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台精美节目令人三叹

(2011-08-01 09:20:49)
标签:

张绍刚

北京电视台

节目

和平年代

生死大营救

娱乐

分类: 娱乐杂感

——回味北京电视台节目“20分钟生死大营救”

http://s4/middle/861aa371ta96775f38493&690


      和平年代里,我们身处险境的情况很少见,特别是在我们最寻常的生活过程和生活环境中,比如在经常乘坐的火车上,有谁能料到突然而至的危险,生与死的选择竟然仅有20分钟。这关乎1300人性命的20分钟是怎样1分1秒过去的,我们在网络和报纸上感受得并不深刻,在白纸黑字中间,在电脑的新闻页面上,真实的现场,真实的感情,真实的信念被过滤,或者说被衰减了一半。不是媒体无情,是表达力所限。
      只有当我们看到北京电视台“真情耀中华”栏目,为这次20分钟大营救制作的节目后,真正为电视的技术处理方式感到赞叹,为北京电视台能把救险中的各方面亲历者从四面八方请到北京感到赞叹,为这台节目的编导制作如此精彩感到赞叹。
      节目的背景始终没有离开那列坠桥的K156次列车,超大的屏幕上恶浪翻滚,大桥摇摇欲摧。屏幕的尺寸和位置高低的设置,播放节目时对这个屏幕距离的拉伸,与台下观众、与电视机前观众视觉生理距离、视觉区域相吻合,镜头切换中将救援现场与节目现场精巧地关联到一起,强烈地增加了现场的真实气氛。相信看过这台节目的人都有种感觉——被新闻,一个被编导们将所有素材重新编织出来的,既真实,又具极强感染力的新闻再现,几乎成了新闻在线。这台节目的特约主持人张绍刚,硬是把石凉的神秘、白岩松的敏锐、高潮东的随机应变和水均益的淡定都糅到了一起。在故事的逐渐延伸中,拉开了节目的主线,也是最符合这个栏目定位的主旨——真情耀中华。
     从那位女列车长的表情特写中,我们看到一种责任。1300人都平安无事,她仍然是一脸的不轻松。她的手机里保存了被救旅客发来的短信:“感谢列车长,你在19日那天的果断沉着和冷静,使我们才得到了新生。”节目现场那位乘务员小许还没说话呢,就哗哗落下了眼泪,此时的主持人张绍刚极为精巧地平和了气氛:“列车长负责描述,你负责哭。”
      当我们听到抹完泪的小许说:“我觉得活着真好,然后我会更加珍惜。”听到司机小曹乐滋滋地说可能要安排他开“和谐号”,听那位勇敢救人的民兵描述儿子对他的夸奖:“爸爸,你好勇敢啊,我长大了,我也是要去救人。”之后又表示:“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爸爸能够送给儿子的最好的礼物。”直到当我们看到那位大学生乘客举出了这张遇险车次的车票,并表示永远保存下来时,非常生动自然,非常感人的真情已经荡漾在所有观众的心中。
      没有刻板的说教,没有刻意的拔高,更没有什么海誓山盟和大义凛然等词语,可节目现场依然有两个字浸润在气氛中,那就是崇高。如同主持人张绍刚最后那几句很平和的话:“任何奇迹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创造出来的,K165次列车的奇迹,将会是2010年中国每次被人提起的时候都让大家心里面觉得无比骄傲的一个奇迹。这就是今天的节目,感谢各位,下周见。”
已经过了几周时间,我们仿佛又见了面,这也必然是精彩的节目才能烙印出来的奇迹,以这样的真情光耀中华,令观众与那1300位被救者和救人者一起,自豪啊!张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