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年轻人聚集的论坛上,有位年近六旬的婆婆级的网络红人拥有不少年轻的粉丝,被称为“励志婆婆”。都到婆婆这把年纪了还要励志,还能在网络中蹿红,出自两种缘由:
一是不走运的人生经历催生出“励志婆婆”王琴直面人生的勇气。今年已经58岁的王琴出生于京剧世家,从小登台演出,初中毕业后下放农村,经历过两次失败的婚姻。因为有海外关系,20多岁的她曾在铁矿做过两年搬运工。体重90多斤的她,要扛起一百多斤的袋装水泥。2004年,她的女儿因难产去世……将她这段人生故事讲给如今的年轻人听,什么滋味可想而知。
二是前半生的倒霉不代表一辈子受罪,为了下半辈子的快乐,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迅速与时代接轨。她很想倾诉曲折的人生,却发现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我要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她花4000多元买了电脑,装了宽带,一切搞定,结果搞笑地跑到一家网站所在的大楼下打电话:“你们网站在几楼?我上来了!”她的两部长篇小说很快引起了网友的关注,人气直线上升。她创作了戏剧小品《劝君莫赌博》在社区表演大获成功,还在市电视台播出,她还一头扎进美女云集的姑娘堆里参加选美比赛。
上述两种缘由和她的经历反差如此之大让我们惊诧,但如果没有这种反差,如果没有她对以往毅然决然的割舍,这位婆婆还会被称为“励志”吗?她的后半生能走出前半生留下的阴影吗?她能觉着后半生的日子充实、丰满、快乐和幸福吗?
离开庄则栋的鲍惠荞玉洁冰清般地在后半生中安谧地度过,是一种持守性的割舍。演了半辈子凄苦角色的潘虹如今很少出镜或是再演苦戏,是一种有选择的割舍。那位培养出一批世界级长跑运动员的马俊仁后半生去培养藏獒,是一种强迫性的割舍。那位前半生写书,后半生封笔的金庸金大侠是生理性割舍……这就是他们为了生存或是为更好的生存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励志婆婆”的割舍方式更多显现在对信息时代的热爱上,当那么多老年人排斥电脑时,她把电脑玩得颇熟。那么多老年人只能向保姆倾诉心事时,她在网上向千万人叙述自己的人生。由此,她曾经的不幸演绎成了故事,故事与撕心裂肺的心理残伤有本质的不同。
由此感到,与怀旧比起来,更加有味道的生活情趣属于今天,属于未来。无论是“励志婆婆、奶奶、爷爷”们,未来有多远?想多远就有多远。因为你已经割舍了从前,进入半虚拟的网络空间。
张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