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4/middle/861aa371ta9f52e2166fd&690
女毕业生到男生宿舍楼下群喊
http://s3/middle/861aa371ta9f52e81a7b2&690
男毕业生到女生宿舍楼下吹喇叭
http://s5/middle/861aa371ta9f52f07b614&690
省嗓子的方法——床单
早听说过我国少数民族有隔岸对唱情歌的风俗,也看过《血色浪漫》里钟跃民隔着山头喊歌的劲头。可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喊楼”,成群的大学毕业生站在楼下拼命地喊,有男生到女宿舍楼喊,也有女生到男宿舍楼喊,从几年前的:“我爱你”,到几年后的:“哥缺的不是寂寞,是你”,再到今年出现的,省了嗓门,直接用床单挂出来的“喊话”。比如:“人间还是离恨多”,“听娘的话早点生娃”,“后会有妻”。
较之几年前的激情四射,如今的“喊楼”颇有些离别忧伤的另类味道。当我们看到那幅“姐,轻轻地走了,不带走一个爷们儿”时,不得不为这帮毕业生们的“喊楼”文化产生些猜想,时下的天之骄子们离开校园时,脑瓜里都装了些什么东西?
发泄,是学子们此时脑瓜里最最重要的念头。如同某些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的考生,张榜之日也是撕书之时。撕和喊一样,成为了一种文化。
爱情,是学子们很难舍弃的东西。都是豆蔻年华之时,几年同窗下来焉有不动情的事情。可以是说出来的爱,也可以是藏在心底的暗恋。反正快散伙了,反正人多壮胆,爱谁谁。
思想,是学子们之所以走进校门的基本理由。“喊楼”中有没有思想,有。因为在这些男生喊出来的话里,有对某女生的描述般的诗句:“浣纱彭氏怀绝技,杀入公司真不易,眼下工资虽不高,至少也有八千几。”完全以将要走出校园,投身社会生活的超前预想和俏皮的心态,梳理出一种寄托式的送别语言。
没有玫瑰,没有烛光,没有酒,甚至都没有那个“爱”字。楼上的女生把一桶桶的水泼下来,“湿身”这个有太多联想的时代词汇,瞬间湿润了学子们的身心。此时我们想起了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说的那句让7700余名学子振奋的话:“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这就是母校的魅力,一个把爱稀释成了连骂带扯的一摊摊四溢的泥汤,又把爱浓缩成了异性相吸的琥珀,谁都不能进入琥珀的核心。那里,属于现在和曾经的青春。
“后会有妻”与“后会有期”只是一字之差,却是极具人性味道的变化。多少年后,老同学们再聚时,“有妻”可以勾出太多的青春回忆,“有期”仅是个熬日子的人生小站。这就是如今的学子们“喊楼”的理由。
张光/点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