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壁上观乌俄危机 华应有作为
(2015-02-11 13:09:30)
标签:
乌克兰俄罗斯大国中国欧洲 |
撰文:潘揖之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特邀撰稿人
栏名:大国博弈
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已经1年有余,并且还看不到缓和的迹象,这可能严重影响到中国的战略利益。
首先,这使得北京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处于愈益尴尬的境地。中国在这场危机中支持俄罗斯,但强调对冲突的各方都采取「公正和客观的态度」。这种战略的刻意模糊,很难长期维持。
要美安心又撑俄 如走钢索
俄美在欧洲的对立的激化,确实在战略上减轻了中国在亚太受到来自美国的压力,也给了中俄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关系」大幅度提升的机会,中国从与俄罗斯的能源和高科技的合作中得到了不少实惠。
双方面临相似的战略环境也使得北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乌克兰危机中不能让俄罗斯从与西方的抗衡中败下阵来。俄罗斯的失败意味着中国今后将要受到更大的压力和挑战,这是中国不愿看到的。两国利益的接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在中美俄大三角关系这个可能成为未来世界战略格局的基本框架中,中国的战略重心是美国,而不是俄罗斯。北京深知,稳定既竞争又合作的中美关系,既是解决中国几乎所有安全关切的关键,也是中国持续发展自己的经济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之保障。中国已经发出明确的讯号,中俄接近不是双方回到结盟的老路,也不应妨碍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
在这一背景下,支持俄罗斯又适度地使美国安心,是一场高空走钢索的游戏。乌克兰危机如果进一步深化,北京在俄美之间的战略回旋余地不是扩大,而可能更为缩小。
其次,乌克兰危机的持续发展,严重损害中国在欧洲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安全利益。欧洲,尤其是中东欧国家,是中国走向海外、发展新朋友的一个主要目标地区,其中乌克兰尤其占据核心的位置。乌克兰不光是连接俄罗斯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桥梁,它也是中国通往欧洲市场的一个重要门户。乌克兰丰富的资源及其具有先进水平的科技产品,尤其是它的军工产品,极大地吸引中国的兴趣。
俄并吞克里米亚 大国欺小国
而乌克兰也对和中国发展友好合作,抱有巨大的热情,独立后乌克兰政权几经变换,但无论是亲西方或者亲俄罗斯政府,都毫无例外地积极推进乌中关系,并且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投资和贷款的大头都在乌克兰,已超过100亿美元,2013年亚努科维奇总统倒台前夕,中国刚刚与其达成一项增加高达80亿美元的贷款和投资协议。
乌克兰危机显然对中国在这一地区的经济利益是个重大的打击,它也使得中国失去了推进和欧洲国家、尤其是与乌克兰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一个必要的和平战略环境。
最后,乌克兰危机也凸显出中国维护国际关系准则和自己国家利益之间产生的矛盾。
不干涉内政,是中国一贯高举维护国际正常秩序不可动摇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俄罗斯以民族自决和公民投票的方式并吞克里米亚,以及公然地介入乌克兰的内战,不管根源于多么复杂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显然违反了这一原则,它也构成了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侵略行为,是一个大国欺负小国的又一典型事例。
这一事件也为中国维护自己的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带来消极的影响。但是,为了支持俄罗斯的大战略考虑,北京选择了回避明确表态,反映出在原则和利益发生冲突时,中国也采取了实用主义的立场,从长远看,将损害中国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华拥独特角色 可斡旋俄乌
乌克兰危机久拖不决,严重制约北京构筑一个和平、稳定、公正的国际架构和国际秩序的努力,中国不宜对冲突作壁上观。实际上,中国和乌克兰及欧洲没有利益的根本冲突,作为一个新兴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在为推动危机的解决中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以下三个方面尤其值得考虑:
1)在俄罗斯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及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进行斡旋,使各方围绕制裁的斗争缓和下来,并且为她们各自与乌克兰的最终关系,也许还包括最终确定克里米亚的法律地位,达成能为各方接受的谅解。这当然必须是建立在各方妥协基础上的安排,但也可能惟有北京当前有条件担当这样一个角色。这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北京从自己两难境地解脱出来的一个有效途径,关键是北京是否能拿出有创造性的方案来。
2)支持欧盟和欧盟国家在解决乌克兰危机中的调停作用。欧盟加入对俄罗斯的制裁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它们与美国的战略利益和目标并不一致,实际上,多数欧盟国家也是对俄制裁的受害者,并且已经发出讯号希望承担结束危机的调停者角色。中国应该积极支持欧盟国家的调解作用。由欧洲国家主导来解决一场发生在欧洲的政治和安全危机,应该最反映和符合欧洲(当然也包括俄罗斯)的利益,也符合中国的利益。
3) 支持乌克兰摆脱外来大国的干涉,独立自主地解决国内的纷争,把国家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说到底,乌克兰的未来应该由乌克兰人民来决定,而不能仅仅依赖于大国的安排。中国应该对乌克兰内战的双方,做好劝和促谈的工作,争取首先把军事冲突停下来,并且积极考虑在战后的国家重建中提供惟有北京能够提供的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援助。
该出手时出手 巩华大国地位
尤其重要的是,中国还可以运用自己的影响,推动乌克兰政府执行更为理性平和的内外政策。对内,在照顾到各地区和各民族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民族的和解和团结;对外,保持和所有大国和平友好和中立,努力使乌克兰成为俄罗斯和其他欧洲国家的一个沟通和友谊的桥梁,而不是大国博弈和争夺势力范围的战场。
有道是该出手时须出手,乌克兰危机对中国既是挑战,也应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争取在国际上以自己独特的影响,确立作为一个有担当和负责任的大国地位,此其时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