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算是琼瑶风格的戏,哭戏。所以从琼瑶戏里出来的角色都挂着点哭相,比如刘雪华、陈德容、蒋勤勤等等。然而看了《人物》周刊刊登的那篇小保姆救少主的文章后,不知道怎么也一下子就想起了琼瑶戏,想起了戏中那些痛苦啊、稀奇啊、感人的情节。有一点不同的是,琼瑶戏只能赚女人的眼泪,而这位真实的小保姆却会让所有的大老爷们儿鼻子发酸。
一位家业很大的老板因车祸身亡,妻子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卷走后嫁了香港富商。只剩下了一位年仅14岁的男孩张富民和17岁的小保姆魏晓英。当回乡后又返城的小保姆在街头上看到了已经沦落成小乞丐的张福民后,毅然决定自己来扶养这位原先的少主人。之后她四处打工,卖房子凑钱,竟然把张福民送到了英国读上了博士。当张福民从英国归来了听朋友们说了魏晓英为他读书如何辛勤劳作之后,感慨万分,找到魏晓英,对这位仅比他大四岁的小保姆叫了一声:“妈……”
这是真实的生活吗?是,身居哈尔滨的小主人和小保姆都是活生生的人。
这故事能拍成戏吗?能,但无论如何戏里的东西都比不上生活中的真实。
还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会,因为肯定还会有舍弃孩子的妈,还会有沦落街头的孩子,还会有仗义救主的小保姆。只要有人,只要有情,就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但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情”这个字又太珍贵了,以至于我们碰上这样的真情,都误以为是编出来的故事。如同琼瑶戏里绞观众肠胃的那些情节,首先是琼瑶想得出来,其次是观众愿意受这份“罪”。这就是人类对“情”的崇拜。
小保姆和小主人之间这段真情经历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人用不着活得太复杂,一件事、一份情,倘若被我们追求到极至,够了。因为此时此刻你已经站在了平常人不可及的情感颠峰。就如同这位小保姆,无论是被小主人叫妈,还是与小主人重逢后抱头痛哭。那就是独家拥有的幸福。
张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