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笔樟湖·老家传说】之“鲤鱼朝天”的传说与故事
标签:
传说故事 |
分类: 梦笔樟湖 |
【梦笔樟湖·老家传说】
坑坪里的传说故事 ——2
新镇南里是一个古乡村,它美丽而又富有神秘感,人称
“坑坪里”。古时闽江边稍有名气的小市井,一个拥有三十六村落的大乡里。春日走进坑坪里,四处山花烂漫,异香扑鼻,沁人心脾。行走在田地中,仿佛置身于花海,成群野蜂游戏于山间,蝴蝶飞过丛林,美不胜收,令人未酒先醉。真是:“不论山巅与水涯,春来何处不荣华,野红妖绿浑如画,一崦人家桃杏花”。夏天走进它,涧流碧水悠悠,“金盆”潭飞瀑似虹,翠竹吐新芽,群山无际如画。在花海之中漫步,仰望蓝天白云,真是无比的惬意。秋季走进它,红黄绿相间的叶子,点缀在山间,浓笔重彩,山野浪荡悠闲。那鲜灵灵的果实成熟了,甜蜜的水蜜桃,红李子……缀满枝头的样子,您可以亲手采摘并第一时间品尝到最新鲜的果实,体验收获的乐趣。冬日走进这里,林海莽苍苍,笋石突兀,狮人头峻秀,鲤鱼朝天阙。这个风景如画的涧溪峡谷,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类似世外桃源一样。走进它,可看到古村落宅屋地基,鹅卵石路径,涧水边小桥台墩柱孔,大王台、练兵场、水坝等等建筑物遗迹,偌大的一个乡里怎么会落得“倒乡”境地,不知何故?当年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规划时,曾经有人极力反对安置在大王埔,理由是坑坪里“倒乡”之地,诸多不祥因素,也使决策者踌躇审度后曾试图放弃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处于好奇,余问过老者,听得一些关于坑坪里的古事。
鲤鱼山
樟湖古村三十六乡坑坪里,有一山当地人称叫“鲤鱼朝天”,山势酷似一尾腾空跃出水面的鲤鱼,朝天张着口,如呼喊之状,它的形象、姿态、神色,实在逼真极了,此山原来叫“鲤鱼山”,因为后来“风水”先生说这里是“鲤鱼朝天”之形的“风水”,因而又被称叫“鲤鱼朝天”
山。“鲤鱼山”和“鲤鱼朝天”还有它们的传说故事呢。
说故事的人说,在很古早以前的一年暮春,一年一度的“跃龙门”竞试在即,各流域各江河的鲤鱼都忙着前往黄河中流的河津龙门去。据说,鲤鱼在此逆流而上,得过者可化为龙。说得是天池里有条小鲤鱼,也想溜出天池试跃龙门。乘着守池神打盹之隙,逃出天池,直奔龙门。小鲤鱼初次出池进入生地一时迷茫不知方向。行至一湖边,见一大螺蚌在水中缓缓渐行,速将自己变成一少女上前问路。大螺蚌听得有人的脚步声,一伸身显现成一位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俊少年。他顺眼一看,近处站着的少女竞是那般阿娜多姿天仙容颜,顿时两眼发愣。见少女问说:“请问小阿哥,此去河津龙门往那个方向,路途几许?”少年答说:“此去龙门甚远,非有数日难以到达,敢问小妹是去河津试跃龙门吧。”少女点头示意。这一问一答没有个完,如同话匣被开,仿佛是一对久别重逢的情人在互诉衷肠,越谈越投情。少年自我介绍说,这地方叫“龙池”是我的家。我本是龙王第九个儿子,名叫“椒图”。少女也吐露真情说:“我是天池中的一尾小鲤鱼,今日私自出逃上河津,不想有缘与九龙子在龙池相遇,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啊!”古人认为鱼与龙同归属鳞介水族。鲤鱼女心中高兴迷途遇着同族的龙子,且二人情投意合挺谈得来,不觉芳心蠢蠢欲动,鼓起勇气向九龙子倾诉爱慕之心,心有灵犀的九龙子迫不及待地说:“不论天涯海角,千载万年我都爱你,与你永结同心。”真可谓一见钟情,两人都怀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二人谈得火热,不觉谈了三天三夜,鲤鱼女去河津之事已成泡影。她对九龙子说:“此番出池虽未能竞试跃龙门,但我不后悔,因为能与你相交真是三生有幸”
。当即与九龙子在龙池水边,两人依依不舍挥泪别离。
再说守池神一盹醒来,发现小鲤鱼不见了,就四处寻觅。后来打听到小鲤鱼竞是私自溜出池去河津,心中好生气恼。正发愁生气的守池神,看见小鲤鱼蹑手蹑脚地想溜进天池,还满面春风得意样,更是怒火冲天,一个顺手牵羊把小鲤鱼逮住,并对她严加拷问。小鲤鱼毫无畏惧,把出去后的事情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招供了。此举罪犯天条啊!于是,天神按律条降罪于她,把小鲤鱼痛打一顿后驱逐出天池,降下凡间,永不准回天池。小鲤鱼被押解出了天池抛向人间,在空中作挣扎,朝着天池呼喊请求宽恕。小鲤鱼飘逸悠悠在空中不知过了多久,只觉得尾巴一个碰撞变得生硬,扎入土中,不一刻全身僵硬,再也不能动弹。原来小鲤鱼一着地化成了土变作了山,可山的形态还象生前一样活蹦乱跳。
说那多情的九龙子打那日与小鲤鱼别离后,“一日之隔,如隔三秋”,朝思暮想能早日见着鲤鱼女。不久,小鲤鱼化作山的消息传到龙池,九龙子听得此消息万分悲伤,他独自爬到“鲤鱼山”祭奠小鲤鱼,并倾诉衷肠。祭山回家后一病不起,临终前请求父亲,死后将他埋在北面最高大的山上,让他朝夕与小鲤鱼相望。后来,当地人就把小鲤鱼化作的那山称叫“鲤鱼山”,小鲤鱼与九龙子相遇那地方的村庄叫“龙池”,九龙子死后埋葬之山叫“九龙山”。
有一次他在街上走过,偶听有人在说“鲤鱼山”的故事,赣州先生也入座聆听。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先生听后揣摩着,鱼与龙同为鳞介水族,“鲤鱼山”可解为“龙山”,其山脉即是龙脉。心想此处有可能是“好风水”,不妨亲自登山看个究竟。翌日,约陈家人一同上“鲤鱼山”看“风水”。一干人爬到山顶,只是一坦平地,势如一“口”,往下看,山脊如鱼背,头、腹、尾清晰可辨,且山景秀丽宜人,真是一块“宝”地。赣州先生立即摆下罗盘看定方位,捏指推算天干地支,各相关人的生辰八字等。做作一番之后,便口若悬河地道来:鱼为龙同族,“鲤鱼山”可看作
“龙山”,此地处南向,朝看北面又是九龙山,按书上说,墓建在龙脉或朝着龙脉方向的得其“风水”,就可财源滚滚而来,子孙兴旺发达。此山为“鲤鱼朝天”之形,这山顶平坦为“鱼口”,墓穴取其口,往下挖穴,骨灰罐放入方可。这家人听了“风水”先生的一席话,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心想“风水”先生说好肯定好,也挺高兴的,还万分感谢赣州先生。就打那时起“鲤鱼山”又被叫作“鲤鱼朝天”山了。
赣州先生下山后,还心存疑虑,此“鲤鱼”来水源头何在?于是,他在乡里到处寻觅。“踏破铁蹄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一日傍晚,赣州先生到“师父殿”坪闲逛,看见去洲尾的路北侧有个水井窟,虽窟与湖被路阻隔,可是窟里溢出的水却往上流向湖里。一时疑惑,便走到水井窟前后左右观看,发现溢水流出方向正对“鲤鱼山”的方向。大惑被解,先生如获至宝喜出望外。回头直奔陈家,对他们说:“‘鲤鱼朝天’肯定是处好‘风水’,鲤鱼’张开的口,‘吃’的是河沿水井窟那股清纯洁净的水,其来水源源不断。你家能得此‘风水’铁定财丁两旺。”这家人深信不疑“鲤鱼朝天”是一个顶好的好“风水”。
随即请先生择吉日将其先父安葬。筹备数日,安葬之日仪式简朴,请了族人帮忙将先父骨灰送上山。刚到墓地,还来不及让人把骨灰罐从“亭轿”里抱出,只见天空突然乌云黑暗,雷鸣电闪,顿时倾盆大雨。人们将“亭轿”放在墓穴旁,忽忽忙忙急着去躲雨。过了一会儿,雨过天晴,当人们重新来到墓地时,发现放置骨灰罐的“亭轿”整个不见了,而挖得洞穴也已闭合,大家一时大为惊疑。赣州先生见状不慌不忙地说道:“此乃天意也。我择其地选其时入葬,正合天时地利之意,能得这方宝地‘风水’,将财源滚滚,子孙幸福啊!”听了“风水”先生的一番话,人们将信将疑。
说得也巧,数年后,这家人开店铺办酒库建米坊,生意做得可红火了,家境渐渐宽裕了。当地有句俗话说得好,穷人无大猪,富人无大子。这家人自有钱后,孩子们才二八年纪就娶妻生子,数代人如此,人丁渐渐多了起来。钱有了,儿孙多了,就想到对子女的培育教养,于是,在家里办起了私塾教书育人。在这之后这家人一代代人都成了知书达理的文明人,儿孙中还出了举人和许多秀才呢!生意越做越大,家丁越来越兴旺,他们就化钱在镇上最繁华地段置下宅地,盖起三落大院,大院门口两侧街面开了十余铺商店。家族有人在朝廷为官,官品上级于是在大门口竖立起两直方斗旗杆,所以当地人都把这院叫作“旗杆厝”。
不知不觉中过了数代,当人们说起“鲤鱼朝天”这块“风水”宝地的事,才惊奇地发现“旗杆厝”人已有九代人“不脱鞋”了(意为不做粗活农活的人)。他们中不是衙门中人,也是生意中商人,而且为人谦逊本份,待人和蔼可亲,济贫救困,助人为乐,积德行善,他们的为人成了镇上人的楷模。如今旗杆厝仍就有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的后裔,还出了几个博士科学家呢!他们一辈辈一直传承这种优秀的家族传统美德,因此,“旗杆厝”人倍受族人敬重,被当地人传为佳话。
“鲤鱼朝天”因“旗杆厝”人而闻名。人们都说是“鲤鱼朝天”的好“风水”出了优秀的“旗杆厝”人。这些佳话的流传成了樟湖坂的一个民间故事,一直在当地传说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