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金色的玉米棒》反思
(2014-11-17 15:39:34)
标签:
育儿 |
分类: 亲亲宝贝(教学研析) |
领域 |
语言 |
活动类型 |
故事 |
活动内容 |
金色的玉米棒 |
|
活动来源 |
L122 |
实施时间 |
10月31日周五上午 |
|||
教材分析 |
这个故事中表面上看来小兔子不肯把玉米棒借给朋友是不对的,其重点就是要让幼儿理解小兔不借玉米棒的原因,这也是活动的难点。 |
|||||
活动目标 |
1、乐意猜想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排图,感受故事中语词的变化,学习完整讲述故事。 |
|||||
活动重点 |
乐意猜想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
|||||
活动难点 |
|
|||||
难点形成原因 |
|
|||||
难点解决策略 |
通过幼儿的排图操作,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及基本的发展脉络。排图之后教师的讲述,加深幼儿对故事 发展的了解。加深了印象。 |
|||||
活动过程 |
幼儿预期表现 |
|||||
一、在猜猜、想想、听听中,初步感知理解故事情节。 1、教师讲述第一段故事至“它送给小刺猬两个红萝卜”。 2、讲述第二段故事至“大家过了一个快快乐乐的冬天。” 3、讲述故事最后一句。 二、幼儿排图,感受故事中不同段落语词的变化。 1、布置排图任务。 2、教师讲述从“冬天”到“它送给小刺猬两个红萝卜”,幼儿欣赏并排图。幼儿感受故事中用不同的词语描述冬天。 3、再次听故事自我纠正排图顺序。 三、出示挂图,完整欣赏故事,分析感知小兔子的形象。 四、故事表演。 |
|
|||||
活动反思: 故事《金色的玉米棒》最主要的教育价值在与领会小兔子不借玉米棒的用意,懂得种子的重要性。作品的学习一开始采用分段欣赏的形式,让幼儿猜想小兔不借玉米棒的原因,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从而理解故事的核心价值。又通过小组合作排图操作,让幼儿完整掌握故事的情节发展。故事的篇幅虽然较长,但通过分段讲述猜想故事情节、完整欣赏、小组排图讲述等环节,幼儿基本掌握了故事的情节,并能较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故事的主要目标有三点:1,乐意猜想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2,通过排图,感受故事中词语的变化,学习完整讲述故事。3,领会小兔子不借玉米棒的用意,懂得留种子的重要性。我把整个活动分三个环节进行,比较完整、重构、增加延伸拓展环节,在语言区投放相应的头饰供幼儿故事表演。 在进行本次的语言活动的时候,我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小朋友们对于我所讲述的故事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整个故事一共分为三大段,我采取的方法是讲一段故事,提一些问题,以此来加深小朋友们的记忆。因为这个故事重复的地方还是比较多的,内容包括格式、语言也是比较相接近的,所以,对于我提出的问题,小朋友们都能很快的来解决。但是,在而后的排图工作,我先让小朋友进行回忆故事内容,并将四幅大图进行了排序工作。我请了一位小朋友上来将挂图进行了排序,他的动作很快,一会儿就把图给排好了,之后,我又让他讲述了一下这样排图的理由,他也全都讲出来了,小朋友们也都为他讲述的进行了鼓励。而后,在个人的操作活动中,大多数小朋友都能把图片给排出来,但是还是有个别接受能力较差的小朋友没有排出来。所以我感觉在小朋友进行个人操作活动之前,我应该先讲述一下怎么排图,这样能让小朋友有个大概的了解过程,不至于把本身就存在个别差异的小朋友的差距拉得更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