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畅:高房价意味着中国还不是世界强国

(2011-08-08 11:35:15)
标签:

房价

房地产泡沫

房产

高房价,一直是中国社会热议的一个名词,作为人的必需品,中国的房价为何会一直居高不下呢?
 
根据最新的统计资料,目前中国房地产存在明显泡沫,房价收入比已经超过9,世界总体的情况是6,也就是说中国房地产总体价格超过了世界一般规律性的50%。而且这种情况经过政府几个月的调控,总体仍然没有见到明显好转。有人认为中国房价高的原因是刚性需求过大,而房屋的供给不足。那么对比一下美国历史上刚性需求最高的时期,即二战结束到上世纪60年代,这个时间是大量国外移民受战争影响移民美国的时代,也是大量的退伍士兵回国结婚生孩子的时代,美国著名的“婴儿潮”就产生于这个时代,从需求和供给看,这个阶段的美国房价应该是最高的,但事实上,这一时期美国的房价只上浮了20%左右。而对比2000年和2010的北京通州地区房价,则从每平米1800元上涨到了每平米24000元,翻了几倍。对比两个国家这一时期的房屋供给,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美国的城镇化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中国的城镇化律则快速的上升,在新闻中不时可以看到某地级市三年之内城区面积扩大七倍这样的新闻,这也就意味着同一时期,中国的房屋供给是超过美国的。那么中国的高房价背后反映的是什么呢?
 
中国的高房价背后,隐含着当前中国的两个基本国情,其一即产业、金融和资本三大过剩的问题。在中国,这三大过剩的独特逻辑是:当产业过剩的时候,银行不会向过剩的产业投资,政府却不断地制造货币,货币总量在不断地增长,但又不能再将货币直接投向过剩的产业领域,而只能由中央银行给各个商业银行,于是出现了金融资本的流动性过剩。金融流动性的过剩则导致资本与房地产相结合。
 
其二是中国的“扩大内需”政策。在外需不景气的时候,扩大内需并无可厚非,但是扩大内需真正的关键在于藏富于民,并扩大居民消费。而中国扩大内需的做法则是将扩大对内消费歪曲成了扩大对内投资和绑架消费。而这种做法的恶果之一是,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速几乎每年都是GDP增速的两倍。中国70%以上的税收来自于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环节。中国商品中所含的税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高。政府的财政能力增强了,却剥夺了民间的财富。恶果之二,就是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利益诱惑下,将生活的必需品房子,变成了高额的商品,强迫民众进行消费,以此来“扩大内需”。
 
因此中国房价泡沫的原因在于土地财政、政府炒地和社会资金炒房。中国房地产的需求不是真实、刚性的需求,而是投机的需求。
 
但是同样对比相同历史阶段的美国,在二战结束之后到上世纪60年代,美国也面临着类似的三大过剩问题。被战争刺激的产业生产力过剩、大量退伍兵返乡之后造成劳动力过剩,战争中躲避战火的游资造成资产过剩,为何美国没有走向资本与房地产的结合呢?这就突出了中国当前的尴尬之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拥有人口众多的人口、疆域辽阔的国土以及230万的军队,但这一切只意味着中国拥有相应的权力资源,中国并没有将其转变成权力,“肥大并不意味着强壮”,中国高房价的现实恰好反映了中国在国际中的现状,是个大国,但还不是世界强国(great power)。
 
二战后取得胜利的美国做了以下几件事:第一,建立起484个海外军事基地,成立美军主导的北约组织,将二战中的强大战斗力转化为全球的军事威慑力;第二,建立起美元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将过剩的美元转化为国际金融信用;第三,实施马歇尔计划,将国内过剩的生产力导向欧洲,占领欧洲市场。由此可见,与当前中国的国策不同,美国引导三大过剩的方向都是对外的。美国向国外转移三大过剩的过程同时也是将手中的权力资源转化为权力的过程。而资本、产业和金融的外流为当时的美国居民带来了充分就业、收入倍增、物价稳定等种种好处,真正实现了藏富于民,为美国转化为消费社会做好了铺垫。
 
反观中国,中国高房价的背后恰恰反映出是中国产业、金融和资本对外转移能力的不足,也反映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权力不足所导致的外向能力不强。如果要追究中国房价过高的责任,不仅仅要追究住建部和地方政府的责任,更应该追究外交部和军方的责任。如果我们的海外投资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保障,我们拥有随时出动的航母编队、拥有众多的海外基地和能够与我们一起行动的盟军,那么我们的海外投资的规模才会更大。因为只有足够的军力和威慑力才能保证投资不会受到局势动荡的影响,更可以拥有浑水摸鱼、乱中取胜的能力。为什么美国不担心地区动荡,反而总在导演地区动荡,就是这个原因。如果我们在世界货币和金融体系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如果人民币能够成为国际信用的代表,那么我们的海外投资才会获得更大的利益,不需要白白付出向所谓国际货币的发行国转让铸币税的代价。如果我们的生产能力能够转移到国际市场,那么中国的民间资本和过剩的生产能力才能找到发泄的管道,才会做到真正的藏富于民,才不会陷入一方面是资本与土地相结合,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恶性循环。
 
中国的外交政策在一些人的眼里总是强调外交为经济服务,总是强调21世纪头二十年为战略机遇期,似乎认为在经济还没发展强大的同时,对外战略应该继续“韬光养晦”、“搭便车”,不应“强出头”,要熬过二十年的发展机遇期,等经济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再说。这种想法无疑是缺乏“顶层设计”的浅见。中国已经成为完全融入世界体系的大国,在这个阶段,如果没有及时实现权力资源向权力的转换,那么以往权力资源的积累往往显得没有意义。而国家经济的发展在没有相应国际权力支撑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种种恶果。“顶层设计”如同下棋中的“先手”,先输一步,后边就会接连出现连锁反应。
 
中国的高房价只是中国当前国内国际现状的一个窗口,不仅是房价问题,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三农问题、医疗改革这些问题也许都要在有外交部和军方共同参与的“顶层设计”下,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文:怀畅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战略分析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