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都在专注阳离子热引发剂及其相关助剂的研究和推广,貌似忽略了一个很大的市场,加成胺和改性咪唑的潜伏型固化剂领域.当然,这类潜伏型固化剂,商业化已经做的很不错了,也有国产化的很多年了,最关键的是固化剂微粉化这套实验设备,要砸很多钱才行,好吧,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7EN00SIGG.gif咱锦上添花,做一款助剂,提高这些固化剂的储存稳定性.
就加成胺和改性咪唑潜伏型固化剂而言,一般都是微粉,分散在环氧树脂之后,加热,固化剂溶胀或者溶解,活性点暴露,固化环氧树脂.我所设计的这款稳定剂
Vicbase EH-M, 它能吸附在粉末固化剂的表面,形成一次保护膜,从而实现储存稳定性的提高.
扯这些云山雾罩的,其实没啥意思,好吧,实战一下:
配方:
空白样
比较样品
EPON862(双酚F环氧树脂)
100
100
固化剂
20 20
Vicbase
EH-M
0
2(5)
(固化剂为日本的一款加成胺潜伏型固化剂,白色粉末,号称能70度固化环氧树脂,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应该明白了吧,不直接写牌号号,是不想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测试办法(40度烤箱烘烤)
如果不加稳定剂 vicbase EH-M,
3.5小时失去流动性;添加2份稳定剂,4天失去流动性,添加5份稳定剂,我40度烘烤了一个月,粘度变化还不大,相当靠谱的.
而且不会影响产品原有的固化速度.
P.S.
问题就出来了,40度还扛不住4个小时的固化剂也算潜伏型固化剂吗,忽悠的吧;别人的确实一款很好的潜伏型固化剂,只是扛不住双酚F环氧这种低粘度体系,选择这种固化剂做实验的原因,就是能尽快出结果,所谓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在原来的基础上更稳定.
http://www.vicbasechina.com/productshow.asp?id=25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