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汕头潮阳关埠港美村陈氏起源【转载】

(2015-07-17 09:51:53)
标签:

陈氏人家

源流文化

分类: 陈氏人家
作者:我心飞扬

陈家史 ——题记 明朝陈氏十八寨,依山而居安国泰。 星移斗转江山旧,风飘雨摇政业乖。 汉室烽烟日日浓,北寇铁蹄节节凯。 帝都天祥文臣殆,蛮国义正武功材。 三百国祚化飞烟,兆万神州沦鞑掌。 几年浴血难敌虏,粮穷水涸徒自哀。 荒木为碑池为坟,尸骸成山血成海。 江浪滔滔恨无奈,百年悠悠水未白。 春草饮泣春雨衰,秋实含怨秋风摘。 拓荒遗民始祖同,芜城有主但须改。 金光献瑞百花开,九十桑海始出来。 颖川书家贤祖生,八千里路绽七彩。 一万晨夕辛劳苦,半甲英年大聚财。 勤朴治家严有蔼,五子相惜无相猜。 燕鹊贺喜年年来,兰杜生馨岁岁栽。 内有金珠甲一方,外有才子世无双。 七旬岁月流水逝,陈家少家各天海。 清寇无知酿祸灾,四夷躏蹴灭国脉。 百国纷争春秋再,群英鏖战各登台。 皇城名将骑铁骑,直驱龙门马不停。 半身功勋四海庆,一心报国八方平。 将军壮志帅心邪,平生难遂精忠情。 河水澎湃抱憾去,天堑隔绝空叹息。 元祖陈国潮汕地,征马东海归无期。 白发兄弟故乡里,十年相思不敢提。 四千日夜风霜煎,一夜如洗举家清。 弹指人间又古稀,判官笔下弗敢逆。 龙榜才子佳人老,一世峥嵘化传奇。 劫后苗裔皆清贫,立锥咫尺犹受欺。 秉能继贤更自力,浑混初分务至夕。 感德黄天终垂幸,成人子嗣明礼仪。 众儿有一日角明,杲杲额高堪称奇。 自小经事多磨砺,相术曾言可成器。 甲戌甲申书海中,烂柯山下南柯梦。 十八春秋梦方醒,七千韶华寐始稀。 寒窗心寒不称意,流水东流没往昔。 身无凤翼恨天低,心有龙泉亦难鸣。 十五云开月生情,夜里独吟诗句精。 秋风断雁未成行,落叶轻薄空椎心。 尘缘有尽意难泯,佳人依旧语盈盈。 举止棋枰觅古庙,江湖落魄四飘摇。 性似游云意似骜,山野闹市任逍遥。 秋曦有约安复信,桃源望断尽迷津。 二十年华马无力,心朝佛祖弃七情。 人宇匆匆赴征程,浊尘滚滚染灵镜。 渡远幽愁轻上路,逐风暗恨重九鼎。 三载无为羞归去,九九劫难求真经。 误走红尘心未宁,如经缘缠志益清。 龙岗卧龙历千辛,鹏城孤鹏未一鸣。 凤凰观澜临百越,留仙固戌功始盈。 夜趱虎门入羊城,七七辞去行装轻。 松岗疲魂物散尽,梦魇乍醒受一惊。 行车晕然未自已,轿夫行善失神经。 由来空空待讲礼,拂袖扬长赴驿亭。 十报交通无一讯,六合风云愧五行。 不日归程弃凤岭,是夜入潮受雨零。 苦叹近郊识几径,费眼远地绝四民。 陋舆欲济价高讹,孤身难谋且奈何。 临关潮水和风吟,近埠阳山接雷霆。 回港陈愁悲自起,福美家世昭难明。 夜夜忧魂思杜宇,揖揖拙计填沧溟。 楚天抱柱痴如梦,东海怀璞无遂命。 沥血青书甘授首,捧心赤日怎施筹? 四海凄凄从未定,七情脉脉仍伶俜。 鮀岛藏踪伪庸民,龙湖醉客曾离形。 十年失魂醉里生,九月落魄梦中泯。 月下买春多弟兄,酒前义气乐非醒。 持杯酣畅事由零,勘破人间无半名。 踏破南天目罔物,许自九州第一鼎。 新成寒士绝亲故,初作布衣尽睨睛。 后语:朕帝舜之苗裔,徙南国于不毛,支源福建颖川堂,派生潮阳关埠港美村。 注:龙岗、鹏城、凤凰、观澜、留仙、固戌皆为深圳地名。
      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一个组成部分,陈氏宗族文化是一部源远流长,蕴藏量大,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的历史资料,记录着陈氏家族发展延续荣辱兴衰的过程,宗族文化既有优秀文明的内容,也有封建糟粕的东西,对于宗族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更好地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新社会服务。 陈氏家族是舜帝之后。陈氏得姓开宗大始祖为满,满公是舜的三十四代裔孙。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封满于陈国。从此,满公的子孙就以陈国的陈字为姓。陈国也就成了陈姓的发祥地。陈满公既是陈国的国君又是陈姓始祖,在陈国相传20代,历时640多年,陈氏发祥于颖川,又是颖川的最大望族,所以陈满公后裔的堂号都称为“颖川堂”。 从陈满公开始到现在经历了三千多年的陈氏家族,形成了以孝、悌、忠、信、义、礼、智、和善、慎睦、忍让、俭朴为中心宗族文化,具体表现在陈氏家族的祖训、家训、家教、家法等方面,总之是内函丰富、源远流长。 中国之大,陈姓之多,历史又长,无法全面涉及。我只想讲一下有关“七子流芳”的点滴史料。 我从小就听老一辈的人说过台山、新会等珠三角地区有不少的陈姓氏族来自南雄珠玑巷。在南雄的祖先是宋朝进士陈辉(号凤台),生有七子,个个都有功名,长子陈谟,宋进士;次子陈宣,宋进士;三子陈英,宋进士;四子陈恺,宋宣议大夫;五子陈润,宋庠生;六子陈图,宋庠生;七子陈仁,宋庠生;称为“七子流芳”,一直在陈凤台的后人中流传至今。几十年来,我一直想弄清楚陈凤台是因何事在何时从珠玑巷开始南迁的,“七子流芳”又流向了何方。可是由于历史久远,族谱资料残缺,家族庞大,分支渐远,一直无从着手,摸不清陈凤台及其七子的来龙去脉。前一段时间,由于一次偶然的相遇,从清新县陈文镜那里得知陈凤台墓葬清新县禾云镇桂湖村的天塘山上,同时还找到了一些历史和陈氏族谱资料。 我根据上辈的传说,查看清新县的文物志和台山、新会、鹤山的陈氏族谱,又亲自到天塘山进行实地考察,对照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建陈凤台墓时绘制“凤台祖墓图”的标记进行逐一核对,确信这就是凤台祖墓,现已被清新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天塘山座落在清新县西北面,以前是山高路陡交通不便,陈凤台的后裔大多数在台山、新会、鹤山、中山、东莞、潮阳、阳江等地,路途遥远,几十年来未有人去拜祭过。 最近,美国纽约至孝笃亲公所陈树荣先生(陈凤台的第26代后裔)从美国回到广州,相遇时他倾吐了思亲寻祖之情,我立即将陈凤台墓的情况告诉了他,随即我们决定于8月8日上山拜祭,得到了清远市侨联和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 陈氏家族是一个重视文化教育的家族。在“陈氏祖训”中有“读书为重,次即农桑”的训词,在家教格言中有“子弟不读书,好比没眼珠”的说法,由于陈氏家族有重视文化教育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涌现出不少的文人学士,陈凤台父子就是一个典型,除陈凤台自身获得进士外,生下七个儿子均有功名,陈凤台的后人也有不少为国家繁荣,为家乡兴旺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如创办新宁铁路的陈宜禧,晚清举人陈卓平(曾跟随孙中山革命),以及现代革命烈士陈铁军等。 陈氏家族文化是一个纷繁浩大的系统,陈凤台家族是陈氏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南雄珠玑巷南迁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当时因“抚夷不行、家族被贬”,出行仓促,并无选定迁入地点。迁移后仅留传陈凤台长子陈谟写的遗牒,仅对陈凤台以下的几代人有记载,往后的700多年来并未见有系统全面的族谱。目前能见到的只是陈凤台七子迁移到台山、鹤山、新会等地之后各房的分支族谱。现鹤山热心人士在陈氏宗亲网的基础上,专设了陈凤台历史文化研究专页,加上陈凤台墓所在地的清新县十分重视对陈凤台历史文化的研究,最近陈树荣先又积极为研究陈凤台历史文化重修陈凤台墓奔走呼号。我建议陈凤台在海内外的后裔,抓住这次机遇,不失时机地办好以下几件有益于子孙后代和当今社会文明和谐安定的大事。一是编篡一部从陈凤台以来的族谱,将七子800年来的发展延续的过程完整系统地连接起来。让子孙后代了解陈氏源流,不忘祖宗弘扬祖德,有利于敦亲睦族。如果这次不编族谱,越往后,越年久,就越难编。 二是将陈凤台以来的名人事迹、著作、书画、故事、历史遗迹等广泛深入地挖掘和收集起来,编成历史文化资料,以杰出的先人激励后辈,以求今后涌现更多的杰出人才,为家乡,为国家,为世界作出更多的贡献。 三是重修陈凤台墓。陈凤台墓在清新县天塘山(其长子陈谟撰写的遗牒,中已有记载),已有800年的历史,直到广东陈氏族人修建广州陈家祠时一并重建一次,距今也有112年的时间。从桂湖村上天塘山只有一条盘山土路,车到土路的尽头还要攀登400多米的陡峭山路才到达墓地。因此,重修陈凤台墓还包括要修筑一条登山道路。以利于陈凤台在海内外的后人回来认祖寻根和拜祭活动。 希望陈凤台遍布世界的后人积极参与支持这次活动,收集族谱,提供历史遗迹的地点,名人的著作、书画、相片、故事等,共同完成这件事关陈凤台百万后裔,有益子孙后代的大事。 注: 本文作者陈毓铮是广东省政协常委海外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省华联荣誉主席(原曾任省侨办主任、省文史馆馆长、台山县长)。 原文:http://www.chens.org.cn/shownews.asp?newsid=1120
       潮汕陈氏源流 作者:河南南阳义门后裔 文章来源:陈氏宗亲网 原文地址:http://www.tschen.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35 四、潮汕陈氏源三派 以上3个故事都跟潮汕陈氏有直接关系,作为人口第一的陈姓,派系着似十分复杂,迁徙路线也异常迂回曲折。有时连一些村庄的修谱人士也感到棘手,无从理顺源与流的关系,也无从理顺族与族之间的关系。其实,只要认真查考,总可以理出头绪,找出规律来的。潮汕陈姓村庄数以千计,归纳起来只有三派,不是陈政、陈元光之后,便是陈邕、陈洪进的子孙,要不就是出自“江州义门”。 陈政、陈元光一派也称“北庙派”或“龙湖派”(龙湖是陈元光之号)。当今福建云霄县,是陈元光最先的创居地,现在全县陈氏几乎是清一色的北庙派。北庙派后又迁居诏安、东山,而后入居饶平,故饶平陈氏也有不少属北庙派。南宋抗元名将张达之妻陈壁娘,娘家在东山县,也是陈元光的后代,这在东山陈氏族谱已有记载。陈元光另一派入潮后裔是潮阳陈氏。宋徽宗大观三年,陈政十六代裔孙陈汤征登进士第,授博士,后谪潮阳令,卒于宣和五年,葬潮阳。陈汤征的后代便落籍当地,传至21世陈暨,娶龙图阁学士刘昉的女儿为妻。东津刘氏当时已是望族,早在唐末五代军伐混战时期,便从石壁乡迁居海阳东津。刘昉又是当朝大官,能娶刘昉之女为妻,说明陈元光派下子孙已在潮州站稳脚跟,也是有根基的望族。澄海大东山陈氏,也属“北庙派”。另外还有潮安田边、澄海十三乡陈氏也属此派。 陈邕、陈洪进一派称“南院派”。这一派的人口很多。如潮安秋溪陈氏,其始祖陈坦也是北庙陈洪进之后,在其陈氏大宗祠碑记中已作了记述。再如澄海隆都前美陈氏也属“南院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属于“江州义门”的,有揭西县河婆陈氏始祖“千七郎公”,自称出自“江州义门”。其第22世孙陈绍文曾主编《陈氏千七郎公谱》,言明世系渊源。另外,义门大分家总帐中有一条载:“陈育分得广东海阳庄。”可作今潮州市陈姓人有些是出自义门的佐证。 总之,潮汕陈氏不出此三个源流派系。其实说到底,他们原本是一家,都是陈霸先之后。陈政论辈序是“南院派”始祖陈邕的祖叔,再往上溯就更不用说了。 那么,外人如何区别他们呢?“南院派”常自称“忠顺世家”,只要看他们门额上镌的是“忠顺世家”或者“南康世家”就可以肯定是“南院派”陈氏。“义门派”一般镌的是“江州世家”或“义门世家”,有的则直书“江州义门”。以上两派也有的称“颍川世家”。“颍川世家”是天下陈氏的共同郡望。而“北庙派”一般只自称“颍川世家”,以标明正统,也有些在祠堂牌匾上书“鹰扬将军后”,因陈元光曾被皇帝封为“鹰扬将军”。 关于陈氏后代,有一则流传甚广的佳话。 一天,著名侨领陈嘉庚侨居国外的后代过府拜访潮汕著名华侨巨商陈慈黉的子孙,见陈家祠堂书着“忠顺世家”四字,与自家祠堂相同。觉得好生奇怪,便问陈慈黉的子孙,莫非我们是同宗?主人无法回答。陈嘉庚后代为此郑重其事地写信回大陆陈慈黉的家乡,向当地干部询问了解。此地乡村干部也无法答复,便不了了之。其实,这个谜底并不难解开。陈嘉庚属厦门嘉禾陈氏,只要拿前美陈氏谱与嘉禾陈氏谱两相对照,便可寻找出两者之间的世系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