西,可以判个“死缓”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