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亚林最后十枪给我们的启示
赛场如战场,少不了对手相互之间竭尽全力的较量,少不了助兴者战前鸣锣喝道,阵外摇旗呐喊,更有众多的观战者被赛场上翻云覆雨的变换折腾的神魂颠倒。所以人们常说不热闹,不激烈就不称其为体育比赛。
但有些项目的比赛却不见硝烟战火,不闻喊杀之声,出奇的静。相信看到中国射击选手蔡亚林参加决赛的电视观众,都会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感觉。都会在站得齐刷刷的一排冷面射手的脸上,体验“杀”人于无形。
第一枪,蔡亚林没有沾上十环的边,此时他仅比排在预赛第二位的对手多零点几环。观众没有从他的脸上看出一丝沮丧和慌张之意。自第二枪之后,蔡亚林就没有给对手一点赶超的机会,总是以小数点后面的那一小截距离,压得其他所有选手甚至所有观众喘不上气。到了第八枪的时候,一些射手的脸上已经挂上了无耐的神情。蔡亚林的最后一枪,几乎如同足球赛中罚点球一样给了紧追不舍的对手致命一击。
十枪的时间并不长,却使我们这些观战的人憋足了长长一口气。
决赛的环境很安静,却使悉尼奥运会的赛场炸响了惊天一声雷。
其实,安静的环境并不仅在赛场,谁料想得到蔡亚林有可能夺冠军,代表团没有想,观众没有想,即便是连奥运村都住不进去的蔡亚林的教练恐怕也没有想。这又称得上是一种客观形成的安静环境。因为没有任何压力,使这位以往最好成绩仅排在世界第8名的运动员,将这最后十枪打得如此爽心随意。
或许蔡亚林的成功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参赛选手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竞技技术上去,要使自己的心态符合体育比赛自身的规律。仅仅单靠一个“勇”字就包打天下的事情已经见不到了,这一点,从中国体操男队团体预赛中的急躁到决赛时出奇的冷静,这样一种心态的转化上说明了一些问题。而中国女足在小组赛上激情四射,拼劲十足,却采用了最不适和自己的战术以至回天无术,也能说明问题。特别是蔡亚林这十枪是在没有教练,没有人陪伴,没有媒体“关照”的情况下打出来的,就更能说明问题。
用“于无声处听惊雷”来形容蔡亚林夺得金牌,既表达了射击决赛令人窒息的紧张环境,也反映了这枚意料之外的金牌所带来的原有期望值的反差,同时也证明了运动员心理作用和技术运用相互关联的必然功能。本次奥运会上,那些并不是中国强项的运动队,不妨也将队员的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将技术运用得更加合理。没准还能再让观众们听几响惊雷声。
张 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