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子衡:人币去美元化加剧地缘政治紧张?

(2012-12-24 11:45:24)
标签:

中日贸易

美元

人民币

国际贸易

财经

去年底,日本首次购买中国国债,五个月后中日双方实现货币直接兑换。今年4月,石原慎太郎抛出购岛论(钓鱼岛),菲律宾与中国在黄岩岛对峙;五个月后野田政府完成「钓鱼岛国有化」,人民币随后即进入台湾,实现与台币的直接兑换;10月,港币兑人民币破八……。

东亚岛争和人民币国际化两条脉络或明或暗地交织在一起,引发各种揣测,甚至有言「人民币国际化或加剧地缘政治紧张」。果真如此吗?

北京明确宣示立场:二战后的东亚国际秩序必须得以维系;二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加以修正。华盛顿论调也格外醒目:东亚地缘政治必须加以「再平衡」;美元地位必须得以维系。在地缘政治和货币体系上的中美争衡,已成为后冷战时代全球力量演变的轴心或支点。

2020年,美国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产油国,届时中东的油路安全,或将不得不由其最大的买家东亚(中日韩)来承担。问题是,一旦如此,接下来石油贸易的定价、结算和支付是否亦应由东亚货币担纲?进而,石油等能源类的投资中,东亚货币是否将更进一步?欧洲失去美军在中东的屏障,必然强化与东亚的安全与货币联系,到时,美元或将受到亚欧货币的强力压迫而回缩,抑或美军被迫继续负担油路安全的国际义务,借以维系美元的国际地位。

如为连体婴分身

没有理由认为,中美将重陷美苏对峙的格局。两国货币关系如此紧密,彼此从不习惯到熟悉,从尽力忍让到相互包容,使得双方不得不彼此克制,相互协调。 1997年起中国不谋求本币贬值,港澳相继回归,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5年中国实行汇改、渐进升值,北京办奥运,2010年经济规模超过日本。七年汇改,事实上就是两国共同「操纵汇率」的七年。

人民币须要仰赖美元提携,美元也须要人民币的支持。近两年来,这一情况正在其变化,中方开始更大声地、持续抱怨收购美企遭受歧视,这意味中国美元缺乏投资渠道,并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威胁,资产缩水受损;美方则一直挥舞关贸惩罚的大棒,时不时地、赤裸裸地敲打中国。

所谓人民币强力国际化,其本质即「人民币的去美元化」,有如为连体婴开刀分身。中德贸易以本币结算意味中欧贸易结算亦将脱离美元,中日贸易本币结算亦然。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的主要贸易结算脱离美元,将意味美元时代的终结,也即单极世界的终结。

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美国至少不愿看到这个局面的加速到来,更不愿丧失对于这一态势施加足够影响的机会与能力。因此,虽然无力阻止也无理由来干涉人民币国际化,但是,美方还是试图为人民币国际化划出「​​红线」。中方违逆美方的意愿,单方加速本币的「去美元化」,亦即所谓的「强力」国际化,就要为加剧地缘政治紧张负责。

美舰像「拔牙」钳子

但试问如果人民币「去国际化」,地缘政治是否就不再紧张了?当然,根本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故,只能为人民币国际化设下是否「强力」这样一条有伸缩度的「红线」。

中美双方须要在不贬值继而持续升值等「旧货币共识」后,找到「新货币共识」。但是,这个共识根本不在钓鱼岛,也不在黄岩岛,更不在南沙。从南海到东海的岛争就像是小孩子的幼齿疼痛,终归要换为恒齿。为岛争或「航行自由」而来的美舰表面上像是「拔牙」的钳子,实际上是美元锁牢东亚经济板块的带倒刺儿的挂钩而已,是在这一地区日渐跛足的美元经济的绑腿和护膝。 「再平衡」不是为了寻求共识,更像是在制造分歧。

亚洲拥有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产出、最大的国际贸易量,这里的劳动力数量也冠于全球,而其货币基础是美元。美元曾经是这一地区经济繁荣与成长的支柱之一,然而今天它在这里受到怀疑,更不能预示充满希望的未来,人们正自觉不自觉地用各种方式试图摆脱它。人民币国际化正是这一态势的关键部分。

人民币「去美元化」不是使得这个世界更加动荡的原因,相反,地缘政治的人为紧张根本不能阻止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均势战略、炮舰外交、价值观输出等这些冷战时期的「老三样儿」无助于在东亚挽救美元的颓势。

像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油页资源一样,美元地位的巩固以及美元经济的繁荣需要新的观念、新的技术与新的资源。毫无疑问,这「三新」也将极大地推进中美两国的货币新共识的形成。

周子衡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特邀撰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专家

信报,中国围睹,2012年12月2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