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抗:世界新局势下中美战略思维

(2012-01-31 11:53:16)
标签:

张抗

和平崛起

地缘政治

战略

军事

经济和能源增长重心东移、世界地缘格局的重大变化不能不影响到各国,特别是经济居前列的美国和中国战略思维的变化。

 

中国:以改革的新思维促结构调整

对中国来说,一方面要看到近10年来取得的重大进展,另一方面也必须重视存在着日趋显著的问题,这些都迫使我们在国际金贸和进出口结构上进行重大调整。目前,国内经济宏观结构上已出现多方面的失衡或不协调,影响到经济运营、社会稳定和生存环境,影响着可持续发展。显然,中国GDP增长明显高于7%的发展速度有必要适度降低。无论是从当前入手的治标还是从长远治本来说,改变增长方式和调结构直接决定着保增长、防通胀的实现。对此,这里仅就能源方面作一探讨。

 

首先是对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即能源与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和二者增长方式的问题。节能作为能源战略的第一要义的观点需要得到落实。否则将对以后的发展和调整带来更大的困难。

 

其次是基础能源的构成。煤炭消费增长过快不但导致能源总量快速增长,而且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首要因素,甚至使中国受到不小的外交压力。必须从“十二五”入手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坚决扭转煤炭在能源比例中持续升高的局面。而这之中最现实最得力的是加大天然气的比例。当然,从中长期看还要稳步积极地发展核电水电和新能源,在争取国内石油稳产或有所增加的同时扩大石油进口量。

 

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能源构成的改变归根结底要靠体制改革。这己成为不可回避、刻不容缓的问题。必须站在历史转折点上认识中国和平崛起和世界格局变化,形成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新思维以指导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

 

美国:战略东移中的旧思维

经济、能源增长中心东移的地缘格局成为美国战略东移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着经济上快速崛起的东亚-南亚弧形带,特别是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与之在经济上“论伯仲”的中国,美国加强了对中国的遏制。为此,他使用了传统的招数:一方面在政治经济上拉拢该区的各国使之在更大程度上密切与美国的关系、望其成为盟友甚至可为之火中取栗的马前卒;另一方面在军事上加强其在亚洲边缘的设子布局,强化东亚-南亚的军事存在,特别是面对中国的所谓第一、第二岛弧的军事力量。

 

于是,美国在该区的外交空前活跃,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介入东亚,欲以APEC代替东盟,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TPP)干扰和取代东盟与中、日、韩(10+1、10+3)日趋发展的自由贸易区。总之,要削弱中国的影响,使美国成为主导者。美国的这些战略态势右亚洲各国对中关系上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使他们在对中国的关系上也出现了某些波动。

 

美国可以从伊拉克、甚至阿富汗撤军,但决不会退出中东,目前北非中东局势充分说明了这点。美国要在战略上继续压制俄罗斯并在与俄的军备竞赛中保持绝对领先地位。这就使他的战线拉的太长,反而使这位“世界警察”处于战略上疲于应对的被动地位。显然,他在重复着冷战时期的旧思维、老做法。

 

在传统的霸权思维下,美国的相当部份人不愿看到任何可能与之平起平坐的国家出现。于是总要千方百计的干扰、遏制中国。

 

中美合作将成必然趋势

但更多美国人看到:中国稳步崛起是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实,更何况在“地球村”里双方的互相渗透互相依存己达到相当的程度。仅从美国的利益出发,美中之间需要更广泛深入的经济合作,也需要基本平稳的国家关系乃至军事交往。对于美国当权者来说,正是“无可奈何要合作,情不自禁想遏制”。

 

面对着实力日增和平崛起的中国,美国没有理由、不愿也没有能力直接对中国发动军事上的进攻。在美国对中国的战略中同时包含着以上两方面的内容,只是在不同时期(如面临大选这一特殊时机)不同问题上这两方面表现的强弱可有不同。但总的看来随着时间推移后一方面会有增强的趋势。如果说这次的“重返亚洲”有什么战略新思维的话,他可能就是表现在这里。

 

对于美国遏制中国的这些老战略,中国人并不陌生。今非昔比。一方面中国的综合国力空前壮大,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连续打击下,美国及其发达国家盟友面临比新兴经济体国家更深重的困难。美国虽仍是军事上无“对手”的霸主,但综合国力,特别是财力已趋下降。在经济上他无力自保,在拉拢控制亚太国家上也显得力不从心。相反,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却与中国有日益密切的相关性。他们的某些当权者可借美国以自重,也可为了选票而鼓噪民族主义情绪,但绝不会替美国打头阵而使自已坐失经济发展的良机,更不要说危及自身的根本利益。

 

冷战结束以来,一场场局部战争和巨大军备投入已经成为美国国力衰退赤字空前的原因之一。他为遏制中国而在亚太的“布棋”在某些军人和政客眼里也许被认为是“得意之作”,但从经济上看却是在已经出现裂缝的航船上又加上若干沉重的负担。

 

面对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地缘经济-政冶格局,面对着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新态势、新问题,中国发展的关键不在于国际环境的好坏,更不在于某些势力的阻遏,而在于自身的稳定和壮大。而只要能形成新的战略思维,以改革促稳定、以调整保发展,坚持把作好国内问题放在首位、集中力量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国就能不断前进步入现代化社会。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国定会和平崛起。

 

文:张抗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顾问、著名能源专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