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东:插手克里米亚 普京无路可退
(2014-03-17 11:28:15)
标签: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克里米亚半岛乌克兰俄罗斯欧盟军事 |
克里米亚半岛明日(3月16日)将会举行公投,决定是否从乌克兰独立。当地议会近日预先通过了《独立宣言》,分裂局势似乎已经难以避免。这对乌克兰、俄罗斯和欧盟,都不是最佳结果,却有一定必然性。
掌俄经济命脉 乌国不容有失
这是因为,危机的起源,是欧盟和俄罗斯发展战略冲突所造成的,要讨论乌克兰局势,也应由大国博弈入手。
乌克兰经济虽然一直不佳,但在危机之前,欧盟一直希望吸纳乌克兰。这样,一方面可以控制油气通道,实现廉价能源,甚至影响俄罗斯;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大欧洲」,逐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而俄罗斯的国家发展战略,建立于「复兴俄罗斯」的口号,在普京任本届总统前已经成形,两大手段是:油气资源和欧亚联盟。
俄罗斯油气输出是东西两大方向,向东供应远东,向西供应欧盟,油气是俄罗斯经济实力源泉。乌克兰是俄罗斯天然气输往欧洲的必经之道,关乎经济命脉,俄罗斯不会容许乌克兰被欧盟操控。
普京建欧亚联盟 差一步便成功
而组建欧亚国家联盟方面,已结盟多年的白俄罗斯和哈萨克都已达成一致,如果乌克兰同意,则可以囊括前苏联主要核心国家,大功告成。但乌克兰不像哈萨克、白俄罗斯那样亲俄,还常利用西方制衡俄罗斯。
最近的博弈表明,俄罗斯曾以各种手段,逼迫乌克兰加入欧亚国际联盟,远离欧盟。普京的选票来自复兴俄罗斯的承诺,丢失乌克兰,等于扼杀了他的政治生命和俄罗斯复兴道路,因此普京处于无路可退的境地。
克里米亚半岛一旦独立,欧俄双方战略期望都会大打折扣。普京最初想要整个乌克兰,如果分裂,东部和克里米亚归于俄罗斯控制,其余部分成为充满仇恨的新乌克兰,那普京两大战略目的,只剩下最多一半可实现。
欧盟最初也期望整个乌克兰和过境油气,一旦分裂,最多也只能得到一半。所以目前的局势,并非欧盟和俄罗斯想要的,撕裂乌克兰只是双方的争夺势均力敌下,不得已的选择。
乌克兰的分裂当中,唯一渔翁得利的是美国。欧洲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展示了欧盟在周边的战略影响力仍然强大,最初仅限于西欧的「小欧洲」正在东扩成为「大欧洲」。如果欧洲控制乌克兰,则会在俄美间崛起。对美国而言,最佳结果是俄欧僵持,方便离岸制衡。目前美国处于衰落中,美俄冲突是不可能的,最后必会选择接受默许俄欧分治。
分裂俄欧两伤 中美上下其手
至于中国在乌克兰事件支持俄罗斯,可以换取俄罗斯的回报。比如最近苏35战机的生意,就有评论认为这是俄罗斯给的「甜头」。双方的交易应不止于此,中俄和日本都有海域争端,也可以合作。
问题不仅在于危机结果如何,也在于长远影响。中美分别获取制衡影响和承诺回报,而欧盟和俄罗斯有可能两败俱伤,有得有失。欧盟将获得仇恨俄罗斯的小乌克兰,但廉价油气梦想将破灭,恶邻带来的寒冬才刚开始;俄罗斯保住克里米亚既得利益,同时得到更多俄语同胞和疆域,但要冒着与西方决裂的风险,更最重要的是欧亚国家联盟的美梦会遭到伤害。
大国尊严和利益安全感,始终是俄罗斯战略文化追求的核心。俄罗斯果断采取行动,说明普京高度的现实主义——能拿多少拿多少,拿不走不要了,绝不丧失良机。东乌克兰和克里米亚不明武装的出现,充分说明普京的周密安排。
普京看似采取下策,却不是对负面影响一无所知,他选择干预乌克兰局势,除了担心长期经营遭受损失外,也可以给动摇的欧亚国家一个榜样。
张晓东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特邀撰稿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助理研究员
香港《经济日报》,乌克兰变局,2014年03月15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