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累了

(2012-01-03 15:16:33)
标签:

后宫甄嬛传

惠妃

果郡王

郑晓龙

分类: 娱乐杂感

    ——评电视剧《后宫甄嬛传》

     这部长达76集的电视剧终于播完了,最后一集的最后一句台词是:“我累了”。不仅仅是说这话的甄嬛累了,我们大家都累了。孙俪可能是演累了,甄嬛是斗累了,我们是看累了。不是眼睛累,是心累。

    既然这么累人,还有那么多人看,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找累。如同当年看港台剧《星星知我心》找哭一样,边看边哭却必须看下去和哭下去。因为人的审美里有这么一说,寻找刺激。《后宫甄嬛传》给观众的刺激很复杂也很深刻,有人说看了后再也不敢去故宫了。有人为了果郡王爷的死伤心了几乎一个星期,有不少女人觉着温实初才是真正的男人,有不少男人觉着惠妃和槿汐才是真正的女人。有老观众喜欢惠妃的恬静,有小观众超喜欢甄嬛亲妹妹玉娆既爽朗又娇媚。有人可怜宜修皇后是不得已而为之,有人骂这个皇后丧尽天良。有人赞美甄嬛的复仇心计,也有人说这个女人自私得太令人恐惧……把这么多的人物性格都凑到一部剧里,你不能不承认这是2011年里最称得上是大戏的一部电视剧。因为能让老、少、男、女观众通吃的剧如今不多啊。

 

    从艺术创作角度来看,这部剧的制作非常精良,对演员的选择很精准,除了陈建斌演的皇上有点像山大王,缺了点皇族气质之外,我们很难在其他角色的表现中找出什么瑕疵。无论是太后、皇后、众嫔妃,以及苏培盛、浣碧、温太医、果郡王爷等各角色,都清晰地表现出了应该具备的人性特征。这部剧的美术、摄影水平也堪称上乘。主色调非常明确,道具和背景的设置很讲究,在镜头处理上,导演并没有刻意追求时下盛行的超慢的特写和超快的镜头拉伸,不追求过多的镜头切换,以及伦勃朗油画似地光影特效,而是在尊重故事的基础上更真实地尊重和表达镜头语言。想想此剧导演郑晓龙的早年作品《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和《北京人在纽约》,就知道他应该是这么一种不刻意追求装饰,而追求平实的导演。

    从社会效果来看,这部剧产生的感染力的确很复杂。往好里说,人们对古代后宫生活有了全貌式的了解,有知识,有文化,还有对多重人性的体味。往差里想,这部剧的确令许多观众忐忑不安。剧中人的举手、投足、吃喝、言谈,连喘气闻味都是杀机四伏啊!按说这几百年前的事情与我们沾不上什么边啊,可都是人啊,都喘气啊。嫉妒、争宠、敲诈、威胁、暗算、复仇这些词在今天的人之间并没有消失。我们就是把现实社会想象得多么真、善、美,也不可能就此一举扫净那些残留的污秽。电视剧可以把一个皇上拿出来,借此屏蔽掉我们现实生活中一夫一妻制不可能出现的“争宠”,但未必不会让人们联想起“争权”、“争势”,甚至职场里的“争宠”,和家族中的“争家产”。

    当然,我们并不指望该剧的影响一定会产生上述效果。或许还可能给人们带来警示,让我们知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知道暗算他人早晚会真相大白,知道皇室里并不是金光璀璨,还有阴风鬼影,知道权势之人的情爱所失。

    76集的大戏在大半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把我们笼罩在一个有不少阴霾的心境中。如同剧中的甄嬛斗了那么多年喊累了一样,我们也要从累心的故事中走出来,送走了剧的同时也送走阴霾,得到些知识和警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累己之肌体,别那么累心。□张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