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时母亲还年轻

(2012-02-29 21:11:57)
标签:

铁道部党校

八宝山革命公墓

《光明日报》

北方交通大学

母亲

干校

分类: 图解人生

   那时母亲还年轻

    去年,母亲离开了我们。儿孙们眼看着躺在重症室里的母亲,泪流在心里。与已经去世的父亲不同的是,母亲早早就把身后的安排告知了孩子们:不想让太多的人知晓,不要办什么有规模的丧事,不要给单位添麻烦……只有一个要求,要将她的骨灰与她的爱人,我们的父亲放在一起。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也符合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墙上安葬的要求,我们翻遍了家里的老相册,找父母更好的合影。这些相片也重新把母亲的一生展现在我们眼前。
     这是一个阳光十足的日子,我们的母亲尽显出年轻干练的工作风范。一旁是电话机,桌上放着《光明日报》,母亲一身非常合体的服装,与我们早年看的电影中的女干部形象非常相似。如今这间原铁道部党校的办公室早已经在“文革”时变成了新闻电影制片厂的地盘了。而“文革”时的母亲也被安排到了河南干校劳动。自那时起,我们就再也没有见到母亲在照片上这样的风采。干校的艰苦条件,使母亲的头发越来越少,调到北方交通大学后,为了大学生分配操了不少心。父亲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给了她太大的打击。每看到儿孙有了出息,母亲总会眼望着镜框中的父亲喃喃地说:“你们的爸爸要是活着该有多高兴。”孙子孙女结婚,高龄的母亲即便被搀扶着也一定要参加婚礼。外孙女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母亲就当成了自己的心病。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弱,还惦念着身处大连的弟弟身上的结石是否严重。直到被带上了呼吸机抢救时,已经无法说话的母亲仍然听懂了孩子们的话,希望回家,回到那个支撑了几代人生存的家。
      一个家族的上一代走了,又一代成了上了岁数的父亲母亲,甚至是爷爷奶奶。如今的家庭已经少有家谱宗族之传统,但这些老照片却成了代代相传的印证。在那冥冥之中,我们似乎感到母亲离我们很近,近到了那年那月的那一天,有这么这个阳光充足的小屋,那里坐着我们的母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